素衣紫冠ARM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术授权。却做到了在手持设备市场上占有90%以上的份额。软银在2016年耗资300多亿美元拿下ARM,使得本来就大红大紫的ARM公司,再一次窜到了业界人士的面前。ARM这家不生产芯片却也能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公司到底有着怎样的发展史。1978年,CPU公司悄悄在英国剑桥诞生。
这个CPU指的不是电脑里面的CPU芯片,而是跟它有一样字母的公司,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
Acorn计算机公司推出了BBCMicro计算机,这是欧洲第一台畅销的个人计算机。
Acorn与合作伙伴推出了ARM1芯片,以此作为其未来个人计算机的中枢。
苹果公司投资ARM,以保证其Newton手持计算机的芯片供应,这个不切实际的设备以失败而告终。
CPU公司成立之后,主要从事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的业务。他们接到的第一份订单,是制造机的微控制器系统。。。
关于Acorn,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就是因为他们想在电话黄页里排在Apple(苹果)公司的前面……
到了1981年,公司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英国广播公司BBC打算在整个英国播放一套提高电脑普及水平的节目,他们希望Acorn能生产一款与之配套的电脑。
这个计划非常宏大,英国政府也参与其中(购机费的一半将由政府资助),电脑一旦采购,将进入英国的每一间教室。
结果,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产品的硬件设计并不能满足需求。当时,中央处理器的发展潮流,正在从8位变成16位。Acorn并没有合适的芯片可以用。
起初,他们打算使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和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经过评估后,他们发现了两个缺陷:
他们打算去找当时如日中天的英特尔(Intel),希望对方提供一些80286处理器的设计资料和样品。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备受打击的Acorn公司,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干,自己造芯片。(嗯,这个桥段好像很熟悉……)
当时,Acorn公司的研发人员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找到了一个关于新型处理器的研究——简化指令集,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设计要求。
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来自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最终完成了微处理器的设计。
RISC的全称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instructionset computer),它支持的指令比较简单,所以功耗小、价格便宜,特别适合移动设备。早期使用ARM芯片的典型设备,就是苹果公司的牛顿PDA。
早期的处理器都是CISC架构(包括英特尔的处理器),随著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多的指令集加入。由于当时编译器的技术并不纯熟,程序都会直接以机器码或是组合语言写成,为了减少程序的设计时间,逐渐开发出单一指令,复杂操作的程序代码。设计师只需写下简单的指令,再交给CPU去执行。
但是后来有人发现,整个指令集中,只有约20%的指令常常会被使用到,大约占了整个程序的80%;剩余80%的指令,只占了整个程序的20%。(典型的二八原则)
于是,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提出了RISC的想法,主张硬件应该专心加速常用的指令,较为复杂的指令则利用常用的指令去组合。
1985年10月,英特尔发布了80386。在80386面前,ARM1就只有被吊打的份了。
让ARM直接在性能上和x86系列硬杠,显然是不现实的。ARM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与Intel不同的设计路线——Intel持续迈向x86高效能设计,ARM则专注于低成本、低功耗的研发方向。
前面说了,BBC在1981年就提出需求,如果等到1985年ARM1出来,那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当时,Acorn的电脑,临时采用了MOS 6502处理器(由MOS科技研发的8位微处理器)。
到了 1984 年,大约80%的英国学校都配有这款电脑。Acorn公司彻底在大英帝国老百姓面前刷了一把存在感。
后来,ARM处理器被研发出来之后,用在了BBC Micro的后续型号中。
在ARM1之后,Acorn陆续推出了好几个系列,例如ARM2,ARM3。
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组为ARM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出资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Acorn本身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
注意:这里的ARM是公司名称,不是芯片名称。这个ARM的完全拼写也不一样,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
尽管如此,ARM的起步还是比较寒酸。他们最开始的办公地点,是一个谷仓……
在成立后的那几年,ARM业绩平平,工程师们也人心惶惶,害怕随时都会失业。
在这个情况下,ARM决定改变他们的产品策略——他们不再生产芯片,转而以授权的方式,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即“Partnership”开放模式。
ARM 32位嵌入式RISC(Redu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扩展到世界范围,占据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ARM所采取的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提成。
处理器授权是指授权合作厂商使用ARM设计好的处理器,对方不能改变原有设计,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产品的频率、功耗等。
POP(processor optimization pack,处理器优化包)授权是处理器授权的高级形式, ARM出售优化后的处理器给授权合作厂商,方便其在特定工艺下设计、生产出性能有保证的处理器。
架构授权是ARM会授权合作厂商使用自己的架构,方便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处理器(例如后来高通的Krait架构和苹果的Swift架构,就是在取得ARM的授权后设计完成的)。
所以,授权费和版税就成了ARM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就是软件工具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收入。
对于半导体公司来说,授权费和版税到底有多少呢?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在100万-1000万美元之间,版税提成比例一般在1%-2%之间。
正是ARM的这种授权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它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以ARM为核心的生态圈,使得低成本创新成为可能。
与德州仪器的合作,给ARM公司带来了重要的突破。而且,也给ARM公司树立了声誉,证实了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此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三星、夏普等公司。
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掌上电脑产品——Newton。ARM公司开发的ARM6芯片被用于该产品之中。
但是很遗憾,因为Newton技术过于超前,加上一些用户体验上的缺陷,所以未能被市场接受,后来以失败告终。
但ARM积累了经验,继续改良技术。没过多久,ARM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机遇——移动电话时代来临了。
当时,诺基亚被建议在即将推出的GSM手机上使用德州仪器的系统设计,而这个设计是基于ARM芯片的。
就这样,诺基亚6110成为了第一部采用ARM处理器的GSM手机,上市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ARM后来又跟着推出了ARM7等一系列芯片,授权给超过165家公司。随着移动手机的井喷式普及,ARM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1998年4月17日,业务飞速发展的ARM控股公司,同时在伦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在ARM公司上市之后,处于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逐步卖掉了所持有的ARM股票,把资金投入到ipod产品的开发上。
鉴于苹果研究人员对ARM芯片架构非常熟悉,ipod也继续使用了ARM芯片。
Iphone的热销,App Store的迅速崛起,让全球移动应用彻底绑定在ARM指令集上。
紧接着,2008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安卓)系统,也是基于ARM指令集。
至此,智能手机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ARM也因此奠定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微软公司(2011年)宣布,下一版Windows将正式支持ARM处理器。这是计算机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识着x86处理器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其实,正是英特尔一步一步将ARM送上了如今无法取代的位置。90年代,高通想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认为手机市场太小,拒绝了合作。后来,苹果的第一代iPhone一开始也想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还是以相同的理由拒绝了。结果,移动设备市场被英特尔拱手让人,现在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2010年6月中,苹果公司向ARM董事会表示有意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公司,但遭到ARM董事会的拒绝。
2016年7月18日,曾经投资阿里巴巴的孙正义和他的日本软银集团,以243亿英镑(约309亿美元)收购了ARM集团。
至此,ARM成为软银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不过,软银集团表示,不会干预或影响ARM未来的商业计划和决策。
ARM公司主要设计ARM系列AISC处理器内核,它不生产芯片,只提供IP核。先以一个例子解释一下架构、核、处理器和芯片:S3C2440,这是一款SoC芯片,注意,它不是cpu,2440和我们熟知的51单片机有点类似,都属于嵌入式,嵌入式的发展到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SCM、MCU、SoC。51属于SCM或MCU,而2440就属于SoC了,先来看看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中间的那个arm920t就是它的处理器,处理器和核在我看来在这里是一个概念,只不过一个是硬概念,一个是软概念。这里的920t就既是处理器又是核。而三星做的就是除了这个cpu外其他的东西。
其中左侧的就是架构,右侧的是处理器,也可以叫核。arm首个最成功的cpu是ARM7TDMI,是基于ARMv4的。ARM架构包含了下述RISC特性:
固定的32 bits 操作码(opcode)长度,降低编码数量所产生的耗费,减轻解码和流水线化的负担。
和三星相同的其他和arm合作的各大厂商通常会把它的CPU和各类外围IP都放到一起,然后自己拿着图纸去流片,生产出来的也是一个正方形,下面有很多引脚,这个东西不仅包含了CPU,还包含了其他的控制器,这个东西就叫做SOC(system on chip)。从英文来看,所谓的四核SOC什么的,本意就不是单指CPU,而是四核系统。
所以目前各大厂商所做的事情,就是买来ARM的授权,得到ARM处理器的源代码,而后自己搞一些外围IP(或者买或者自己设计),组成一个SOC后,去流片。不同的SOC,架构不同(就是CPU如何和IP联系起来,有的以总线为核心,有的以DDR为核心),所以,海思是拥有自主产权的SOC架构。可是,无论任何厂商,再怎么折腾,都没有怎么动过CPU,ARM核心就好好的呆在那里,那就是中央处理器。
总之,ARM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既有外部的机遇因素,也有内部的战略因素。
他们选择了一条和英特尔截然相反的道路。英特尔一直以来坚持的是重资产的、封闭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而ARM是轻资产的、开放的合作共赢模式。
对ARM来说,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与ARM开展业务往来的每家公司均与ARM建立了“双赢”的共生关系。
ARM在低功耗方面的DNA,刚好赶上了移动设备爆发式发展的时代,最终造就了它的辉煌。ARM公司的高性能、低耗能的RISC微处理器目前占据了手机处理器90%的市场份额,平板电脑处理器80%的市场份额,上网本处理器30%的市场份额。
ARM成为主流,恐怕指日可待。难怪有人惊呼,Intel公司将被击败!ARM微处理器核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已成为RISC的标准。
3 如果你干不过你的对手,就想办法团结更多的朋友关键字:编辑:什么鱼 引用地址:一文带你了解ARM的发展历程
上一篇:ARM Linux各种驱动的中断服务程序工作在ARM的IRQ模式吗?
病症:病症:arm启动后应用程序界面显示不正常(左面有部分未能正常显示)也就是左面少一块区域,右面多一部, 原因:lcd显示驱动中场扫描的问题 平台:s3c2416、linux2.6、800*480lcd 解决办法: 修改lcd驱动中部分代码:内核目录下drivers/vidio/s3c_xxx.c(根据实际找适合自己的) 打开文件找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
英国科研联盟GW4打造能效提升6倍的超级计算机,用于气候科学、医学研究等领域 德国汉堡 - 国际超算大会(ISC) - 2023年5月21日 - NVIDIA今天公布了一个基于NVIDIA Grace™ CPU超级芯片的超级计算机,为基于Arm® Neoverse™平台的新型节能超级计算机掀起了一轮新的浪潮。 Isambard 3超级计算机位于英国布里斯托和巴斯科学园,将配备384颗基于Arm架构的NVIDIA Grace CPU超级芯片,用于推动医学和科学研究,其性能和能效预计将达到Isambard 2的6倍,使其成为欧洲最节能的系统之一。它的FP64峰值性能将达到约2.7 petaflops,功耗低于270千瓦
超级计算机的新浪潮 /
汽车行业加快软件定义汽车开发的实用方法 在技术浪潮席卷之下,整个汽车行业进入了颠覆且充满机遇的“最好”时代!整体行业也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例如,汽车传动系统的电动化发展,驾驶辅助系统的异军突起,以及车主对汽车各功能和应用彻底革新的期待,可以说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技术专家的角度来看,一切变化归结于软件及其支持技术的快速崛起。 由此催生出一个行业新术语:软件定义汽车 (software-defined vehicle , SDV)。 尽管在有关软件定义汽车何时成为行业“标准”以及如何具体实现方面存在很多争论,但行业几乎一致认可它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大方向。在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愿景之前,整个汽车行业
Arm 上周五发表声明称,对其基于 TrustZone 的 Cortex-M 系统的成功侧信道攻击(side-channel attack)“并不意味着该架构提供的保护失败”。 “Armv8-M 架构的安全扩展并不意味着可以防止由于控制流或内存访问模式引起的侧信道攻击。实际上,此类攻击并非特定于 Armv8-M 架构;它们可能适用于任何代码,依赖于密码的控制流或内存访问模式。”Arm说道。 Arm 在上周的 Black Hat Asia infosec 会议上发表了一份声明——题为“把你的秘密交给我,MCU!对微控制器的微架构定时攻击是实用的”——声称该芯片设计公司的微控制器容易受到侧信道攻击。 基于 2018 年发现
5月15日消息,对于印度来说,他们正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的是本土处理器的研发。 现在,印度高级计算发展中心 (C-DAC) 宣布正在本土首款ARM架构的CPU,其整体参数看起来还是相当不错。 从公布的这款AUM处理器看,提供96个ARM内核(ARM Neoverse V1架构,每个小芯片包含 48个V1内核)、96GB HBM3、128 个 PCIe Gen 5通道,基于台积电5nm工艺。 此外,这款处理器的TD是320W,两个芯片上都内置了96MB的二级缓存和96MB的系统缓存,主频3-3.5GHz,其双插槽服务器可以支持最多4个标准GPU加速器,其最快会在年底上市。 C-DAC还准备了Vega系列CPU基于双核和四
最常用的编译版本是arm-linux-gcc-3.4.1 和 arm-linux-3.3.2 的,现在的嵌入式开发基本上用的是这些,3.4.1的用于编译2.6的内核,而3.3.2的常用于编译busybox,和bootloader(u- boot),编译的版本配合不好的话就会出错,所以要选择好编译版本,如果这个版本不行的话,可以试试其他的版本,在uclinux上用的多的就是 arm-elf-tools-20030314
耗时1年,集【加热台、吸烟器、充电器】等一体的便携式多功能电工台,DIY全过程大放送!
6月6日 Microchip 直播利用单片机设计安全关键型应用时应采取的最佳实践方法
有奖直播是德科技感恩月—遇见KeysightCare - 贵重仪器安全避坑指南
【下载】STM32WB基于Custom Template实现客户定制BLE私有协议
【视频】TouchGFX 4.21版更新:TouchGFX Stock和SVG小部件
【新品】STM32H5-Arm® Cortex®-M33 内核,主频高达250MHz,提升性能与信息安全性
【新品】STM32MP13X-支持Linux、RTOS和Bare Metal应用,新一代通用工业级MPU
【新品】Arm® Cortex®-M33处理器内核,运行频率160 MHz,基于Armv8-M架构并带有TrustZone®
TouchGFX 4.21推出庞大的图形资产库TouchGFX Stock,STM32 MCU用户免费使用!
BOE(京东方)携创新技术亮相中关村论坛 “屏之物联”赋能万千应用场景
铠侠推出全新BG6系列消费级固态硬盘,引领PCIe®4.0高性价比主流
英特尔Flex系列GPU发布软件更新包,扩展支持Windows云游戏等新功能
专为分布式光伏测试而生--ITECH艾德克斯IT-N2100系列太阳能阵列模拟器新品上市
新思科技推出业内首款高性能仿真系统ZeBu Server 5,助力实现系统级芯片电子数字孪生
有奖直播【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完成高效可靠的USB PD电源设计——PI Expert分步教程】(9:30开始入场)
有奖活动|Mentor PCB 手册:《利用自动验证消除原理图设计错误》
站点相关:综合资讯51单片机PIC单片机AVR单片机ARM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数据处理视频教程电子百科其他技术STM32MSP430单片机资源下载单片机习题与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