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有晴天片尾曲相比于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可靠性。但是,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之外,固态硬盘还有哪些秘密呢?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不一样,固态硬盘是用NAND闪存颗粒来储存数据的,由两个主要部件组成:一是负责指挥的控制单元(主控);二是负责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闪存颗粒);部分固态硬盘还有缓存。
优点是比机械硬盘更轻薄,运行时更安静,读写速度快,不怕震动,信息更安全。
主控:相当于固态硬盘的大脑,主要用来合理调配数据到各个存储单元上,同时作为内存和硬盘之间的中转站。
缓存:是用来辅助主控进行数据处理的部分。不过,有些固态硬盘为了节省成本,会省去缓存芯片。
NAND Flash闪存颗粒根据电子存储单元的密度差异,分为SLC、MLC、TLC以及QLC。
SLC:全称 Single-Level Cell,又称单层单元,每单元存储1bit信息,可以理解为,这间库房只放一件物品;
MLC:全称 Multi-Level Cell,称双层单元,每单元存储2bit信息,顾名思义,这间库房中要放两件物品;
TLC:全称 Trinary-Level Cell,则称三层单元,每单元存储3bit信息,好比要往库房中放三件物品;
QLC:全称 Quad-Level Cell,每单元存储4bit信息,好比要往这间库房中放四件物品。
众所周知,房间中放的东西越多,找起来越麻烦,类比到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中也是这样,因此,理论上来说,读写速度方面:SLC>MLC>TLC>QLC。
固态硬盘的寿命受到擦写次数的限制,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P/E就是闪存的寿命单位。
当然,性能与造价往往成正比,SLC虽然性能最好,但造价也最贵,因此,若按价格排序,同样是:SLC>MLC>TLC>QLC。
不过,小伙伴们也不用过多担心,即便QLC闪存线TB容量的硬盘为例,每天日常使用的写入量大概是20GB,使用率高的线TB容量的QLC硬盘可以使用的时间=500x1000/(2x50x365)=13.7年,足够日常使用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需要多大的存储空间,一般来说,企业选择硬盘容量最低500G,如果有更多资料,可以选择更大容量的硬盘或者安装多个硬盘。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接口是PCIe M.2接口 NVME协议,目前PCIe 4.0的读速更快,是PCIe 3.0的两倍,惠普商用高端定位机型均可选PCIe 4.0硬盘;而很多老机型则使用SATA3.0接口,需要先查看电脑主板接口。
固态硬盘有好几种尺寸规格,除了SATA3.0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尺寸明显不一样之外,M.2接口的固态硬盘根据长度不同,还分为2240/2260/2280等规格,我们在挑选时要注意根据电脑主板上能安装的规格进行购买。
目前TLC是市面上比较主流的闪存颗粒,寿命耐用性价比高;如果想要更高端的,可以选择SLC和MLC。主控芯片我们一般选择有口碑有保障的大品牌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