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100822显卡市场逐步恢复到以零售为主的正常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仅需要性能犀利的旗舰产品,更重要的是有价格贴近自己预算的产品才行。
所以,随着新一代产品线逐步向下铺开,所发布的产品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src=从显卡前方可以看到 6 根回流焊固定的热管和显卡的支架安装螺丝孔。
src=显卡后方的 IO 部分依然是 1*HDMI+3*DP。从这里也能看到超龙用的是 3 槽的挡板,显卡整体的厚度大约是 3.5 槽。
src=在供电接口的位置可以看到双 BIOS 的切换开关,显卡默认在静音档上。
src=本次测试主要用到 5 张显卡,对比组是 RTX 4080、RX 7900 XT、RX 6950 XT、RTX 3090。100% 标杆为 RTX 206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测试大多采用非公版的显卡,所以显卡的性能需要结合运行频率一起来分析。
测试中 RTX 4070 Ti 实际运行了 40 款游戏,具体的测试数据可以在下文中查看。测试分辨率分别为 1080P 和 4K,取两者平均值来统计,这样可以得到近似 2K 分辨率的结果,相当于覆盖了现有三种主流的显示分辨率。
这次测试的微星超龙核心频率 2820MHz,显存频率 1312MHz。相比于上一代产品,频率提升非常明显。
src=3D 游戏测试,表格中将 DX9~DXR 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
分 API 来看,还是在 DX12 下表现最好,提升幅度可以达到 55%。
对于较低的分辨率,RTX 4070 Ti 已经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与 RTX 4080 的差距也不过 9%。
src=OpenGL 的加速性能测试简单看一下就好,40 系列在生产力上提升是很明显的,优于游戏的提升幅度。
RTX 4070 Ti 的整体功耗水平低于上一代 RTX 3070 Ti,在核心本身制程优势和更好的功耗策略的叠加之下,40 系列显卡在能耗比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统治性的。
src=测试环境室温约为 25 度,显卡核心温度大致在 73 度左右,风扇转速 1300 转左右。基本上接近没有噪音。
对比上一代对应的产品 RTX 3070 Ti 总体提升可达 42%。对比上一代准旗舰 RTX 3090 提升幅度为 8%,性能上的提升十分明显。
功耗上看,整个 40 系列的表现都十分优秀,RTX 4070 Ti 的功耗控制的很好,甚至比 RTX 3070 Ti 更为优秀。
src=针对于不同平台搭配下的运行状态,这边分别测试了 R9 5900X、R9 7950X、i9-13900K 三个平台的情况。
所以,如果是在 4K 下,即使使用相对较老的 Zen3 CPU,也基本不会成为瓶颈,但是如果需要使用 1080P 或 2K 分辨率,则建议 CPU 至少不低于 12 代 13 代酷睿,AMD Zzen45800X3D。
内存频率在 AMD 平台上有一定的提升,在 Intel 平台上变化很小。
到了喜闻乐见的天梯图时间,对比一下我这段时间以来测试过的显卡。其中包含功耗的是采用新平台测试的结果。
RTX 4070 Ti 的整体性能与 RTX 3090 Ti 较为接近,对比上一代对位的产品仍然是提升 40% 左右,这个性能提升的幅度不可谓不大。
在能耗比上面,RTX 4070 Ti 也是保持 40 系列一如既往的水准。无论是总功耗的极值,还是具体场景的调校,都做得很不错。
微星超龙系列整体的散热规模就是超量的,所以只需要极低的风扇转速就可以保证显卡的满载运行。
不过考虑到机箱的兼容性,还是希望能看到小卡的产品线来方便搭建小钢炮机箱。
总体来说,RTX 4070 Ti 依然保持了 40 系列显卡的整体水准,在保证大幅度的性能提升的前提下还能控制住功耗不升反降。
所以,如果只看产品本身的体验,40 系列的几款产品只要放在合适的使用场景下都是目前表现最好的产品。
不过,现在的显卡市场价格走势相对来说波动还是非常的大,老卡数量庞大也会增加选择的复杂程度,建议大家还是要结合实际的售价来综合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