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川续第一部分是基础的名词解释,帮助小白了解基本知识,老手可以直接跳过;第二部分讨论电源额定功率选多大的问题,基于CPU和GPU的双烤满载功耗,用列表格统计的方法确定电脑需要的额定功率;第三部分是电源清单,推荐各个额定功率下合适的品牌和型号;
电源厂家往往会在最显眼的位置标注80plus的金牌/白金牌/钛金牌认证,而这个认证是基于电源转化率得到的,电源转化率 = 电源输出功率 ÷ 电源输入功率。80plus认证的级别越高,电源越省电。
但是,不必刻意追求“白金”“钛金”认证的电源,这类电源转化率也仅仅只比金牌认证高出2~6%,但是价格常常比同系列金牌认证高出30%~100%,能够省下来的电费很少,普通玩家没必要为“白金”“钛金”买单。
电源的直流电输出端有一大坨线材,这些线材用来给各个配件供电。常见的线pin)、CPU供电(4+4pin)、显卡供电(6+2pin)、硬盘供电(SATA)、拓展供电(大4D)。
早期的电源都是直出电源,也就是非模组电源,所有线材都和电源紧密链接在一起不可拆分,而线材数量常常是冗余的,这就导致很多非必要的线材挤占理线空间。
全模组电源,将所有线材都进行了模组化设计,线材和电源之间是可分离的,用户可以把用不到的线材收起来,减轻了理线难度。
半模组电源,顾名思义,就是对部分线材进行模组化设计,而对部分必须用到的线材保留了直出的设计。比如下图中间的半模组电源,对主板(24pin)和CPU供电(4+4pin)保持直出设计,而其他线材都是模组化的,理线难度和全模组电源一致,而成本比全模组更低。
实际上,模组化的初衷,一是为了减轻理线的难度,把用不到的线材收纳起来;二是为了部分玩家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改装好看的彩色定制线/发光线。所以对于低额定功率电源来说,本来线材就没几根,理线难度不大,不必苛求模组化,直出也可以用。。
额定功率是指电源能够保持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一般就在电源名称中标注出来,即我们说的“多少W的电源”。
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短时间内电源能够保持稳定输出的功率,不会在电源名称中标记出来,而会在铭牌上写出来。
12V输出功率是电源功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用电大户CPU和GPU主要靠12V直流输出。因此,对于电脑玩家来说12V输出功率才是真正的“额定功率”。
对于一个合格的电源,其12V输出功率 ≈ 额定功率。举个例子,振华Leadex G额定650w电源,其12V输出功率649.2W,和额定功率基本一致。
而对于某些杂牌电源,其12V输出功率 额定功率,明目张胆地虚标。举个例子,TT BX1 RGB 额定功率550w电源,12V输出功率输出功率仅为456w,虚标18%左右。
电源按尺寸可以分为标准ATX电源、SFX电源、SFX-L电源。ATX电源适用于标准尺寸机箱,SFX和SFX-L电源适用于小尺寸机箱。
ATX 3.0标准是今年上半年刚推出的标准,主要面向旗舰电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流电源还是会以ATX2.X标准为主,所以对普通玩家来说现在还没有必要去买价格四位数的ATX3.0电源。
“买多少W的电源”是电源选购的核心问题。常规的办法计算用电大户CPU和GPU满载功耗,在此基础上再给50%的余量,50%的余量既能满足超频需求,也能在将来继续升级配置。
(也有不少人用TDP计算的,但是CPU的TDP瞎标严重,并不能代表实际满载功耗)
(1)经济款:该款适合预算紧张的用户,电源属于质量过关/合格能用的水平,并且销量很大,久经市场考验,不用担心翻车;
(2)性价比款:质保普遍7年以上,并带有风扇启停功能,额定功率每w活动价1元以下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