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热恋20130714很多老玩家都知道,放在十多年前,中高端主板不过也就3相4相供电,放到现在那绝对是入门级配置。现在在选购主板时很多人会关心其供电配置,毕竟这几年CPU核心数量越来越多,频率也升级到5G+,如果这时候CPU处于满载状态,那功耗突破200W简直轻轻松松。
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在某论坛看到个帖子,大致使用一块某品牌B460中端型号,只有6路供电的那种去跑10900K,结果FPU几分钟供电散热片高达90多℃,没一会就断电了,估计是过热保护了。
所以为了解决供电发热大和供电压力大的问题,现在的主板制造商会想尽办法在主流型号上加强供电设计,特别是这2年CPU升级脚步越来越快的环境下如何在新品上优化供电成了绕不开的线V等给主板,而我们说的CPU供电的作用是把电源12v输出的电流转换成适合CPU使用的,而功耗的输出能力决定了主板能给CPU提供多少电力。这就好比手机充电器,有些充电器能提供5v 2A即10W,一些新的充电器则能轻松做到60W以上输出,主板供电也是这个道理。
目前主板上常见的CPU供电有三种,分别为并联供电、倍相供电和直连供电。并联供电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供电,这种供电通常是一组PWM芯片可控制包括2+1、2+2、4+4等多种电感与MOS管配置,并且在工作时MOS管与电感保持持续工作。
并联供电的有点在于能提升动态响应速度,这有助于CPU超频时的稳定性。并联供电的缺点是因为电感同时不停工作,因此发热量会比较大。所以采用并联供电的主板通常会配置大块的散热片来降温。
另一方面并联供电在这几年通过搭配DRMOS在输出能力上获得了巨大提升,比如去年的Z490刀锋与暗黑均为12路并联+单路60A DRMOS,而在Z590上刀锋板和暗黑则分别达到了14路75A与16路75A的水准,驾驭11900K也不是难事。所以在中国端主板上用并联供电并非坏事,只要散热好输出够,并联供电反而更适合超频。
倍相供电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技术,倍相供电设计主要通过专用倍相芯片,将PWM的信号分为两路处理,这两路可以交替运作。倍相供电的优点是电流输出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交替工作还能降低工作温度,缺点嘛成本会高一些,所以在Z590上只有MEG系列才用上倍相供电。
直连供电也叫直出供电,直连供电的特点是每一相都是1对1控制,因此控制精度极高而倍相是通过芯片来1控2,精确性有插曲。但是直连供电精确性高但缺点是成本很高,所以一般在中高端主板上并不常见。
不过因为芯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主板开始使用直连供电,因为其电源输出控制精度非常高,用在高端主板上很适合用来驾驭那些多核高频处理器,比如CreatorTRX40 上就是16相直连供电。
这三种供电各有各的优势,其中直连供电无疑是当下最好额解决方案之一,缺点很明显就是贵且占地方,所以在一些大型的EATX板型上直连供电更常见一些。而普通超频玩家使用倍相或并联供电已经足够,特别是近年来DRMOS被广泛使用后,主板的单路输出能力已经暴增,驾驭旗舰处理器也变的轻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