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大耳帽兜Shuttle 的市场表现一直相当亮眼,这点想必大家都有同感吧?熟悉这家公司的人会发现,过去十年里,他们家的紧凑型 PC 在外观形态上其实没太大的变化 —— 无论是整体尺寸还是机身轮廓,都基本保持着一贯的设计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停滞不前,恰恰相反,Shuttle 始终依托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持续对产品体验进行优化升级,让每一代机型都能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
就拿芯片升级来说,英特尔每次推出新一代芯片产品,Shuttle 总能迅速跟进,推出与之完美适配的机型,这几乎成了行业里的一个 “默契”。
第一眼看到它,你可能会觉得 “似曾相识”—— 确实,它的整体模样和近些年推出的其他 Shuttle 电脑相差不大,唯独正面做了些巧妙调整,让它在熟悉感里多了份独特性。Shuttle 特意选用了一块可拆卸的透明亚克力面板,用户完全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照片、图案嵌进去,这个设计既贴心又实用。尤其在办公室场景里,要是想让所有电脑都印上公司标志,用它来实现再合适不过了,既统一了视觉形象,又不用额外花费太多成本。
不过得说句实在话,它算不上是市面上最小巧的 PC—— 具体尺寸摆在那儿。和现在那些追求极致轻薄的机型比起来,Shuttle 这款的体积确实显得有些 “敦实”。而且从外观设计来看,它带着点复古的沉稳感,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可能没法一下子抓住追求新潮外观的用户眼球。但要是你愿意多留意细节,就会发现它身上藏着不少能打动人的亮点。
价格绝对是其中之一。对于想入手高性能电脑,又不想花太多钱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而且它的安装过程也很简单,就算是新手也能轻松上手。再看硬件配置,它不仅有简洁利落的机箱,还集成了电源和内置散热系统,主板更是能兼容所有 LGA 1155 插槽的第二代英特尔 “Sandy Bridge” 处理器,兼顾了实用性和性能潜力。
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适配这款机型的 LGA 1155 接口核心 CPU,价格跨度很清晰,能满足不同预算用户的需求。更省心的是,所有 LGA 1155 接口的 CPU 都自带集成显卡,不用额外花钱配独立显卡就能满足基础显示需求。
这样算下来,价格适中就能组装出一台搭载英特尔处理器技术的紧凑型 PC—— 这个价格里已经包含了 SH61R4 准系统和一款合适的 CPU,后续只需要自己加装内存和存储设备就行,起步门槛相当友好。
当然,要是追求设计上的突破性创新,这款机型可能没法给你太多惊喜。但大家选择 Shuttle,看重的往往就是它的 “确定性”—— 你很清楚自己能买到什么:一个规整耐用的铝制机箱,组装过程简单不费力,既能装下最新款的适配 CPU,内部空间又足够宽裕,后续想做高性能升级(比如加独立显卡、换更大容量散热)也完全没问题,这种稳定可靠的体验,正是它吸引用户的核心优势。
它没有配备前置 USB 3.0 端口,日常插 U 盘、移动硬盘时,传输速度和便捷性会稍打折扣;内置的 DDR3 内存插槽也从四个缩减到了两个,后续想大幅扩容内存的灵活性有所降低;同时,它去掉了内置 RAID 支持,对于有数据冗余备份需求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够方便;视频输出接口方面,HDMI 接口被取消,换成了 DVI-I 和 DVI-D 两个接口,连接部分新型显示设备时可能需要转接。
从这些配置取舍能明显看出,Shuttle 这款 SH61R4 并非为 HTPC(家庭影院电脑)用户设计,它的目标群体更偏向小型办公或商务场景。
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接口配置完全贴合办公需求:整机一共配备了 10 个 USB 端口,其中前置两个 USB 2.0 端口方便日常临时插用设备,后置则有两个 USB 3.0 端口和六个 USB 2.0 端口,足以满足打印机、外接键盘鼠标、移动硬盘等多个办公外设同时连接;前后都设置了音频插孔,无论是日常视频会议插耳机,还是外接音箱播放演示音频都很方便;千兆以太网接口保证了稳定的网络连接,适合办公环境下的文件传输和在线协作;而且它还支持驱动两个独立显示器,能满足多窗口办公、一边处理文档一边查看资料的需求,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Shuttle 的 PC 不仅外观设计多年来变化不大,连机身内部的布局也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哪怕是初看觉得有些紧凑的内部空间,也和过往机型保持着相似的排布逻辑。
不过实际打开机箱会发现,虽然内部各个部件的摆放显得有些 “紧凑”,但上手操作却很灵活 —— 只需要拧下几颗螺丝,就能轻松拆下自带的存储笼。这个存储笼本身配置也很实用,包含 1 个 5.25 英寸托架和 2 个 3.5 英寸托架,足够安装光驱、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而拆下存储笼后,下方的 H61 主板就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不管是后续加装硬件还是进行维护,操作视野都会顺畅很多。
Shuttle 这款机型的主板采用了自家专属的外形尺寸,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续升级会受困于专属配件 —— 如果之后你有更换或升级主板的需求,完全可以将原装主板拆下,换上标准的 mini-ITX 主板,灵活性还是很足的,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硬件升级会受限于机身设计。
从核心配置来看,这款主板搭载的是英特尔定位 “成本优化” 的 H61 芯片组,虽然能稳定支持多款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满足日常办公和基础性能需求,但和同门 SH67H3 机型所用的 H67 芯片组比起来,确实存在几处功能上的差异。
最明显的是内存扩展能力,它只配备了两个 DDR3 DIMM 插槽,最高支持 16GB 内存,对于需要大内存多任务处理的场景来说,扩展上限会稍显局促;存储接口方面,四个 SATA 接口的最高运行速度为 3Gbps,而 H67 芯片组则能支持到 6Gbps,在连接高速固态硬盘时,数据传输速度会有明显差距;另外,它也没有支持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RAS),在硬盘阵列组建和数据保护功能上会少一些选择。
当然,上述提到的内存插槽数量、SATA 接口速度、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这些配置,SH67H3 都是完全具备的。但关键在于,我们今天重点看的这款 SH61R4,价格优惠,还保留了足够丰富的实用选项 —— 比如适配主流处理器、满足办公场景的接口配置等,对于预算有限但追求基础性能和稳定性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取舍显然更具性价比。
不出所料,Shuttle 沿用了自家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集成冷却引擎(ICE)—— 这套散热系统通过三根热管,将 LGA 1155 处理器产生的热量高效传导至机箱后部的散热器,再由配套风扇将热量排出机身,确保处理器在高负载下也能稳定运行。而整机除了这个核心散热风扇外,唯一的其他风扇,是内置在随机附带的 250W 电源里的微型散热装置,整体散热布局简洁且针对性强。
在图形性能方面,SH61R4 的设计初衷是适配英特尔处理器的集成显卡,满足日常办公、网页浏览等基础显示需求,但它也为性能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如果用户需要更强的独立显卡性能,能在主板边缘找到一个 PCIe x16 插槽,而且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容纳全长双插槽显卡,对于想轻度提升图形处理能力(比如简单设计、高清视频剪辑)的用户来说很实用。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若选择安装双插槽显卡,主板上那个开放式的 PCIe x1 插槽就会被挡住无法使用,会损失一个扩展接口;二是显卡性能会受限于电源 ——250W 电源仅配备一个六针电源接口,对于功耗较高的高端显卡(比如主打大型游戏的型号)来说,供电可能不足,无法支撑这类极端性能需求的硬件。
除此之外,主板上还设有一个 mini-PCIe 插槽,用户可以自行加装可选的 WLAN 模块来实现无线联网(比较遗憾的是,这款机型默认没有内置 Wi-Fi 功能,需要无线连接的话得额外配置);音频方面则由板载的 5.1 声道 IDT 92HD89C 编解码器负责,能满足日常办公场景下的音频输出需求,比如视频会议、播放演示音频等。
SH61R4 的装机过程,其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核心优势就一个 —— 省心好装。机身内部早已提前布好了两根 SATA 线缆,连电源相关的接线也都预先整理妥当,完全不用用户自己费心捋线、走线。尤其贴心的是,它的 ICE CPU 散热器支持完全拉出,拆下来装英特尔 CPU 时,既能看清插槽位置,又不用担心碰到其他部件,哪怕是没怎么装过机的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我们没特意掐表计时,但凭经验估算,把这台准系统组装成一台完整 PC—— 也就是装上 CPU、内存、硬盘和光驱这几样核心部件,大概 15 分钟就能搞定。说真的,整个过程简单到几乎没什么操作门槛,完全不用对着说明书反复琢磨。
不过有个小细节确实值得提一句,算是我们能想到的唯一小瑕疵:机箱正面的电源键位置,离 DVD 刻录机的弹出键太近了。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就不止一次不小心按错 —— 本来想开机,结果误碰了弹出键;或者想弹开光驱,却按到了电源键,多少有点影响使用体验。当然,单看电源键这个小设计,Shuttle 确实没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从整体装机体验来看,SH61R4 的简洁和便捷性,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它实际用起来的表现到底如何。
要比较 Shuttle 准系统 PC 的性能,向来是件有点棘手的事 —— 因为这类机型的最终性能,完全取决于你为它搭配的硬件组件。你选的 CPU、内存、硬盘规格不同,整机跑起来的速度和体验也会天差地别,很难用一个固定标准去定义它的性能水平。
我们这次没有刻意选用市面上速度最快的顶级配件,而是选择了更贴近大多数用户实际需求的方案:用中档组件来搭建这台 SH61R4,目的就是在保证日常使用足够流畅的强劲性能基础上,避免过高的硬件成本。
具体到配置上,我们为它装的是低功耗版本的英特尔酷睿 i5-2500S 处理器,既能满足多任务办公、轻度设计等需求,又不会有太高的功耗和散热压力;内存搭配的是 8GB 容量的海盗船 Vengeance LP 系列(两条 4GB 组成双通道),应对日常软件运行和文件处理绰绰有余;存储方面用了 1TB 的三星硬盘,兼顾存储空间和数据读取速度;另外还加了一个通用的 24 倍速 DVD 刻录机,方便偶尔的光盘读写需求。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第二代英特尔处理器的性能表现,我们把这台搭建好的 SH61R4 系统,和上一代 Shuttle 机型 SH55J2 做了对比测试。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拆解两款对比系统的具体配置,同时简单说明一下本次基准测试的测试方向和评判标准:
酷睿 i5-2500S 属于英特尔第二代酷睿处理器(Sandy Bridge 架构),相比 i5-661 所属的第一代酷睿(Clarkdale 架构),在微架构设计上有显著优化 —— 比如引入了更高效的指令集、改进的执行单元布局,以及更合理的缓存层级设计。
i5-2500S 凭借 “架构更高效(同频性能更强)+ 睿频更高(峰值频率反超)” 的双重优势,抵消了基础频率低于 i5-661 的差距,最终在 PiFast 单线程测试中实现了性能超越。
很明显,升级到 Sandy Bridge 架构的处理器,带来的不只是 CPU 性能的跃升,连集成显卡(IGP)的性能也得到了额外强化 —— 这一点在 3DMark06 的对比测试中体现得尤为直观:相比上一代 i5-661 的集成显卡,i5-2500S 搭载的 HD 2000 集成显卡,性能提升幅度直接超过了 50%,算得上是集成显卡领域一次相当可观的代际进步。
除了性能上的全面提升,更让人惊喜的点在于,这款低功耗版 Sandy Bridge 处理器在散热表现上也格外省心。我们此次测试选用的是 65W 功耗的酷睿 i5-2500S,即便是在整机极限负载的场景下(比如长时间满负荷运行多任务、持续进行基准测试),它的核心温度也能稳定控制在 56℃的低温区间,完全没有出现过热降频的情况。
性能上去了,温度降下来了,整机功耗也有小幅降低——这样的“三优”表现无疑是加分项。尤其是空闲状态下仅32W的功耗,对于需要长时间开机运行的用户(比如小型办公服务器、日常挂机下载)来说,长期累积下来能节省不少电费成本,经济性很突出;即便CPU的四个核心全部满负荷运转,整机功耗也能控制在90W以下,完全不会给250W电源带来额外负担,供电稳定性有足够保障。
从整体来看,SH61R4确实满足了多数用户对紧凑型商务/办公准系统的核心需求:性能够用、功耗可控、扩展性也基本到位。但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小遗憾——噪音控制。倒不是说它的噪音大到难以接受,只是离“安静运行”的期待还有点差距,或许需要额外做些隔音处理(比如给机箱内部贴隔音棉)来优化。尤其是把它放在桌面近距离使用时,能明显听到散热风扇和电源风扇运转的声音,不像一些极致静音设计的机型那样“近乎隐形”,对噪音敏感的用户可能需要留意这一点。
这次花心力深度体验 SH61R4 的过程中,有两件事让我们印象格外深刻:一是用 Shuttle 准系统搭建电脑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轻松省心,几乎没有操作门槛;二是再次真切感受到英特尔 Sandy Bridge 架构的出色 —— 无论是性能释放还是能效平衡,即便放在当下的入门级市场,依然有着不俗的竞争力。
如今的电脑市场里,满是追求超薄机身、精致设计的机型,若单论外观颜值,SH61R4 显然成不了 “选美冠军”。它没有花哨的灯效,也没有极致的轻薄,却凭着 “简单” 与 “易用” 这两个核心优势,在实用型产品中格外亮眼 —— 从装机时预布好的线缆,到能轻松拆卸的散热组件,每一处设计都在为 “降低使用门槛” 服务。
你几乎可以为它搭配任何一款酷睿 i3、i5 或 i7 处理器,无论是日常办公需要的基础性能,还是轻度创作所需的多任务能力,都能通过硬件组合轻松满足。而且得益于主板上的 PCIe x16 插槽,它其实藏着不错的游戏潜力,加装合适的独立显卡就能应对轻度游戏需求;但平心而论,作为家庭日常使用或小型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它的实用价值才真正被拉满 —— 紧凑的体积不占空间,稳定的性能满足多场景需求,后期升级也足够灵活。
这款 Shuttle SH61R4 不仅把英特尔 Sandy Bridge 架构的性能与能效优势稳稳握在手中,还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亲民价格。市面上固然有更高端的机型,它们或许在功能丰富度、扩展性上更胜一筹,但价格也随之上涨;而 SH61R4 作为一款主打 “经济实惠” 的解决方案,用合理的成本实现了多数用户的核心需求,无论是预算有限的个人用户,还是需要批量采购办公设备的小型企业,它都值得被认真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