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传奇旗袍北京时间今天凌晨0点30分,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盛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3)在拉斯维加斯正式开幕,历年CES大会都被誉为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今年CES展会现场人潮汹涌,好不热闹。上届CES首次回归线下,但不少参展商都选择了线上参展,这次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线下的人气显然高了不少,几乎所有领域的头部科技公司都现身了本届CES会场。
从显示、VR/AR、汽车、PC到各类新奇的科技产品,满满的黑科技看的人直呼过瘾。
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一文看尽CES 2023上最值得关注的新产品和黑科技。
在CES展会上,以超大尺寸电视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带“屏”产品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LG、三星、索尼这样的显示巨头也会时不时掏出一些黑科技来。这次电视“无线化”成为了一大新亮点,而高端OLED屏幕、QD-OLED屏幕成为了展会上的主角。
为了让参展者观看 LGDisplay 独家 OLED 面板产品阵容,其展品涵盖目前全球最大的 97 英寸,77 英寸、65 英寸、45 英寸、42 英寸、27 英寸 OLED 电视面板,以及超小尺寸 0.42 英寸 OLEDoS 等一系列产品。
除此之外,旗下LG Display还展示多款中小尺寸 OLED 产品和车载显示解决方案。
首先亮相的 17 英寸可折叠笔记本电脑 OLED 是一款形态革新性产品,屏幕可折叠或展开,可以作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显示器等形态使用。该产品搭载触控整体解决方案,手指和触控笔均可适配,同时折叠部分几乎无折痕 ( Crease ) ,因此展开屏幕时可呈现自然画质效果。
LG Display 还展示了 8 英寸 360 度可折叠 OLED 产品。该产品采用了折叠 20 万次以上仍然可以保持耐久性的模组结构,以及折叠部分折痕最小化的特殊折叠结构,实现了比单向折叠技术难度更高的双向折叠。此产品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前后折叠,具有超高的使用价值。
同时,车载显示事业作为未来重点拓展的订单型事业 ,LGDisplay 将携多款车载显示产品亮相此次展会。这些产品搭载了 P-OLED ( 塑性 OLED ) 、LTPS(低温多晶硅)LCD 等技术,具有可实现超大尺寸、低耗电、超高亮度以及差异化设计等特点。
其中包括 34 英寸车载 P-OLED 显示产品,该产品拥有横穿车辆仪表盘的超大尺寸画面以及贴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仪表盘、导航清晰地呈现在驾驶员面前,为驾驶带来了诸多便利。此外,一款搭载 12.8 英寸超大尺寸屏幕的 ControlPad 中控台 ( CenterFascia ) 产品也将亮相此次展会,此产品采用超高触控功能和曲线设计。
另外搭载 LTPS LCD 技术的超高亮度抬头显示 ( HUD,Head-UpDisplay ) 产品亮度高达 5000nit,呈现比 LED 更加鲜明的画质。同时,裸眼 3D 仪表盘通过显示屏中间的摄像头跟踪驾驶员的视线D 影像提供直观的行驶信息,同时也最大程度上提高驾驶员的视觉满意度。
此次三星显示在CES 2023正式发布了业内首款实现最高2000nits亮度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
Samsung Display认为,随着超高清内容的兴起,亮度范围和维持亮度的能力已成为屏幕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Samsung Display的高亮度产品拥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力,能够展现更逼真的画面品质,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
此外,智能手机屏幕的亮度比电视、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的亮度更为重要,由于智能手机的产品特性与使用频率,除了在室内,用户也会经常在室外使用。为了在日光条件下更好地保持屏幕可见性,Samsung Display提高了显示屏亮度,同时保持了功耗和有机材料的效率。
这次三星展示了一款名为“混合折叠(Flex Hybrid)”的概念产品,这款混合折叠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屏幕左侧可以弯曲折叠,而屏幕右侧可以滑动抽拉,屏幕有两种不同的变换方式,这也是“混合”一词的由来。
如果只是将屏幕展开,那么你会获得一个10.5英寸的平板,如果你还嫌不够大,那么可以通过“抽拉”右侧屏幕将尺寸扩展至12.4英寸,这样的尺寸已经接近一些笔记本电脑屏幕了。
根据现场展示来看,屏幕右侧的结构原理类似“卷轴屏”,当我们推动右侧屏幕收回时,屏幕会卷进右侧机身内。
折叠平板我们不少见了,卷轴屏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但将这两种形态结合起来,不得不说,玩折叠,还得看你三星啊。
作为折叠屏市场的一哥,三星目前一家占据了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超过八成份额,近年来对于Galaxy Z系列两款折叠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三星高管在去年8月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他们正在探索Z Fold和Z Flip之后的“新概念”。混合折叠或成为三星折叠屏产品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聚焦在VR、AR领域,这次Meta的缺席显得有些意外,不过HTC这样的老牌VR厂商照例带来了新品,另外一些新玩家也在CES上亮相了不少产品,比如索尼、雷鸟等。VR、AR头显的价格则呈现上扬的趋势,1000美元以上的VR新品逐渐多了起来。
索尼的PS VR2应该是不少主机玩家都非常期待的一款产品,在CES上,索尼终于正式发布了这款起售价549.99美元(约合人民币3770元)的VR头显,其将于今年2月底上市。
从参数来看,PS VR2为单目2K、双目4K的分辨率,120Hz刷新率、110度视场角,镜片为菲涅尔透镜,支持当下热门的眼动追踪以及注视点渲染技术。
PS VR2上搭载了四颗摄像头,能够追踪手柄和玩家,头显中还配备了马达提供震动反馈,这对于游戏来讲还是比较重要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PS VR2的手柄中加入了手指触摸侦测技术,可以让手柄复制自然的动作和手势,即使你没有实际按下按键,仍可自然地与游戏内的物品及环境进行互动,手柄还会提供真实精确的触控反馈。
熟悉主机游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说到做触控反馈,索尼应该说是行家中的行家。
既然是游戏大厂,游戏内容自然少不了,索尼互动娱乐总裁在CES上宣布,PS VR2在2月首发时,就能支持30款以上的游戏,包括《无人深空》、《生化危机8》、《地平线A大作。
销量方面,索尼预计2023年PS VR2的销量能有120万至150万部,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除了索尼,VR老厂HTC这次也展示了新品HTC Vive XR Elite,售价1099美元(约合人民币7560元),将于明年2月上市。
VR头显变得越来越贵了,似乎已经成为了事实,从Meta的Quest Pro到HTC的Vive XR Elite,1000美元以上的VR头显似乎正在崛起。
这是在为苹果的MR头显铺路吗?毕竟根据业内信息来看,苹果首款MR头显的定价,可能在3000美元左右。
在硬件方面,Vive XR Elite搭载了高通XR2芯片,并没有使用最新的第一代AR2,2K屏幕分辨率、90Hz刷新率和110度视场角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它可以连接PC运行SteamVR,也可以连接安卓手机。
Vive XR Elite前部搭载了一个深度传感器,配合摄像头,可以最终实现混合现实的体验,与Quest Pro类似,但Quest Pro并没有搭载类似的深度传感器。
其实Vive XR Elite比较亮眼的是其便携性,它的重量在340g左右,在折叠后,可以直接装在一个桶装收纳盒里,大小跟一个水杯差不多。
在VR/AR领域,除了老牌巨头,我们也在这次CES展会上看到了一些新面孔。
比如雷鸟科技就在今年CES上发布了AR智能眼镜RayNeo X2,其外观十分简洁,与我们平时佩戴的眼镜几乎看不出明显差异。
RayNeo X2的一项主打功能就是实时翻译,当你的外国友人佩戴上这款眼镜时,如果你对他说中文,那么英文翻译结果就会实时呈现在眼镜屏幕上,也就是呈现在你朋友的眼前。
当然,像导航、听音乐、拍照片这些AR智能眼镜常见的功能,RayNeo X2也均可以实现,近视用户也可以插入屈光镜片来调节度数。
RayNeo X2内部搭载了高通最新的第一代AR2芯片,性能自然不必多说,显示方面,其采用了双目全彩Micro LED+光波导技术的显示方案,画面亮度可以达到1000nit。
目前消费级AR眼镜已经推出了不少,各家的方案本质上看差异并不大,如何更好地让用户感受到AR眼镜能够带来独特的体验,从而创造需求,或发现需求,是厂商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夏普此次展示了三项与AR/VR相关的技术:PC VR头显原型、微型IR眼球追踪模组、紧凑的ToF传感器。
接下来分别来详细了解一下:PC VR头显原型。从外观来看,该原型机看起来和HUAWEI VR Glass很像,前面部分像是滑雪面罩,两侧为粗镜腿设计,搭载Pancake透镜,支持屈光调节,主要卖点是便携。头显内部未搭载芯片和电池,需要通过USB Type-C线连接电脑或手机使用。头显外壳部分,采用了四个L型LED灯,目的是提示周围的人“VR头显正开启视频透视模式”或“VR头显正在拍摄周围环境”。
规格方面,则是单目2K、90°FOV、120Hz刷新率、头显部分的重量约175g,比HUAWEI VR Glass重一些。屏幕部分,夏普VR头显采用LCD,但未公布具体尺寸,体验者猜测可能在2英寸或更小的范围。
据了解,该头显大部分部件由夏普内部开发,包括显示屏、透镜等等。由于这是一款VR原型机,未来设计可能还会改变。夏普未确定其发布日期,不过计划在未来扩大相关业务,夏普的策略是成为VR头显开发商的合作伙伴,比如参与设计基于手机的分体式VR。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高通曾宣布,夏普也是高通骁龙AR2 Gen 1芯片的合作伙伴之一,猜测未来夏普可能也会涉足AR。其他AR/VR技术
相比于HUAWEI VR Glass,夏普VR的一大特点是正面集成两个单色立体摄像头模组和一个RGB彩色摄像头,支持6DoF和手部追踪。其中彩色摄像头采用了Polymer Lens(聚合物镜头)技术,也就是一种固态可变焦透镜,原理是通过给聚合物充电来改变透镜厚度。
Polymer Lens的运行速度足够快,这对于彩色VST透视很重要。在VST透视模式中,摄像头需要具备自动对焦功能,才能模拟人眼看世界的自然效果,从而提升透视视频的视觉效果。如果透视视频的焦点与实际值不匹配或存在延迟,那么可能会造成用户眩晕。
夏普表示:Polymer Lens技术将用于XR设备,几个月内可实现量产。
除此之外,还展示了IR眼球追踪模块,体积几乎比一粒米还小,分辨率400x400,接近Quest Pro眼球追踪镜头的水平。
第二代Z-Lens设备在缩小50%的光学引擎中以2K x 2K分辨率提供3,000尼特的显示,同时,机身尺寸和重量有着一定的减少,整体更加时尚、轻便,看着像是一副自然的眼镜。
据了解,得益于2D Maximus 设计中的反射波导架构,使得第二代AR眼镜在保持轻便设计的同时带来更加高清的显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Ari Grobman 指出,该公司之前的 2D Maximus技术只是一个开始,这一代Z-Lens将让消费者体验AR的全部潜力。
通过使用其 Z-Lens 架构,Lumus能够为其合作伙伴提供打造定制化 AR 眼镜的能力。通过其动态聚焦镜头集成,Z-Lens 还可以解决聚散调节冲突(VAC) 问题。此外,Z-Lens 平台利用反射波导为眼镜上显示的内容提供“屏幕”。
据AR显示专家 Karl Guttag 估计,Lumus波导技术的效率是竞争解决方案的五到十倍。而该公司的Z-lens 架构有望在 AR 眼镜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更牛逼的还有联想发布了一款堪称元宇宙世界“传送门”,代号Project Chronos的动作捕捉概念设备。通过此设备,用户无须佩戴任何可穿戴设备便可完成实时动作捕捉,并应用到虚拟人物上,以实现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
目前,流行的VR/AR设备通常只有手柄和头显,部分设备可以侦测面部表情,但下半身的动作传感器还处在发展阶段,而缺乏全身的虚拟形象显然会影响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因此,动作捕捉则成为了实现全沉浸的第一步,随着大量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虚拟人被应用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动作捕捉的场景需求更是进一步拓宽。
联想集团日前发布的混合现实概念解决方案Project Chronos,目标即是为用户提供全新、简化的虚拟现实交互体验。作为一款为顶尖创作者打造的家庭算力设备,借助内置的立体光学动作捕捉方案和深度摄像头来完成非接触式的全身动作捕获,并在虚拟环境中复制用户的实时动作并显示在如电视或大型PC屏幕等显示设备上。用户创建虚拟分身后,只需使用手势、动作、姿势甚至动作表情即可控制它,并实现近乎实时同步。
设计方面,Project Chronos是一款外形现代、设计精良的设备,可以安装在墙上或设置在兼容电视或显示器的正下方或者上方,同时相机还可以向下旋转,以保证在断电和不使用期间的隐私保护。
Project Chronos将为用户进入元宇宙世界提供一个“传送门”,进一步完善联想的元宇宙生态布局。从应用场景来看,无需佩戴动作捕捉装置或眼镜,用户将更加轻松地在虚拟世界中创建内容,或成为拥有逼真虚拟化身的“虚拟创作者”;健身教练可以与客户一起远程或虚拟锻炼,展示标准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动作;用户还可以将自己转变为任何类型的虚拟角色,超越物理距离、时间和环境限制,在虚拟世界中与新朋友交流;游戏体验者可以通过近乎实时、清晰可见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实现更加身临其境的互动。
目前,处在概念产品阶段的Project Chronos正与开发人员、内容和服务合作伙伴进一步合作开发,不断扩展其生态系统,最终推出一种可提供超越想象的虚拟自由的解决方案。
与往届CES展一样,汽车仍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同的是,本届CES展将汽车彻底推向主角,主办方预计有超过275家移动出行领域公司参展。
早在2023 CES展前夕,大众汽车率先祭出重磅车型ID.7。新车基于MEB平台打造,续航里程最高为700公里左右。作为ID.家族的第六款车型,ID.7量产版车型计划在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首秀,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三大主要市场上市,其中在中国市场,由两家合资企业将推出各自的版本。
宝马则全球首发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该车采用三厢运动轿车外型,未来的全新宝马纯电动车型均有望应用其部分设计理念。索尼与本田成立的合资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亮相了旗下全新电动概念车-Afeela,新车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接受预订,2026年春季率先在北美市场交付。沃尔沃所展示的七人座纯电动SUV——EX90,由沃尔沃、谷歌、Luminar三家公司联合打造,核心是一个新的计算机系统,可持续学习并支持OTA,整车配备8个摄像头以及多个传感器。
与车企将参展CES的重心放在电动车产品上不同,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佛瑞亚、法雷奥、现代摩比斯、英伟达、麦格纳等零部件巨头更加聚焦于展示与智能产品相关的服务。比如,采埃孚发布的ProConnect车联网平台,能够实现车辆、云服务器和交通基础设施间的互联,还有节能的接触式加热安全带等;大陆集团则重点展示两款可持续发展轮胎,全景式抬头显示器(HUD),以及专为电动出行设计的模块和传感器,以支持新型、更高效的电动汽车。
CES展上从来都不缺少一些看起来“天马行空”的产品,比如荷兰初创企业Lightyear带来的第二代太阳能汽车,最大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美国初创公司阿斯卡,对外展示了旗下全新Aska A5,这是一款垂直起降飞行汽车,采用增程式驱动,空中飞行距离约为400公里,陆地上的续航未透露,预计2026年量产。
从2023 CES展可以看出,智能驾驶已是车企、零部件巨头们展示的重头内容。比如,克莱斯勒Synthesis智能座舱,支持OTA和L3级自动驾驶功能;博世展示了用于L4级自动驾驶的长距离激光雷达;大陆集团将安霸半导体的CV3系列人工智能芯片集成到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中。
速腾聚创则正式发布了首款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以及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系列产品,其中RS-LiDAR-E1将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友达展示了多项车用显示科技,其中展示了可运用在汽车挡风玻璃或侧窗上的Micro LED 透明显示器。同时还展示了Micro LED 沉浸式车舱显示方案能透过高穿透度光学膜,展现如木纹等不同的质感,让显示器完美融入车舱饰板,并提供清晰完整的资讯服务;14.6 寸卷轴式Micro LED 显示器可提供导航或娱乐资讯,为2K 解析度的202 PPI 软性面板,搭配40毫米收纳曲率半径,可卷起收纳高画质显示器,大幅增加车舱空间应用弹性。
2023 CES展上,车企、零部件巨头们所展示的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产品,背后反映出一个趋势,即高阶智能驾驶产品商业应用将很快迎来大规模落地。
在这次CES上,“带屏”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一大趋势。现在不止手机、手表有屏幕,TWS耳机上也有了。JBL推出了带无线触摸屏幕的TWS耳机Tour Pro 2,其价格可能与AirPods Pro相当。
这款耳机的屏幕为1.45英寸,略小于智能手表屏幕。在屏幕上,你就可以控制音乐播放、通话并查看通知,相比于语音、控制耳机柄等方式,屏幕控制可能更为简单直接。
惠普也加入了在TWS耳机上装屏幕的行列,其推出的Poly Voyager Free 60系列是专门为“日常混合工作者”设计,这块屏幕的功能看起来与JBL并没有很大区别,都是接听、拒绝来电及音乐播放等。
Poly Voyager Free 60每个耳机上有三个麦克风,可以增强我们说话的声音清晰度。
智能手表方面,Citizen推出了第二代兼容Wear OS 3的手表Citizen CZ Smart,这款手表搭载了“CZ Smart YouQ(自我保健顾问)”功能,通过分析你的睡眠时间、睡眠时心率等,给你的睡眠提出建议,养成睡觉的好习惯,这对于一些有睡眠障碍的年轻人来说大有用处。
Fossil官宣了第6代Hybrid Wellness Edition,将机械手与具有背光功能的电子墨水灰度显示屏相结合。当然,心率、血氧、最大摄氧量和自动锻炼检测也是比不可少的健康功能。
在可穿戴领域,LOOVIC还推出了一个外形类似颈部按摩仪的物联网设备,当你对空间认知感到困难时,这个设备可以通过触觉感知和骨传导语音来进行引导,其介绍称自然程度相比于有人在附近引导。
比如开车不能分心看屏幕、边走路边打电话时,这个设备就可以充分解放我们的双手和双眼,你不需要盯着地图或手机,只需要通过接收语音和触觉信息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