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和王珂火拼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幸运,有网络来让我们去无限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像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地享受着毫无束缚的视野与绚烂缤纷的色彩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与我们始终隔着一层玻璃,就像眺望远方时面前的窗。于是乎不同的「窗」是否清晰、颜色是否准确、对我们的眼睛是否友好等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到网络世界的样子,所以我们在使用网络这个工具时,需要一个好的显示器。
大家好,我是哎呦,这篇文章先是对显示器参数做了一个简单介绍,然后筛选了一波超高性价比的显示器,最后又做了一些显示器的小科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家自己在买显示器时,如果有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我尽力帮助帮助大家~ 如果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大家可以给点个赞,加个关注~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两级分化的问题,有人认为纸面参数好就行,有人认为价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对显示器本身缺乏了解,前者往往花了不少钱却不能发挥全部性能,白白浪费了纸面参数;后者往往省了不少钱却被看不见的缩水与妥协弄得焦头烂额,我建议小伙伴们在选显示器的时候要做到 :参数全面、有取有舍、售后完善
这里指的参数全面,并不是说要所有的功能都有,而且指的另外两方面。一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功能比较全面,二是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比较全面,想要多了解自己相中的显示器,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进行查询,我认为信息还是比较全面的/
没有完全完美的显示器,一是预算问题,二是很多显示器特性在不同层面上是会互相冲突的,比如想要高刷新率与低响应时间,就必须不同程度牺牲色彩与色准。
而且不同用途的显示器侧重点也不同,比如 游戏玩家们非常看重的高刷新率在影音玩家们看来就不是那么有必要,反过来影音玩家们注重的色域 HDR也不是游戏玩家们购买显示器首要考虑的因素。
现在市面上的显示器品牌太多了,鱼龙混杂的,而且显示器奇奇怪怪的问题又比较多,比如突然出现坏点、放久了内屏出现霉点、背光不正常、屏幕断线等等,所以选择一个保修覆盖广、保修时间长的品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显示器在怎么选择,那么几个核心的参数是绕不开的,我在啰嗦一遍吧~ 在这篇文章,我并没有把所有的参数都放上来,因为之前的文章已经写过了,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可以回头先看下面的文章,然后在回来看这篇~
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面积内像素点的数量。在相同的尺寸下,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会更加的细腻
①有些人说1080p的分辨率就可以抛弃了(包括以前的我),但是现在我感觉,还是有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用到1080的。就比如说,我玩游戏时,就不喜欢太大的显示器,我就喜欢24寸,那1080的分辨率还是挺香的~
②2k,这是我建议选择的分辨率,这个分辨率基本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了~,而且价格也是比较合适的,并没有太贵,还有另一个原因,显示器分辨率更高,那耗费的显卡资源肯定会更高,那对显卡也就有一定要求了,当然会更贵了
③4k,现在的4k显示器也没那么贵了,制图、设计、剪辑需求偏多的小伙伴们,或者喜欢追剧的盆友们,也可以考虑一下4k,真的很香
建议大家在选显示器分辨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显卡所支持的最大分辨率,否则很容易出现买了4k分辨率的显示器,但是显卡却带不起来的情况~ 可以通过在桌面右键,选择显示设置的方式,来查看一下自己的显示所支持的分辨率范围。可以下图
如果大家看不进去了,我在这里放上几个显示器,都是无脑入手的,保证性价比超高!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钟画面被刷新的次数,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自然对我们的眼睛也会更好。目前屏幕刷新率大部分都是60Hz,也有75Hz、120Hz、144Hz等等,屏幕的刷新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如果您选择显示器只是为了办公,或者平时看电影,不是专业玩游戏,那基本60H-120Hz的就足够了;如果喜欢玩一些fps游戏,或者单纯的就是想要高刷,那无疑得144Hz或者之上了
答案是必然有残影的的,144Hz的显示器,大约6.9ms会刷新一次画面,如果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时8ms,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即显示器显示下一帧画面时上一帧画面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刷新,这样就会导致画面重叠,玩时间长了,我们会明显的感到头晕。
所以在刷新率与响应时间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高的帧率加上低于帧率时间的响应时间才能给予我们最流畅的画面。
面板是显示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我们在选购显示器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显示器的面板是什么材质的,以及面板的等级,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查面板等级,可以问一下客服,如果客服回答不上来,那他的专业度可能就很值得质疑了;另外可以去谷歌上搜一下显示器的型号,参数还是挺全的~在这里,我先简单的说一下面板等级代表着什么,在面板生产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会对面板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显示器的面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及A、B、C,甚至更详细点还有有A+、B-等等;通常面板等级的划分是由坏点的数量来定的,5个坏点以下是A级,5~10个是B级,10个以上是C级
所以小伙伴们在买显示器的时候,不要认为两个显示器面板一样,但是其中一个便宜,就认为它的性价比高~
这类色彩显示较好,可视角度大,而且面板较硬,用手轻触屏幕的话,画面也不会变形~所以如果您从事的行业和影像处理、绘图相关,那么建议您选择IPS面板~
IPS屏的劣势就在于响应时间稍慢,这个慢是和TN面板相比,对于我们并没有专业程度要求的朋友,玩游戏、平时娱乐、工作都是没有影响的~ LG推出的NanoIPS面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IPS响应时间慢的问题,但是也仅仅是缓解了,可能并不能线ms的灰阶响应时长
TN屏在一段时间都快消失了,这种屏画面色彩偏白、可视角度小,显示的效果不如IPS面板,体验很不好,但是它的响应速度极快,可以线ms的灰阶响应时长,后来随着电竞的崛起,这种材质的屏幕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看电影、作图、剪辑视频较多的小伙伴,还是不建议选择TN屏~
VA屏的特点是对比度较高,画面层次分明,尤其是在暗场、阴影的画面显示效果更好,画面中黑色和白色都更加纯净,不会出现漏光的问题,而且VA屏在护眼方面做的比较好。
但是VA屏除了护眼,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响应速度最差、可视角度和色彩还原度比不上IPS面板,但由于它是软屏,所以大多数用来做曲面屏,可以享受沉浸式的体验
对于直面屏和曲面屏的选择,其实各有优缺点,具体选哪个还要看自己的用途了~
显示器为什么会闪屏呢?大家应该知道,显示器有一个重要参数,刷新率。屏幕在图片快速刷新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明暗交互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在感官上是察觉不到的,但是我们眼睛的肌肉确实可以真实感觉到,并且眼部肌肉需要频繁调节去适应这个图像的刷新,所以在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的情况下,我们眼睛会感到非常酸
蓝光对眼睛的危害,我感觉大家都很清楚了。蓝光对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伤害很大,它能够穿过晶状体,直达视网膜,损伤我们视力,甚至引发黄斑区毒素量导致盲眼病。
三面超窄边框,多角度调节支架,Type-C全接口,不闪屏+ComfortView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眼睛
其次是分辨率,分辨率我建议是选择2k的,价格还比较合适,最重要的是,如果想选4k分辨率,那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显卡能否支持,还得想想刷新率~
玩游戏嘛,那肯定要追求高刷了,144Hz起步吧,144Hz+4k,这价位可能就有点高了,确实有一些便宜的,但是质量那就不保证了~
科睿的这个显示器,在文章最开始的时候,我已经放过一次了,我线Hz的刷新率,外观绝对没得说,颜值担当,经典的黑砂雅黑色,高档耐看;采用
面板,最高300cd/m2亮度,1ms(GTG)灰阶响应时间,游戏不卡顿,也不会有拖影现象,99%sRGB也是还可以的,双HDMI+DP接口人体工学设计,多角度灵活调节,可以升降、倾斜、垂直90°旋转,可以体验各种姿势~ 另外,这个显示器的颜值也是很高的。这个显示器我已经推荐过N多次了,我认为真的很不错,性价比超高
,高分辨率让画面更高清,色域让画面更鲜艳,两者都是越高越好,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想要的尺寸,在选定尺寸的前提下,去选择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和色域次一级重要的是
它可以保证我们在很舒服的前提下,以最佳角度看电影、追剧其次如果预算有限的话,那
,至于刷新率,我们看视频时,一般不会超过60fps,所以这个参数也是不重要的;至于HDR,如果您不是那种影音发烧友的话,也可以不用太在意
飞利浦的这个显示器,性能、画面效果都很不错,除了使用4K高分辨率的IPS面板,还提供了100%的sRGB色域容积,画面效果细腻,而且色彩还原度极高,而且支架有隐藏槽,对于连接线有很好的归纳效果
如果大家对于对屏幕色彩要求较高,喜欢看电影,还要求HDR的需求,那必须MiniLED比较好,因为这种显示器采用的是更小的LED背光灯珠,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背光分区,且发光点多,而且还能分成很多独立控制亮度的区域,更容易进行分区控制亮度,对比度会更好,明亮的地方更亮,黑的地方更黑,画面震感感倍增。
但是现在市面上最便宜的MiniLED显示器就是这个了,就算是粉丝价,也还是需要3799,不过在618的时候应该会有比较大幅度的降价~
建议从事上面职业的小伙伴再选显示器的时候一定要最先考虑下面这几个参数,要把大部分的预算放在这上面
),通过控制每个子像素的明暗程度就可以制造出非常多种不同的颜色。8bit 色深的面板每个子像素都能调整 256 个亮度层次(2 的 8 次方),那么总共能显示的颜色是 256256256=16,777,216 种颜色,也就是我们常见的8bit 面板能显示 1670 万线亿中颜色,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建议选10bit色深了吧?说到色深
色准、色域、色彩空间、色彩格式,小伙伴们如果想了解的话,还是麻烦移步我的另一篇文章吧,篇幅有限,在里我就不说太多了
UHD 4K超高分辨率,99%sRGB,95%DCI-P3影院级专业显示效果,10bit色深,色彩丰富,颜色过渡也会很自然,通过Display HDR400认证,拥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画面会更逼真,细节更好,很适合拿来画原画、剪辑视频~
IPS Black技术,解决了普通IPS面板对比度低的缺点,对比度达到了2000:1,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优秀的画质图像,非常适合具有专业设计需求的小伙伴飞利浦 279P1
MV270QUM-N20,100%sRGB色域覆盖,10bit色深(8bit+FRC),小于2的色准,并不是入门级的4k显示器,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设计需求,另外升降旋转底座不用多说,那是必备的,通过德国莱茵低蓝光认证,对于护眼方面也是不错,长时间看电脑的话,也能减少一部分对眼睛的伤害接口也比较丰富,HDMI、DP以及Type-C都是支持的,强烈推荐
小伙伴们在某东上挑显示器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画面撕裂这个介绍?或者自己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没一种显示画面被分割了,显示错乱的感觉?我下面稍微解释一下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
因为显示器显示画面并不是直接显示,而是从上到下逐行扫描出来。60Hz 显示器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秒钟可以从头到尾画出来 60 个新画面,而游戏时根据画面复杂程度不同显卡帧数也不一样,有时候就会产生抢跑的局面——显示器才把上一帧画好一部分显卡就已经把下一帧送过来,这就出现了画面撕裂
所以,大家知道怎么办了吧?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在买显示器的时候,如果预算允许,那么建议选择带G-sync or free-sync的显示器,就像下面这两个~
但是这种方式,对硬件的损害特别大,通常显示器刚买回来,没用多长时间,就报废掉了
液晶分子达到某个灰阶(10% → 90% 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所以灰阶响应时间才是值得关注的地方。通常灰阶响应时间是黑白响应时间的好几倍。其实除了常玩游戏的小伙伴需要在意一下响应时间,如果显示器用作其他用途,这个参数可以不用优先考虑
我感觉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叫色差吧?很简单,就是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而在显示领域,Delta E是最常见的,用来表示显示颜色与标准空间颜色差异的参考值。
我们经常在显示器的参数上看到,△E 2,其实这是行业通用的准则,为了保证颜色在不同设备上准确呈现,要求△E = 2
举个例子:某27英寸的2k显示,即2560*1440(横向分布2560个像素点,纵向分布1440个像素点),那么这台显示器的ppi计算方式为:
我感觉,戴尔的U2720QM在27英寸+4K+10bit色深这个范围内,性价比之王~线万色深的显示器,分别适合办公、电竞,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最近有小伙伴问了我这样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相同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我的HDMI1.4接口,不能支持4k60Hz显示器? 今天我就在这篇文章跟大家说一下计算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少踩坑~
我们眼睛与显示器的距离一般为70~100cm,我们好多人可能因为桌子的限制,往往都达不到70厘米。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一定距离内(比如1米吧),距离越大,我们的眼睛会容易对焦;距离太近了,眼睛就很难对焦了,而且还容易头晕~ 所以 眼睛离显示器太近的小伙伴,想想办法,增大一点距离吧~
在说一说显示器的角度问题,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显示器尽量要稍稍低于我们的视平线,这样我们的眼睛才能处于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如果显示器太高,那不仅眼睛会累,而且颈部还需要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下来,颈椎、眼睛等各种问题就来了
响应速度快,号称可以达到线ms灰阶响应时间,实际上应该在2~3ms左右,这已经很不错了,已经和一些常见的TN面板显示器差不多了,由于它是通过降低液晶层厚度与优化电压等方式来实现快速的响应,所以可能会牺牲一些色彩上的表现,但毕竟还是IPS面板,也不会差太多
综上,大家可以看出来,两种面板没有绝对上的好坏,侧重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如果喜欢玩fps游戏,那建议选择Fast-IPS;其他场景,基本都可以选NanoIPS了,综合表现很不错
硬件防蓝光的方式也是降低蓝光波段,其做法是改变面板背光源的硬件结构,比如在背光源中加入磷粉,从而改变了蓝光强度峰值,让400-460纳米的波长峰值变为460nm或者500nm波长,从而减少了短波蓝光。由于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硬件的方式实现的,所以被称为硬件防蓝光,或者物理防蓝光。
其实如果在使用显示器时真的想追求护眼,那最好的选择就是硬件防蓝光,但是现在偏偏这种显示器又非常少,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显示器的时候,如果防蓝光不能让自己满意,最好还是自己配个防蓝光眼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