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神txt下载我这个是不是买亏了??前几天脑子一热,在没有上网对比的情况下买了一个DELL的U3219Q显示屏,花了6599 [图片] ,买回来网上对比了一下。发现…
电竞显示器主要看:面板型号,真实响应速度、刷新率、对比度、接口、分辨率(根据显卡/游戏选择)
设计显示器主要看:色域、色深、色准、HDR、色域切换功能、对比度、分辨率(根据软件、预算选择)
面板是我们挑选的第一步,当你了解面板的属性,那么基本能够确认什么显示器适合你
:主要是电竞玩家使用,其液晶面板以“扭曲”的排列方式,两端在加电压和不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旋转成90°度角,当通电时是遮光状态,而不通电时透光状态。优势响应速度快(普遍2~3ms GTG)以及很容易做到高刷新率(ROG SWIFT 500Hz),这两点很适合需要反应速度快的FPS游戏,所以不少电竞游戏比赛都是采用TN显示器。但有个致命的缺点,
,只要观看角度偏移,色彩和清晰度就会下降,导致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另外色彩表现一般,低端TN面板色彩泛白严重。
:其液晶分子水平排列,通过加电压的大小来控制晶体的偏转量,电压越高,扭转分子越多,从而实现光线的精准控制。优势:可视角度广、色彩表现佳、响应速度较好;缺点:普遍存在漏光现象,一般只有在纯黑画面下才看到。
适合:家庭用户、电竞玩家、设计创作、办公 经过多年发展衍生出Fast-IPS与Nano-IPS面板
⭐Fast-IPS(快速液晶面板),例如常见的:友达6.8/6.6、8.2,群创K7E、京东方 NG。其电极排布和液晶分子的排列与普通IPS差不多,通过降低液晶层的厚度、加强电压的方式使液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相比普通的IPS面板快4倍左右,其响应速度普遍能做到3~5ms GTG。
⭐Nano-IPS,由LG 2017年底推出的面板,通过在显示的液晶分子与背光源之间增加一层直径<2nm DE纳米颗粒,然后吸收大量的光波来提升显示光输出的纯度和色彩的精度,能够增强色域空间(最高可达到140%sRGB色域容积),拥有更广的可视角度,更强透光率以及画质更佳的显示效果。同时原生响应速度快,普遍也能做到4~5ms GTG。缺点是对比度较低(常见800:1),不同的厂商最终调校有差异
有着高对比度、黑色画面纯净、层次自然分明,一般曲面屏会是VA面板;缺点是低端面板响应速度慢,着暗的快,亮的慢(0-50灰阶)的特性,可视角度一般。以前VA面板还有无漏光的优点,但现在不少新出VA面板也存在漏光问题,比较适合影音和玩MOBA、3A游戏用户。 曲面屏幕曲率有:1800R、1500R、1000R,数值越小屏幕越弯曲,观看更有沉浸感。而曲面屏幕也有IPS面板,但只能做到面板微曲。 适合:家庭用户、MOBA/3A游戏用户、办公
:与传统的液晶面板不同,其采用可自发光的有机半导体,省去了液晶面板的背光模组,能做到更薄,而且具备可弯曲的特性,可以看看我们现在的手机,2K以上大多数就是OLED屏幕。优势:无下限对比度、响应速度极快(普遍0.5~1ms GTG)、可视角度广、色域广;缺点:存在烧屏现象,即使现在有不少技术,但也只能延缓使用寿命。而且目前OLED显示器价格普遍较高。
Mini-LED显示器:实际上还是LCD液晶显示器,只是背光模组升级,采用更小的背光灯珠尺寸,让单位面积背光面板集成更多灯珠数量,同时划分更多的分区控光,使显示画面更细腻、亮度与对比度高,背光更均匀,色域更广。目前技术还不算十分成熟,个别产品会出现光晕严重、HDR效果显示不佳等问题。
屏幕是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无数个像素组合形成了我们所看的画面,在同一尺寸下像素点越多,屏幕显示就越清晰,所以很多手机都是2K屏、笔电14英寸2K+分辨率,都是为了让用户观看更细腻,然后现实中24英寸1080P分辨率已经足够,当然追求更高的视觉体验,2K甚至4K都是可以的。不少人习惯高分辨率屏幕当用会低分辨率就会感觉的清晰度下降,所以习惯也是选购因素之一。
分辨率越高,对显卡(GPU)负载越大,所以游戏玩家不要盲目选择高分辨率显示器,例如上图RTX2060显卡,在巫师中,1080P可达到127FPS,而4K下平均46FPS,游戏60FPS以上为流畅。这时不得不减低画质、特效来提升帧数,买了高分辨率显示器实际游戏却体验不到。
:指的是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刷新率越高画面的稳定性就越好。像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那么每秒钟显示器最多是播放60张图片,而165Hz显示器每秒可播放165张图片,刷新率越高那么游戏或者网页浏览就会越顺畅,所以平常是玩FPS游戏居多的可以选择高刷显示器,所能看到的细节更多。
:指的是“灰阶响应时间”,意思是主机给显示器输入信号后,显示屏幕像素点有不同程度的明暗、色彩显示出来需要的多少时间。像TN和Fast-IPS最快能达到2-4ms(GTG)。响应时间是越快越好,响应慢的面板在游戏中会出现模糊拖影,画面不跟手的感觉。
PS:不要把刷新率与响应时间混淆,前者是对动态画面的流畅度,数值越大越好。后者是影响动态画面的清晰度,减少画面拖影,数值越小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标准的响应时间为“灰阶响应时间”GTG,很多标出1ms(MBRT、VRB)这种技术是通过插黑帧或者降低画面模糊来达到的响应时间,例如在屏幕转换色彩的过程中暂时关闭背光,色彩变换之后再将背光开启(PWM调光),日常使用很少用户能够接受;通常IPS 1ms(GTG)也是通过OD加压达到的极限响应速度,可以理解为瞬时,只有灰阶响应平均值才有参考意义。
⭐很多商家会标注动态对比度是错误的(商家的数字游戏),真正影响观感是静态对比度✔
指的是高动态光照渲染(High-Dynamic Range),可调的亮度范围,打开后可以将画面的细节进行丰富,把原先暗的画面调亮,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 如果需要体验HDR,建议最低选择HDR400(入门),通过认证要求显示器:最亮度要达到400cd/m2,8bit色深,最大黑色亮度不能超过0.4 cd/m2。毕竟是入门,体验效果并不算好,有些调校差的机型,开启后反而丢失细节,但同价位有比没的强。
如果纯游戏玩家,这部分不用过多了解,电竞显示器默认模式往往是广色域,鲜艳的色彩会更讨眼球喜欢。
:色域指的是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范围,分为sRGB,AdobeRGB 和 DCI-P3这几种标准。色域也有色域容积和色域覆盖之说,正常情况下商家参数标出的125%sRGB广色域指的是色域的容积,并不代表它完全覆盖100%sRGB色域空间。
而DCI-P3是针对电影制作类使用的,数值越高,代表越能还原电影制作的色彩,所以目前显示器都会喜欢标出P3的色域空间。
⭐色域覆盖率越高越好,例如女生口红 有:豆沙色、珊瑚色、水红色、枫叶色等,而我们不仅要显示更多颜色,同时还要准确显示各种红,不然最终呈现的画面就会有色彩差异。
:指的是画面色彩的精准度,像一些手机或者相机拍照后放到你的显示器上出现了色彩难区分,这就是显示器的色深不够。bit表示,bit数值越大,画面解析度越高,色彩过渡在细分下的断层现象便可以消除,过渡更加平滑。
市场上分6bit(2的6次方,拥有64个色阶)、8bit(2的8次方,有256个色阶)和10bit(2的10次方,有1024个色阶)
⭐需要注意的是色深分为FRC技术和原生的区别,像普通的显示器8bi=6bitt+FRC技术≈抖8bit。因为不是原生所以仔细放大图片还是能看到一些静态的噪点,对于普通的用户8Bit色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了。但如果你是专业设计使用对色深是有要求,可以购买8bitt+FRC技术≈抖10bit,而原生的10bit会更贵些。
:指的是色彩的准确度,以ΔE表示,数值越小,色彩的准确度就越高。 ΔE≤1,人眼几乎无法辨别色彩的差异 1ΔE3,人眼通过对比能察觉细微的色彩差异 ΔE5,人眼能分辨色彩的差异
随着大家长时间使用显示器,对护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常说的护眼显示为:低蓝光和无频闪。
:指的是把415-555nm有害波长光线的有益蓝光。技术上也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是通过改变背光灯来减低有害波长,而软件则是通过增加显示器的系统功能来过滤,区别在于软件过滤会导致屏幕偏黄的情况。
另外个别面板自带低蓝光属性(LBL),例如:群创E3B、群创K7E、群创E7B
无频闪:指的是屏幕调光方式。以前旧款LCD显示器普遍使用PWM脉冲调光,通过不断调节屏幕“亮”“灭”的时间比例(空占比),来维持屏幕设定亮度。虽然肉眼看不清,但是长久的看屏幕非常容易出现眼部疲劳、干涩,甚至会造成视力下降。普通辨认的方法就是通过我们手机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如果出现了黑纹就是采用这种调光技术了。PWM调光也分高频和低频,网上的结论是高频PWM调光对人眼没危害。
DC调光,则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电路的功率来改变屏幕亮度,达到无闪屏,简单理解就是初中的物理公式:功率=电压×电流,只要改变电压或电流就能调节屏幕亮度。就像你家有可以调节三挡灯光的亮度一个道理。想要护眼当然选择DC调光。(现在新款显示器大部分都会使用DC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