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枭全文阅读“娃太小离不了人,村里引回来的这个活计太适合我做了,计件算工钱,一天做多做少都可以帮补点家用。”下午1点,播乐乡罗木村村民春兰轻手轻脚关好卧室门,回到客厅继续干活,带回家的2000条项链原材料她已经做了3天。在沾益,这样的场景不是偶然,一场以“小车间”撬动就业“大民生”的实践,正在火热进行。
近年来,沾益区强化组织引领、盘活闲置资源、整合政策要素,加强“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有福享、顾好家。
“看到社区亲人铃声微信群里发布了务工车间招工信息,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月薪3500多元,还能拿加班费!”龙华街道彭家营社区宝妈黄晓燕的经历,是沾益区以党建引领就业保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沾益区围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构建起基层组织、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商贸物流、党群服务、人才保障、知事识人八大支撑体系。在稳就业基础上,更将“幸福助餐”、寒暑假托管班、“一堂公益课”等服务嵌入车间,为群众提供爱心餐食、养老托幼等配套服务,实现就业与民生服务的良性互动。截至2025年8月,沾益区已建成各类务工车间13个,带动620余人就业。
在龙华街道,闲置的彭家营村级活动场已摇身一变成为“益家乐”就业综合体2楼电子车间里,工人熟练组装戴尔笔记本电脑同轴线楼“一小服务站”内,员工子女在托幼人员照护下写作业。车间结合大部分员工是宝妈的特点,打出“弹性工作+亲子托管”组合拳6天8小时工作制允许灵活调班,200余平方米儿童活动空间实现学龄儿童“放学即入托”。这种“楼上带娃、楼下上班”的垂直就业模式,让80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200元。
在盘江镇中村韭黄分拣车间,50余名老人的笑声格外爽朗。张大妈一边分拣韭黄一边说:“每天干6小时,既能赚零花钱,还能和老姐妹聊天,比在家闷着强!”
针对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妇女就业难的问题,盘江镇依托产业优势,建成2个韭黄分拣车间、1个数据线加工车间,推出“弹性工作制+计件报酬”的轻体力岗位。在数据线车间负责检测的卢大爷坦言:“以前总觉得自己没用了,现在和年轻人打交道,心态都变年轻了!”目前,这些车间已帮助当地老人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2400元。
务工车间不仅仅是工作场所,也是技能与梦想的孵化器。沾益区将培训课堂搬到务工车间内,SYB创业培训、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等一系列紧贴市场需求的课程免费向公众开放。家住西平街道红星社区的张海香说:“最近从社区了解到开设了创业培训班后,我赶紧报名培训,以后我就能边照顾小孩边创业,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围绕群众培训、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沾益区创新建立“订单式”培训模式,推进“就业技能+从业资格”双证培训,实现“一次培训、双重认证”,让务工人员既懂技术又有准入资格。2025年以来,全区已开展技能培训1206人次,其中“双证式”培训204人,培训后26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龙华街道新龙社区服装车间月产3万件服装远销各地,炎方乡西河村委会的空气城堡生产车间订单不断,金龙街道东海社区蔬菜分拣点一派繁忙经过专业培训的务工人员,正在各个“对口车间”里实现“专业化生产”,用技能撑起“务工不离乡、挣钱又顾家”的新生活。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这些星星点点的“小车间”,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更为大家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春兰再次抱起哄好的孩子,客厅里那些待加工的项链,正和万家灯火一样,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周定辉 “娃太小离不了人,村里引回来的这个活计太适合我做了,计件算工钱,一天做多做少都可以帮补点家用,”下午1点,播乐乡罗木村村民春兰轻手轻脚关好卧室门,回到客厅继续干活,带回家的2000条项链原材料她已经做了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