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ramovi04本篇为电脑DIY相关内容服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装机,可以去京东下单装机服务,这种一般是外包到每个地方的电脑城,当然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找装机师傅。
不过有一点,我不太喜欢看私信,所以如果你们想你们的提问能尽快被解答,那就来评论区提问吧。
(1).CPU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电脑的核心,拥有整台电脑最高的核心频率,我们在选购CPU的时候,一定要综合性能与价格以及个人用途去考虑,切勿无脑片面地追求某一项。
据我所了解,很多小白不知道该看什么什么参数,或者说只看基础频率,很喜欢看处理器的基础频率或者单核最大睿频频率,其实这方面讲起来会比较浪费字数。但是有一条可以当通则,当处理器温度过高时,频率都不会是固定值。
“核心、线程数”、“全核心最大加速频率”这些被我加粗了,因为这是你们购买CPU最值得注意的频率,我看很多小白在看频率的时候只看到了基础频率那一项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如果只看基础频率,i5的2.5GHz 比i3的 3.3GHz 低了很多,但是在全核心最大加速频率上i5 的4GHz 就只比i3的4.1GHz 低了0.1GHz了,差距就特别小了
但是i5有6核心,i3只有4核心,i5的L3缓存也更大,所以综合性能可以显著超过i3。
全核心加速频率是CPU厂商自己研发的“自动超频技术”,也就是说只要你买回去这个CPU是支持睿频加速的,那么你装好之后他自己就会超频上去,由于是官方所以会非常稳定,不用担心
如果你发现你的CPU运行在基础频率下而且不改变,说明你BIOS里面关于睿频加速相关的选项被关了,只需要再去打开即可。
至于说单核加速频率,这是单个核心可加速的频率,一般都比全核加速频率要高,但是一般也用不上,因为只有跑单核测试的时候可以跑这么高,日常几乎用不上这个单核加速频率
到这里关于频率就讲完了,你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频率是每一个处理器的全部核心加速频率,而单核加速频率、基础频率这些都是看看就好,日常几乎用不上。
(不同的CPU的默认全核心加速频率都不一样,这个最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们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CPU的全核心加速频率,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问intel的就可以了,我看到了会回答的)
我们举个例子,跑3D动画渲染,跑一个项目,同代产品的32核就是远比4核的快得多。
也就是说在这一项测试中,软件由于占用了更多的线程来导出,所以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就会明显更快。
又比如说,我们要一边打大型单机游戏、一边看大主播直播,后台还要挂QQ等等东西,如果是一个主流2C4T处理器的话,CPU占用率会直接满载,此时会极大的影响到游戏的帧数表现,还容易带来卡顿。
但是如果该CPU的其他参数不变,仅仅是核心线T之后,此时由于CPU多任务处理能力得到超大幅度加强,此时CPU的占用率就不会满了,游戏帧数受影响的程度也会更低,出现卡顿的情况会更少甚至是没有,这就是多核处理器在日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优势。
就对于一般人的日常使用而言,主流6C12T的产品已经做到了几乎无法被轻易跑满的状态,而8C16T及以上的我一般是建议高预算用户或者需要用到它的多线程性能的才考虑。
不喜欢乱开一堆东西的入门用户也可以考虑4C8T的产品,如果是预算很低,那也可以考虑2C4T的,但是2C4T的CPU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载,但是满足一般的使用是没问题的(office+开几个网页)。
你们想看什么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直接对比即可,我这里罗列了最近几年的产品游戏性能对比,我认为应该是很详细的,可以直接看出优劣。
散片和盒装相比,最直接的差距就是盒装自带一个包装盒,并且拥有三年质保,散片这边12代酷睿及以后的产品拥有三年质保,而12代酷睿之前的散片,比如说10代酷睿、11代酷睿的散片都是1年质保。也就是说如果你买12代酷睿的产品,散片和盒装都是三年质保,就差异不太明显了。老酷睿的话只是部分场景下会有一定的性价比。
一般来说,只要是正规来源的散片,就和零售盒装的是一路货,都是intel/AMD它们对应的晶圆厂生产的。
这也是散片的来源之一,但是也有通过这种途径来造“假盒装”的,这个我也是无意之间了解到的,盒装比散片明显更贵,通过仿造盒子来实现假盒装也可以谋取一定的利润,
散片还有一大来源,是像联想、惠普这一类OEM厂商,一次采购就多订购一些,这样其中就能有一部分流出来,拿到市场来卖,这也是散片的一大来源,
以下是正式指南,希望能够帮到你们,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基本上没有坑可踩的产品,跟着我走基本上不会亏。同时我也会帮你们挑选一些合适的硬件放在文章里,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大家扫清障碍了。
散片价格已经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卖445元左右,这个价格表现就很不错了,4C8T全核心加速4.2GHz,用来当中预算办公主机、游戏主机都是不错的选择,性能和i7 7700相仿。建议使用H410/H510主板。实用性非常高。由于平台造价比12100F显著要低所以暂时还可以考虑,主要用在较低预算的主机里。
i5 12400F/12490F(这是我认为最值得购买的一颗12代酷睿处理器)
这是12代最值得购买的处理器,拥有6C12T并且全核4GHz,功耗和性能表现都很不错,我之前有做过12400F和12100F的评测,12400F我是相当满意,
,它在Adobe三大件里面拥有比肩i9 10900K的表现,建议搭配入门级H610主板使用。 12490F和12400F之间谁便宜买谁,因为这俩U性能差距可以忽略。
13代酷睿的旗舰产品,也是13代酷睿的全能王,是13代酷睿里面单核、多核性能最强的存在,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也是目前在Adobe全家桶里面最强大的存在,用Adobe系列软件、建模类软件,13900K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颗U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功耗太高了,至少需要一个中端Z690主板,而且散热器要求顶级360水冷。
上面没有写到的CPU并不代表就不能买了,只是我觉得普适性较低,所以就都不写了,当然有些则是性价比比较低的缘故故意不写
Intel的HEDT系列现在全部不建议考虑,Intel会出新的HEDT,最高24大核,这个未来也许会有一定的推荐价值,目前包括7940X之类的产品不再做推荐,因为已经被12代酷睿几乎全方位打压了。
明年intel会发布全新的Xeon W,届时会有最高56核可选,全是12代大核的架构,并且开放超频,所以现有的HEDT更加不要考虑了,除非你是低预算工作站用途。
推荐理由:在保证CPU性能不弱的同时还有一个可用的核显,可以用来当作过渡主机的核心,目前盒装价格899,可以搭配A520/B550主板使用,核显可以玩LOL、Dota之类的游戏。
5600G由于缓存规模小于5600/5600X,所以游戏性能比5600/5600X显著弱一档,5600G只建议作为对性能需求不高的用途考虑。
。性价比较高,并且功耗也不高只有几十瓦,所以可以考虑搭配A520/B550使用。
5600X由于要略贵一些,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提升,所以暂时可以不考虑了。当然如果为了压缩预算,可以考虑A520主板。
5700X放到这个系列里面了,我觉得这个U还是不能放弃,作为5600的上位生产力替代,如果是纯游戏主机可以不考虑5700X了,建议要么5600,要么5800X 3D。
如果你要问Windows10下最强的游戏CPU是哪一颗,那我肯定会告诉你是这一颗,它相当于5800X的超级缓存版,然后去掉了超外频的功能,在巨大L3的加持下游戏性能对比5800X显著提升,估计面对ZEN4都是不落下风的,但是除了游戏其他方面几乎都出现了轻微倒退,所以这是一颗很特殊的CPU,最适合AMD平台高预算游戏主机考虑,其他用途暂时不建议考虑(收藏也行)。
以上没有写到的并不意味着就绝对不能买了,而是我觉得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但是以上单独挑出来的更有典型性,可以适合绝大多数人,其他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MD的撕裂者基本上做3D渲染或者转码之类的是比较适合的,做3D渲染的话基本上一颗CPU就能抵很多颗CPU了,如果是视频剪辑导出这些需要大容量内存但是CPU多核优化又做的不怎么样的,建议3960X打止,对于这类产品,若是用不上它的超多核心,那也是花钱买亏吃。
首先,1900X/1950X/2950X这些一二代撕裂者暂不推荐,因为我看了一下价格,CPU价格不算高,但是主板价格高,这就导致平台造价会很高,然后它们在很多测试里面又很难赢新平台,所以就不推荐了,除非有特殊用途用得上它的超多PCIe通道(比如说挖矿)。
而某些应用是吃其他方面比如说内存带宽的,比如说有限元计算等密集计算型应用,线程撕裂者比起那堆六通道八通道的产品可能就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了,像Intel的Xeon、AMD的EPYC都是超多内存通道的产品系列,这种用途的可以考虑购买EPYC系列,就是价格比较贵
如果是Adobe全家桶系列的设计类工作站,建议最高只上到3970X,甚至3960X都足够了,多的钱我认为调剂到内存容量和硬盘性能这方面会更划算以及部分问题的改善会更明显,
总的来说,基于现在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竞争情况,我并不推荐普通人去考虑什么服务器级CPU。
服务器级CPU和普通家用的处理器可以说有同源的关系,同代的服务器CPU和普通家用CPU是一样的架构,那么在同频性能方面就是差不多的。
但是现在的服务器级CPU已经不能用在普通主板上了,要用服务器级处理器就得上服务器主板,相对造价更高
并且现在的服务器级处理器普遍频率落后于普通消费级平台的,所以现在的服务器级处理器不适合普通人考虑。
你们看至强对应酷睿的区别,同时间段上市的酷睿系列产品会拥有显著更高的频率,更高的加速频率可以让我们获得更高的游戏帧数以及更强的软件表现,这是普通人需要追求的,
至强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吞吐量,这对于服务器以及大型互联平台来说非常有用,但是普通人真的不需要这么高的吞吐,普通处理器的吞吐量已经满足需求了。
除非你们看中它们特有的属性,比如说超多核、高拓展性、高内存带宽、PCIe通道非常多亦或者是AVX512。只有看中这些属性的时候才来考虑服务器级处理器。
像“E7”、“E5”、“E3 v2、v3”这种就都属于淘汰的服务器级产品,一般用途绝对不要考虑(我这里用了绝对,是希望你们彻底远离这边的坑坑洼洼)
2021年的今天,一般的用户完全不需要去考虑服务器级的产品了,E3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年E3大火就是因为i5的价格却有接近i7的性能,然后还能用在家用主板上,然而这种事今天没有了,所以E3落寞了
消费级已经有足够好的产品够绝大多数人挑了,主流酷睿拥有更高的频率以及价格更低的主板,何乐不为?
如果你有什么特殊用途才去考虑服务器级(我的配置单篇里面就会出现服务器级CPU,但那种是有特殊目的的工作站主机),比如说超低预算但是对PCIe条数要求高,这种可以考虑老的服务器U,特殊用途可以特殊分析。
千万不要去买那种“i9级电脑”、“i7级电脑”,那种都是淘汰很多年的洋垃圾拼起来的,稳定性堪忧,售后也基本看天。与其说买那种所谓的“i9级电脑”,还不如买台品牌主机老老实实用
服务器级CPU通常是用在工作站主机里,像服务器用途、多节点渲染用途、高性能计算用途、高预算效果设计/动画类主机等用途里它们才适合出现,不适合普通用户考虑(自检速度也很慢开机时间长、性价比低),一般用户考虑现在的主流CPU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