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点子这个问题在2021年下半年的这个时候回答,我的观点是建议选择酷睿处理器的笔记本。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针对问题提到的PS、PR等媒体创作软件,多核心的CPU、大容量内存、可以自行扩展更大容量存储设备、配备高性能独立显卡进行加速的游戏本或者设计师笔记本(Creator PC)是更推荐的选择,虽然轻薄本更便携。AMD用于轻薄本的锐龙也有8核心的Ryzen 7 5800U,也有部分型号支持更换内存,但即使是配备独立显卡的型号往往也只是入门级的MX系列,除了性能较差以外,还缺失了主流的30系显卡支持的硬件视频编码、光线追踪单元(RT Core)、张量单元(Tensor Core)等对媒体创作非常有帮助的特性,加速效果并不好。仅有个别15/16寸的轻薄本配置有3050显卡,却又不支持自行更换大容量内存,标配的16G内存应对媒体创作经常是不够用的。
Intel面向高性能笔记本的11代酷睿处理器高性能移动版(H45)发布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内各家厂商的第一波产品也陆陆续续上市销售,很多媒体都对11代酷睿H45系列的主流产品:酷睿i7-11800H,或者搭载i7-11800H的笔记本进行了评测。从我自己看到过的几份评测综合来看,11代酷睿H45性能优于锐龙5000H系列,单是功耗也高于锐龙5000H。如果OEM厂商为了产品设计需要,从而控制笔记本供电、散热,或者以安静模式运行时不得不把CPU功耗限制在较低水平,11代酷睿的性能会受到制约,无法完全彻底释放。例如在外网TechSpot的测试中,AMD几代锐龙发布会上都出现的官方评测项目:CineBench R23,11代酷睿H45的主流型号i7-11800H性能比同为主流型号的R7 5800H要高,甚至超过了旗舰型号R9 5900HX。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ineBench R23和其它类似的基于CPU的3D渲染器是一个运行时间长、多线程优化好并行度高、浮点/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 Data,单指令多数据)运算指令占比高的应用,CPU运行这类任务的时候功率比运行其它任务高很多——或者功率一定的时候需要大幅降低频率运行。所以,有这类应用需求的用户选择11代酷睿H45的笔记本时,建议大家选择散热、供电良好的型号,保证CPU可以完全发挥性能。没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则无需太在意,因为日常使用中很少出现这样的场景,只要笔记本的供电、散热能力可以达到45W这个门槛,i7-11800H绝对都是酣畅淋漓。
除了CPU性能之外,我推荐酷睿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整个平台的提升。因为11代酷睿是Intel近几年来整个平台提升最大的一代,而且这些提升都对媒体创作非常有帮助。
首先是11代酷睿H45新增AVX512、VNNI指令集。有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现在支持256bit的AVX2指令的应用都没几个,不说现在支持AVX512的应用几乎没有,就算再过一段时间,512bit宽度的AVX512将来会有多少应用支持?
其实关于AVX512,我自己之前写过几篇回答,观点都不算乐观。不乐观的原因在于AVX512的数据宽度太宽,普通应用很难利用上,而目前能利用上AVX512优势且比较流行的应用莫过于深度学习,但CPU本身为了灵活性和通用性,绝对性能又不如GPU。例如这两篇:
但这些回答写成时间都在Intel发布11代酷睿之前,在Intel发布11代酷睿H45时,已经有不少媒体创作应用的新版本使用上了Intel提供的OpenVINO工具包,用以简化用户操作、提升效率。可以预见,随着11代酷睿的销售,会有更多的应用,尤其是媒体创作方面的应用会利用到这些特性。例如提升照片、视频画质,图像、视频的人工智能编辑,图像内容搜索,噪声消除,背景模糊等等。
CPU集成的PCIe控制器,从PCIe 3.0升级到PCIe 4.0。
PCIe 3.0每通道带宽是8 GT/s,PCIe 4.0则是16 GT/s,翻了一倍。如果说PCIe带宽翻倍,对于最渴求带宽的设备——显卡来说,在这一代的30系笔记本显卡上提升效果不算明显的话,对于存储设备来说这个性能提升就很有用了。目前市面上顶级的PCIe 3.0 NVMe SSD,持续读取速度通常不会超过3.5 GB/s,而最新的PCIe 4.0 NVMe SSD,持续读取速度已经可以接近7 GB/s了。可能看过我专栏文章为什么说 SSD硬盘的4K性能很重要? - 知乎的朋友会有疑问:你不是说NVMe SSD比SATA SSD高5~6倍的持续读写性能提升都不大么?对于普通应用来说,的确很少有机会体验到持续读写性能提升带来的效果。但对于媒体创作者来说,一次拍摄可能就有上百张,一张就有几十MB的RAW照片,加起来能达到好几GB;一张高分辨的平面宣传图片的Photoshop原始图片就接近10GB;一分钟的4K高码率视频素材也有数GB……翻倍的存储访问速度不会有人拒绝的。
随着NVMe SSD的普及,以及媒体创作者需要更大容量的存储来存放各种素材和项目文件,一台电脑上安装2个甚至更多的NVMe SSD并不少见。需要频繁读写大量数据的媒体创作应用,遇到多个NVMe SSD争抢带宽的频率并不算低。11代酷睿H45额外提供的PCIe 4.0 x4通道,可以有效缓解多个NVMe SSD争抢带宽的问题。
如果说CPU额外提供的PCIe 4.0 x4通道是用于缓解安装在内部的NVMe SSD争抢带宽的问题,那么CPU集成雷电控制器则是用于缓解高速外设争抢带宽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使用笔记本的媒体创作者,毕竟笔记本的屏幕太小,体积有限,因此创作时外接1~2个高分辨率显示器,同时还可能需要使用高速的存储设备如移动SSD、磁盘阵列等设备。与前几代相比,11代酷睿CPU集成雷电控制器,各种高速外设和CPU之间传输数据更直接和快速。
和之前的雷电3相比,虽然带宽依然保持在40 Gbps没有提升,但雷电4有多处改进,通过坞站同时连接多个外设更为方便和高效:
网络已经成为了今天的电脑与其它电脑交换数据最重要的方式了。常见的千兆有线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数据交换要求,从11代酷睿H45开始支持2.5G有线网卡。而无线方面,虽然前几代支持的WiFi 6 2×2理论上也可以达到2.4 Gbps连接速度,但WiFi 6所使用的5GHz频段只能容纳2个160 MHz频段。而11代酷睿H45支持使用全新的6 GHz频段的WiFi 6E,可以容纳7个160 MHz频段,可以保证2.4 Gbps的连接速度了。根据Intel的说法,实际传输速度峰值可以达到WiFi 6的3倍。
虽然有了CPU直连NVMe SSD的PCIe通道,雷电4控制器也集成到CPU中了。但对于高性能笔记本来说,还可能有第二个NVMe SSD,2~4个最高可能达到20Gbps的USB3.2 Gen2×2接口,2.5G有线E无线网卡等等设备,都是通过PCH和CPU连接。与前面几代相比,11代酷睿H45的CPU和PCH之间DMI通道虽然没有升级还是DMI 3.0,但通道数增加了一倍达到x8,从而达到带宽翻倍、缓解数据拥堵的效果。
双环形总线这些提升,显然对原来的256bit环形总线带来更大的带宽压力,因此虽然11代酷睿H45使用了双环形总线,内部互联带宽翻倍。
上面的这些改进,总而言之就是把原来6~10代平台中的内部存储、外设、网络等各种数据通道全部大幅度扩宽了。如果说10代酷睿的数据通道是双向四车道,交叉路口还是用红绿灯控制的居民区道路的线的数据通道就是八车道全立交桥的城市主干道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即使前几代酷睿也很少会遇到因为带宽不足导致数据拥堵的情况,但对于经常需要处理、传输大小往往数GB甚至数十GB的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创作者来说,很显然11代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此外,不关机热切换独显直出、核显输出,也是酷睿平有的特性。虽说多媒体创作应用不像游戏那样独显直出有一定幅度的性能提升,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插电使用的时候禁用核显仅仅使用独显,避免双显卡双驱动带来的干扰,例如某些需要使用GPU加速的软件放着性能更好的独显不用,傻傻的使用核显去加速。外出使用的时候又可以马上在驱动中切换到续航时间更长的核显且无需重启。
针对题目提到的多媒体创作使用,在2021年下半年的现在,我更推荐使用酷睿处理器的笔记本。虽然价格会比相近配置的锐龙稍贵,但支持PCIe 4.0的NVMe SSD,支持高速的雷电外设,支持输出显卡热切换,将来更多创作软件支持AVX512/VNNI后可以发挥CPU指令集优势,对于广大媒体创作者来说,都是值得的。
笔记本这东西买回来差不多都是要用上三四年的(钱多当我没说),所以一般都会买最新款的,性能会更好一些。而不论是Matebook还是Magicbook的锐龙版目前都只有搭载锐龙5000系CPU的款式,都还没有用上最新的锐龙6000系CPU,反观其酷睿版则都已经用上了最新的12代酷睿处理器,甚至还都是标压H系的,性能自然是要比上一代的锐龙5000高出许多的!
而且Intel这一代ADL-P平台对内存类型的兼容是史无前例的高,实现了DDR5/LPDDR5, DDR4/LPDDR4x的全满贯,这点还是Intel技高一筹。AMD6000只支持DDR5和LPDDR5的操作终归是把路走窄了,向下兼容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毕竟就目前的普及情况来看,DDR4 3200起码在未来两三年内都还是很有市场的。(小Tips:2022新款酷睿MagicBook和Matebook都用的都是DDR5)
但是intel处理器这边也不是一无是处,intel的核显可以提供显卡加速功能,意味着如果你有视频剪辑的需求,那么使用intel处理器在输出视频时能能更快,从而节省时间。
目前R5版本的6核12线程已经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了,尤其是预算不多的准大学生,R5的版本性价比更高。
优点是价格便宜,做工一流,这是同价位唯一一款采用CNC机身的轻薄本,做工绝对是最好的那个,没有之一。
和小新Pro14同款模具,唯一的区别就是屏幕分辨率更高,刷新率更高,亮度更高,并且屏幕材质由雾面屏换成了镜面屏。
最新一代的intel标压处理器性能已经小超AMD,游戏帧数也略有提升,不过AMD这边价格更低。
建模、渲染、编译、大型单机、科学计算……这些类型的软件大部分都是有多核优化的,但渲染方面Intel有独门秘笈核显加速
Intel十一代CPU都搭载了Xe锐炬显卡,这个显卡确实是挺强,但是有边界条件: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Xe锐炬显卡性能应该是在MX350左右的,但是实际上各轻薄本Xe锐炬显卡的表现只能勉强在MX250左右。
就目前而言Intel的核显性能还是可以的,比AMD的Vega7,Vega8要强,且Intel提供核显加速,在视频转码方面能力更强,对Pr视频渲染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a保守的性能释放,与之而来的就是风扇噪音几乎没有,表面温度也很低。屏幕很不错。算是商务本中很不错的了,重视性能的不要入,办公且没有性能释放需求的可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