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王稚宠医妃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每年都会推出新一代的CPU。相比老一代的CPU,他们有着更先进的制作工艺,如四代CPU采用的是22nm制作工艺,六代CPU采用的就是14nm的制作工艺。更优秀的制作工艺意味着在性能更强的情况下,CPU的芯片面积会变小,发热能降低。
像这款电脑,CPU的后面带了一个“U”。U代表着这款电脑搭载的是一个低压处理器,性能相比其他i7有所限制,但发热得到了大幅降低。低压处理器可是家用笔记本和商务本为了达到轻薄的不二之选。
这款电脑的CPU后面带了一个“H”和“K”。H代表CPU为BGA封装,CPU不可换,K代表不锁倍频。硬件发烧友为了让CPU性能上升,普遍采用加压或调高频率的方式让CPU超额运作。但这样做会让发热蹭蹭往上涨,自然需要体积较大的散热器来使它降温。
“H”往往还伴随着“Q”,对应英文为Quad,意味着是四核处理器。H,K,Q他们普遍出现在高端商务本,游戏本,移动工作站中。
Y:超低压处理器,频率浮动比较大,最低可能1.1Ghz,最高能到2.2Ghz,但往往频率一高散热跟不上性能又下来了。用它的优点就是根!本!不!用!散!热!器!这样能大幅减小机身重量与成本,平时用起来也少了风扇呜呜转的声音。5代CPU开始出现
比较的话,每一代的处理器性能增长有多有少,可能出现八代i5打的过七代i7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就是看CPU天梯图......
i3 i5 i7分别是三种规格,你可以理解为低端cpu,中端cpu,高端cpu,上面还有个i9,可以理解为发烧级cpu
代数指的是cpu编号的第一位,比如i3 6100、i7 6700都是第六代,然后i7 8700k则是第8代
x指的是extreme,是极限的意思,每一代带x的型号基本是当代最强的几个cpu
一般台式机常用的后缀是k,带k的比不带k的频率高一些,而且可以超频,一超能超30%往上,发热也高很多
不过从第八代开始intel的cpu开始大幅增强,八代的i5相当于七代i7,i3相当于七代i5,不过仅限第八代,第九代还没出来
另外,在前七代而言,i5与i7的差距很大,因为intel一直在挤牙膏...
同带看性能则通过数字后三位和后缀,比如8400比8100强,8700比8400强,8700k比8700强这样
如果自己攒机,还得考虑主板接口是否兼容,还有供电问题( ’ - ’ * )
后面的数字是三位数就是第一代,以2开头的四位数是第二代,以3开头的四位数是第三代,以4开头的四位数是第四代。
第一代是i3/i5/i7 xxx(三位数),第二代是i3/i5/i7 2xxx(四位数,开头为2),第三代是i3/i5/i7 3xxx(四位数,开头为3),第四代是i3/i5/i7 4xxx(四位数,开头为4)。
第二位“5”“6”“7”“8”“9”:代表处理器等级,数字越大性能等级越高;
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5200;而“0”则是HD 4600;
第四位“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代表15W;“2”则是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MX”代表旗舰级,“HQ”支持vPro技术,“MQ”版本不支持,“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目前首批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
另外,酷睿i7 M系列可能会觉得H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其实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而已,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酷睿i5和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区别在后四位上。
拿其中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
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的是数字是“8”,TDP则是28W,最后一位字母U依然代表低电压,而全新的“Y”字幕则代表更低的11.5W。
至于至强E系列CPU和X系列CPU这两个服务器级别处理器系列没有严格划分的标准,但从intel官方说明和实际处理器规格特点可以总结以下区别:
1、E作为至强服务器CPU的标准型号,一般用于小型服务器配置,在架构规格上较基础,主频通常较低;
2、X作为至强服务器CPU的至尊型号,一般用于中型服务器配置,架构规格上比E增强,主频通常比E系列平均高50%左右;
3、按照半导体行业惯例,E和X的本质区别是,同样设计的CPU因为制造的随机偏差,性能是有差异的,一般的合格品作为E系列出售,还有些测试性能特别好的,可以在更高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完好工作,就作为X系列挑选出来出售。因此X系列的TDP设计一般也明显比E系列高一点。
至强Xeon是英特尔生产的微处理器,它用于中间范围的企业服务器和工作站。在英特尔的服务器主板上,最多达八个Xeon处理器能够共用100MHz的总线而进行多路处理。Xeon设计用于因特网以及大量的数据处理服务,例如工程、图像和多媒体等需要快速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
基于奔腾微处理器P6构架,它被设计成与新的快速外围元件互连线以及加速图形端口一起工作。Xeon具有:512千字节或1兆字节,400MHz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在处理器、RAM和I/O器件之间传递数据的高速总线位地址的扩展服务器内存结构。
装有Xeon微处理器的计算机一般可使用Windows NT、NetWare或Unix操作系统,其系统可与Sun Microsystem、Silicon Graphics等媲美。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CPU 几代是从Intel 发布酷睿(当年称之为扣肉)I 系列开始才有的说法,以前是按照架构和制程来说的。
i5,i3 这些CPU是从性能由低到高,分别是赛扬,奔腾,酷睿I3 ,酷睿i5,酷睿i7 这样来的,当然我是说在同一代产品中,但是不同一代产品的话,抵挡的都能吊打高档位的,例如现在8代I3 8100都能吊打6代i5 6500,和7代i5 7500硬刚都不怵。
而如果你想知道这个U是几代的话,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的4位的最前面以为数值就OK了(不适用于奔腾和赛扬,但是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会购买奔腾和赛扬的U了),例如我们所熟知的I3 8100 就是第八代产品的最低端I3 ,而I3 7100则是第七代产品最低端的I3(都是说的桌面版标准电压的CPU,低电压不在此列。)
E开头代表enterprise 企业,也就是说不是我们民用产品了。而这个也是有一个系列的,我们口中的至强就是这个系列的。E系列也和I系列一样从低到高分别是E3,E5,E7 其中E3的性能接近I7,而价格接近I5 因此,在4代酷睿的年代E3被封为神U一度让Intel的I7 卖不出去。在这之后,intel修改了E3的芯片组,让它只支持服务器芯片组,价格也和i5拉开了一定距离,让神U的热度稍腿。此外要注意的就是E系列的标号是比酷睿I系列的标号要少一代的,例如和I5 6500同一代的E系列则是E3 5XXX
X是民用产品的究极版,就是最终产品。也就是狗东上卖到8K的那种cpu ,这个x只有I7会用,而且核心数量和线组成的双路服务器,都能丝毫不怵的地步。但是还是不能掩盖其职能走单路的遗憾,如果I7 X系列能多路,那么现在的E5 E7还能不能卖的出去都是个问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