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侈墅作品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中文译为中央处理器。它只有两家可以选:INTEL和AMD。而每家都有针对不同人群而设计的CPU,我们只需要按需选取就可以了。
这个需要注意的是同代CPU的中低端型号有可能用上代架构,性能差不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套马甲。比如AMD的锐龙5 3400g用的就是zen+架构,而不是zen3架构。
频率:以千兆赫兹(GHz)来衡量,这是芯片的运行速度,越高代表越快。大多数CPU 会根据任务和温度调整频率以达到能耗与性能的平衡,所以你会看到基本频率(主频)和睿频加速频率(睿频)。
睿频:Intel和AMD的睿频加速技术可以理解为自动超频。当开启睿频加速之后,CPU会根据当前的任务量自动调整CPU主频。从而重任务时发挥最大的性能,轻任务时发挥最大节能优势。最大超频频率表示在环境允许处理器进入超频模式时,可以达到的最高频率。
超频:每个CPU都有其额定的主频、外频和倍频。(主频=外频X倍频)我们通过改变其外频与倍频以提高CPU主频的方法就叫做超频,其实简单说就是改变CPU的工作频率。不过不建议小白操作,因为会有大概率损坏硬件,而且提升的性能和功耗不成正比。(而且CPU的体质也会影响超频的上限)
线程数:这是芯片可以同时处理的独立过程的数量,理论上与内核数量相同。但是,许多处理器具有多线程功能,允许单个内核创建两个线程。英特尔称之为超线程,而AMD称之为SMT(同步多线程)。更多的线程意味着在视频编辑器和转码器等重线程应用上可以实现更好的多任务处理性能。
核心数是CPU同时处理任务数量的体现。一核心一线程的CPU,同时仅能够处理一个任务;如果加上了超线程技术,一个核心两个线程,那么处理一个任务剩下的计算量可以用来处理另一个任务。游戏4核心到8核心就完全够了,多了其他核也是围观。当然了,如果渲染,直播啥的还是建议核心数越多越好。
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翻译为“热设计功耗”,是反应一颗处理器热量释放的指标,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释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瓦(W)。那这个参数多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主要是电源的选择,还有就是一般情况下TDP越大,代表CPU性能越强。但是这个并不是说实际的最大功耗就是这么多了,如果超频,那么功耗是远大于TDP的。这也是大家说3080要上850w以上的电压的原因。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高速缓存(英语:CPU Cache,简称缓存)是用于减少处理器访问内存所需平均时间的部件。有三种类型的缓存:L1容量最小,速度最快,每个核都有L1缓存,L1又专门针对指令和数据分成L1d(数据缓存),L1i(指令缓存)。L2容量比L1大,速度比L1慢,每个核都有L2缓存。L3容量最大,速度最慢,多个核共享一个L3缓存。有些CPU可能还有L4缓存,不过不常见;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缓存,比如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用于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转译,这不是我们关心的缓存。在架构和制成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三级缓存容量越大,处理器性能越好。比如5600g与5600x相比就阉割了三缓,玩游戏差的有点多。
IPC,英文全称“Instruction Per Clock”,中文翻译过来就是每个时钟的指令,即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IPC代表了一款CPU的设计架构,一旦该CPU设计完成之后,IPC值就不会再改变了。在这里,IPC值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频率似乎不再高于一切。
CPU性能判断标准公式是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频率(MHz时钟速度),这个公式最初由英特尔提出并被业界广泛认可的。IPC提升15%,CPU相同频率下性能提升15%,这就意味着,举个例子,如果同样是4.0GHz的主频,R7 5800x比R7 3800xt强19%。这个我们选择新的CPU基本就对了,大部分都对老CPU有较大IPC性能上的提升。
代数:横线后第一组数字代表是第几代例如这三个CPU:i7-9700(9代),i7-10700(10代)、i7-12700(12代)。
性能:第2组(3个数)是表示性能等级。例如:i5-12400、i7-12700,数字越大表示越好。
后缀:K→可超频,F→没有核显可超频K版CPU要搭配可超频的Z系列主板才可以超频,搭载不能超频的主板也可以用,只是不能超频。没有核显的F版CPU要搭配独立显卡才能开机点亮屏幕。
后缀:字母G表示有核显,字母X没有明确意思,一般性能强一点。如R5 5600X比R5 5600性能高一点,主频高一点。
3D:其实这个也是后缀,代表这款处理器支持AMD 3D V-Cache™ 技术。
AMD 3D V-Cache 是一种封装技术,可在 CPU 上堆叠额外的缓存层(大缓存)。
CPU需要通过接口安装在主板上才能正常使用,12代酷睿以LGA 1700接口为主(13代也一样),主要适配600系列主板,如Z690、B660、H610之类的,13代现在只出了Z790。AMD锐龙处理器就很简单,主要以AM4接口为主,主板搭配以B550,A520,X570,B450为主(已经用了好几代了,AMD YES),最新的AM5接口的主板已经上市(不过价格有点高,而且只支持DDR5内存)。具体看我主板选择的文章。
散片是直接提供给整机厂商(联想、戴尔、惠普等)的OEM版本,没有包装,不带散热器,CPU本身和盒装CPU是一样的,散片没有质保,只有店铺质保,不过这玩意不用担心造假,如果他们能造假,都可以当工程院院士了 (唯一担心的问题是店铺黄了,没有保修)。
盒装CPU的优点是保质期长(保修3年);正品率高,不大容易买到二手货;有的产品自带散热风扇,用户不用再单独购买散热器(也就中低端有用,高端老老实实买更好的散热器);缺点是通常比散片要贵几百元左右。
散片的优点是性价比高;缺点是质保时间偏短,一般只有店保1年,有的三年(所以尽量选择淘宝开的时间久,等级高,购买的人多的店,不然到时黄了,谁给你质保?);产品容易买到二手产品(保真不保新),而且体制(超频能力)一般也不咋样。
如果初次装机,考虑到质保和品控的话,预算充足建议京东自营盒装或板U套装(一般板U套装更实惠)。
Intel 12代/13代大小核设计:性能内核(P 内核),也就是我们说的大核;效率内核(E 内核),也就是小核。一般看介绍界面就可以知道,12代12400及以下是没有大小核设计的。装系统时,大小核设计的,记得安装win11,这样才能发挥CPU的全部性能。
下面是性能排名ps:尽量选择新的cpu,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看着预算从上往下买,但是5800X3D如果不是特别对游戏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买5900X好(单核不差,多核又强,12核24线程)。
打游戏,选择单核强的CPU;设计渲染多,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那么选择核心多的。当然单核强多核也强更好。(没有的型号看下面的网站)
推荐:i3-13100(4核8线程,单核强,多核弱)、R5-5600G(6核12线程,核显强)这两款,自带核显,省去买显卡的钱,我更推荐5600g,核显强很多。
推荐R5-7600X、i5-13490F,都是10核16线程,单核和多核都不弱,游戏,轻度渲染都完全OK。
推荐7600X,内存和CPU都可以超频(方便折腾)性能也强于i5-13490F(虽然核心多,但有4个E核,对游戏没啥用)。
这个级别CPU基本上干啥都够了推荐R7-7800X3D (打游戏很不错)、i5-13600K(这个带集显,还有不带集显版本)、 i7-13700K。现在这个阶段推荐英特尔处理器,amd的适合游戏,功耗低(普通风冷就够,电源也不需要很大),而i7-13700k更全面(游戏生产力全能),但相应的成本会高很多。综合来看推荐13600k,生产力和游戏性能都不错,散热等要求也没13700k高。
1、不论是 Intel 还是 AMD,在效能分级上,都是越高越好,Core i9i7i5i3,Ryzen9753,但一般打游戏办公啥的i5和R5级别就够用了。如果屏幕2k以上,玩游戏主要看显卡,把钱花显卡上。注意CPU代数,不要高价买老款的(Intel 12代以前不要买了,AMD 5000系列以前也不要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