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戒情缘随着 618 的浪潮逐渐过去,这波固态硬盘( SSD )“跳楼”降价,应该要告一段落了。。。
嗯,其实就固态硬盘的特性来说,这价格都这么便宜了,硬盘其实真的买啥都行。。。
当要2000块才能买到1T的时候,我会要求这块固态读写速度快,发热不严重,而且数据能长时间保存不出错。。。
咳咳,开个玩笑。。。硬盘损坏真的是个概率事件,假如你担心越便宜的盘坏的越快,那差评君只能建议大家做好数据备份了。
有人认为是国际行业上的工艺进步了,有人认为是国产颗粒制裁了垄断,但具体是什么情况却没个定论。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也找了找资料,也跟行业里的朋友聊了聊,终于给这个惠及全体消费者的大好事摸出了一个轮廓。
其实里面原因还蛮多,有一代一代技术更迭的努力,有市场周期变化的调节,也有国产厂商独立自足钻研技术的影子。
这么多年来为了能降低存储颗粒的成本,让我们存下更多的数据,大家普遍采用的技能树有两种:
咱们这几年常说的 SLC ( 单层次存储单元 )、 MLC ( 双层存储单元 )、 TLC ( 三层存储单元 ) 、 QLC ( 四层存储单元 ) 、 PLC ( 五层存储单元 )就是如此。
从前往后,代表固态的每个单元( cell )里面可以存放的数据(bit)逐渐变多。
咱打一个不那么严谨的比方,假如硬盘是你家门口的快递站,你的数据就是里面的快递,里面货架数量是固定的。
那么 SLC 就是一层货架上只放一个快递, MLC 就是放两个, TLC 三个, QLC 四个。
前几年通过 TLC 和 QLC 技术的应用,硬盘的性价比有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提高,但是目前来看,四层单元的 QLC 已经到头了。
一个是边界效应越来越明显—— TLC 升级到 QLC 时容量提升了 30%,即将推出的 PLC 五层单元对比 QLC 的提升降到了 25%。
另一个是数据的稳定性不断下降, QLC 还能保证单单元 1000次的反复读写,即将推出的 PLC 据说只能堪堪保证 35 次。。。
说白了,就是多建几层货架,这样虽然占地面积不增加、每层放的快递也不增加。
最近两年,闪存芯片的堆叠层数从 32 层到 64 层,再到目前常见的 128 层,靠着这一手垒高高的办法,固态硬盘的容量一直在持续增长。
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释近 10年的固态降价,但是持续观察存储价格的小伙伴应该也发现了。
家里开厂子的差友对这件事应该非常了解:工厂里的机器一旦开机了,最好就一直开着。
固态颗粒的生产也是这么一个逻辑:工厂运行的产量是比较固定的,不能说加就加,也不能说减就减。
但是市场对颗粒的需求是存在周期变化的——有时候买固态的消费者多,有时候少。
比如像开学季、装机季,厂商就可以抬价出货;淡季库存要压不住了,颗粒厂就得捏着鼻子降价。
在消费市场上,无论是个人的电脑、手机、还是商用的企业采购,数据中心,各类的消费需求都有所下滑。
相信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PC 寒冬”这个词了,至少我在这个行业里,今年一年已经听麻了。。。
虽然有厂商们老早就嗅到了味道不对,比如早在去年年底铠侠、美光就开始宣布减产。
但是比如三星原本还想头铁,结果今年一季度营业利润暴跌 96%的当头一棒,不得不加入减产大军。。。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有个目前在美国工作的前同事,每过一阵就会跟我们感叹固态价格线 TB 的三星固态只要 200多美元,偶尔促销还会降到 150刀,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去年咱们也专门写文章聊过,在 3D 堆叠的技术方面,长江存储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成为了国内,不对,世界第一家实现 232 层 3D NAND 堆叠的厂商,超越了三星美光等一系列存储老厂。
当三星抠抠索索的慢慢把2T的固态从2500降到1500出头的时候,长江存储大规模出货
客户变少了,新机器也买不到了,维护的美方工作人员也撤离了,老的设备如果出故障也会修不好了,只能停机,二期厂房的建造也出现了一定的延误。
结合之前公开的数据来分析,长江存储的一期项目的目标产能撑死了也就每月十万片。
看起来好像还行,但这依旧只有全球产量( 200万片/月)的 5%左右,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把所有的颗粒都套皮出给消费级固态厂商,比如今年年初时梵想,光威,金百达、爱国者等一系列原本的二三线厂商都一股脑的换上了长江颗粒。
通过这种疯狂卖卖卖的行为,直接把外国厂商给拖入价格战当中,才导致如今的固态又便宜又好用。
”过去咱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别人的降价涨价,但是现在却可以靠自己的产品去影响市场。
别看存储只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实际上五十多年以来,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他们的繁荣的半导体市场,都是从存储市场开始做起的。。。
苏联遗恨、日本衰落、美韩减产:国产存储芯片的狂飙突围之路_哔哩哔哩_bilibili
【深度研究】从长江存储Xtacking芯片架构分析,谁才是长存最关键的设备供应商 摘要: 本文通过长江存储3D NAND芯片的Xtacking架构,分析长存芯片在制裁之下可否继续叠代生产,和制作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