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赋妩不过,他的意思不是说AI靠烧电,而是AI作为一种能力,像电一样,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AI的头部企业,会合理的推导出一个结论,云计算企业理应会成为AI“电力”的大基建的组成部分。
AI的技术是有极限的,马斯克烧了那么多卡,Grok也没比OpenAI强多少。同样,DeepSeek没烧那么多卡,也不比OpenAI差多少。
OpenAI压力越来越大,谷歌依靠Gemini开始回归应有的位置,微软、亚马逊等传统云计算巨头都开始发力,一边自己炼卡,一边多方面投资制衡。
比如微软在和OpenAI深度合作的同时,又和OpenAI的死对头Anthropic合作。
尽管通义千问被ChatGPT、Gemini甚至国内的DeepSeek和Kimi压制,但实际上qwen实力非常强劲,同时阿里的AI绘画大模型、视频大模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全球顶级模型。
基于此,星空君不太认可OpenAI这类纯AI公司的星际大饼,又是投资这个1000亿,又是投资那个1万亿。
创始人是英伟达的前全球副总裁张建中,2020年刚创建摩尔线程的时候,他也穿着黄仁勋同款皮衣。
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因为游戏佬钱少事多,竞争对手(英伟达)过于强大。
幸运的是,2023年掀起了大模型风暴,摩尔线程迅速转型跟进,搞出了国产千卡集群,又在2024年,和中国移动搞出来万卡集群。
尽管游戏卡方面,摩尔线程还在继续攻关,不断的优化驱动适配更多的游戏,但很显然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已经是AI算力了。
制裁之前,摩尔线程是通过台积电代工;制裁之后,中芯国际是唯一选择(招股书并没有直接提到中芯国际,而是用字母代替)。
一方面,中芯国际的7nm成本比较高,且产能有限,优先供应华为;另一方面,作为面向消费级用户的产品,制程落后意味着失去更多的市场。
制裁之后摩尔线程没有再继续出游戏显卡,彻底转向数据中心算力卡方向。其官网上的S70和S80,大概率是一直没卖完的库存。16G显存的S80,已经降价到1499元。
这让AI爱好者非常动心,同等显存的英伟达显卡差不多贵一倍。如果生态能够丰富,可以稳定的跑大模型,会很有竞争力。
摩尔线程的技术副总张钰勃曾经是英伟达任GPU架构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专业。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星空君认为华为在走全栈自研完全不同于英伟达的路线;摩尔线程走自研但是模仿致敬英伟达的路线。
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摩尔线%,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公司投入血本进行研发,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300%,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9亿元,占营收比重309.88%。
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全年4.38亿元的营收,更超过了2022-2024三年总和(约6.08亿元)。
2025年上半年,AI智算业务收入达6.65亿元,占总营收的94.85%,同比增长229%。公司销售了1套平湖集群产品和4套曲院集群产品,平均每套售价超过1亿元。
同时,专业图形加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1%,桌面级图形加速业务同比增长36.85%,智能SoC业务则首次实现收入254.20万元。
然而,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4.78亿元。亏损规模较2022-2024年(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呈收窄趋势。公司预计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但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约3.07亿元),扣除该收益后,公司2027年仅处于微利状态。
客户集中度过高,前五大客户占比超98%,单一客户R贡献56.63%收入,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导致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存疑。
公司的MUSA架构在Windows生态下的兼容性限制,可能影响消费级市场渗透。比如星空君正在玩ComfyUI,MUSA至今无法在Windows下跑起来,虽然显卡便宜,也没办法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