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网赚论坛我们经常用到显示器,有人甚至一天要看上十几个小时,天天盯着它看,如果显示器不好,很容易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知乎、贴吧上很多人在问什么样的显示器才护眼,而市场上大多数号称护眼的显示器只是加载了不频闪或滤蓝光功能,从我们用户回访的结果看,仅有这两点显然不能满足用户对显示器护眼的需求。
以前显示器的背光类型是 CCFL(由于功耗大,已被禁止在国内上市),现在是 LED和OLED(由于成本和技术的限制,在显示器领域尚未普及),在大环境下,大部分显示器都是LED屏,所以这个指标暂时不需对比。
显示器的亮度与周围环境光形成一个亮暗对比,对比过大会刺激瞳孔快速缩小,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大家可以脑补下晚上关灯后看电视看手机。根据北美照明协会的建议,屏幕光与环境光的亮度不要超过3:1,否则强光会带来视力危害。所以显示器最好能帮助调节屏幕光与环境光间的合适比值。
相比亮度,显示器的色温更易被人忽视,很多人不会特意去设置显示器的色温。然而我们的生活习惯表明,长时间地暴露在冷光下,眼睛会很容易感觉到疲惫。
这是因为冷光源会让人注意力集中并感到紧张,而暖光源通常会让人感到放松。因此在不进行精准图像工作的情况下,建议可以将显示器的色温调暖。
蓝光无处不在,并且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太阳、日光灯管、电脑、液晶显示器都含有蓝光,而且,短波蓝光被研究证实是最具危害性的可见光。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
因此,滤除蓝光也是护眼显示器的一项基本功能。但是其他波段的蓝光其实是保障色彩显示真实的重要构成,所以一款好的护眼显示器需要做到仅滤除蓝光中有害的部分。
从原理来看滤蓝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软件过滤蓝光,另一类是通过硬件的优化过滤蓝光。
软件滤蓝光不改变显示器的硬件配置,在成像前处理内部信号,过滤蓝光。一般这类显示器会提供几种滤蓝光模式,比如多媒体、上网、阅读模式,不同模式滤除蓝光的百分比不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当前场景的滤蓝光模式,从而获得低蓝光的画面。
这种滤蓝光方式滤除得不精准,会滤除所有波段的蓝光。所以开启滤蓝光模式后,显示画面会泛黄,同时屏幕的亮度也有明显下降。此时看显示器的直观感受是屏幕没那么刺眼了,但是在看图片和看剧的时候会因为偏色影响观感。
这类滤蓝光不再是从软件上解决,而是从硬件上着手,在屏幕上的一个个小灯珠上包裹滤蓝光浮层,这个浮层会滤除高能短波的有害蓝光,让其他无害的蓝光正常散发出去,这种从硬件着手的方式,在滤除有害蓝光的同时可以保持画面不偏色。
关于显示器的频闪(很多人习惯称为闪屏)的情况,有很多老师都给过专业解释了不闪屏的原理,其实就是一些显示器因为调光方式的原因会产生肉眼不可见但是会引起眼部疲劳的高频闪烁。
显示器是否频闪的关键在于其调光技术,显示器的调光技术主要分为PWM调光技术和DC直流调光技术。目前主流的调光技术都在从PWM向DC直流调光转变。
PWM调光,也叫脉冲宽度调制,它本质上是通过周期性地开闭LED来改变正向电流的导通时间来调节亮度的,但是由于PWM发光的本质是“亮-灭-亮-灭”的过程,所以可见光就会对眼睛造成一个有频率的闪烁冲击,造成眼睛疲劳并头疼。
DC直流调光是通过DC恒流芯片来实现的。我们知道DC恒流芯片都有一个检测电流的接口,用于将检测到的电压和芯片内部的参考电压比较,来控制电流的恒定,从而进行灯光明暗变化。从低亮度到高亮度都不会造成屏幕的闪烁,较为稳定。
明基不频闪的显示器就是采用DC直流调光技术,从硬件源头解决频闪问题,从而避免频闪对眼睛的危害。
用手机打开拍摄功能对着显示器进行拍摄,如果拍摄时有滚动的条纹那可就得长点心了,那就是传说中的频闪。
综上,一台真正护眼的显示器应该要做到亮度、色温合适,并且能够滤除有害蓝光,减少频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