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楼改革作为转方式、优结构、增动能的有力抓手,完善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培育产业优质集群。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数字化车间等荣誉和资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建立蚌山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沿着“规上企业-市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省专精特新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路径大力培育优质工业企业集群,全力促进企业发展。今年我区海勤科技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新增蚌埠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增蚌埠市市级数字化车间3个。
3、加大高企培育力度。今年以来我局组织企业精心培育、积极申报,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持续充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今年我区首批向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5家,通过专家评审31家,净增18家,超额完成全年净增10家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区有序开展第二批高企申报推荐工作,共推荐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底将增至70家以上。
4、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完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联系包保制度,运用微信QQ、政务公开门户网站、电话、实地走访等平台和方式,宣传解读涉及企业发展的财税、投资、社保、科技创新等政策,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用好资源。协同财政、人社、营商环境办等部门,全力做好“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和企业家座谈会反馈问题办理,截至目前,已帮助3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担保、资金兑现、用工等问题56个,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100%。今年以来已累计协同市、区走访重点企业150余次,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地毯式覆盖。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抓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物资保障。组织企业职工进行核酸检测,采购各类防疫物资42批次,价值近千万元。二是紧抓安全生产大局,在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前后,开展好规上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督导检查,全面排查整顿消防安全隐患和“厂中厂”危险隐患,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三是确保信访稳定大局,深入开展好三玻、二饮食公司等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维稳工作,积极推进南山宾馆职工安置工作,信访形式可控,未发生违规越级访和群访事件。
2、做好平稳经济运行。一是抓好日常经济运行分析,关注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及时分析研判经济发展走势,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统筹好企业入规。紧盯企业入规环节,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入规升规,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础。2022年1-9月我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诺金纳米、天诺包装、惠隆鑫电子和奥源电子);10–12月计划项目入规宝馨智能制造、睿光仪器设备,汇精模具计划小升规。三是做好项目调度推进,加快推进奥源电子二期、海勤显示谷、惠隆鑫电子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资产工业项目,完善新型显示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谋划储备中创科技产业园、中盛电子产业园等一批标准化园区项目,筑巢引凤,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3、抓好科技创新发展。一是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基地,组织天成科技与安徽科技学院、凌坤智能与蚌埠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推动自主创新的步伐,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今年我局组织6家企业申报蚌埠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将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双招双引”,积极培育打造和引进高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我区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达6家,总数位居全市前列,今年支持推荐高美福商显、奥源电子2家企业申报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
4、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一是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广科普中国APP,现有注册科普信息员1836人次,共转发科普志资源120762次,其中今年新增注册科普信息员454人,转发科普中国资源数52015次。二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中心等为阵地,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中国科技志愿者网络平台现有蚌山区注册科技志愿者总数1163人、活动925次,其中今年新增注册科技志愿者135人,录入科技志愿活动476次。三是积极创建科普示范平台,蚌山区获批成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科普示范区,和平乳业有限公司、陶山植物园申报市科普教育基地,燕山乡陶山社区申报市级科普示范社区。
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目标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2%;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达到30%。
一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全面抓好基层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做好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一岗双责”,落实好从严治党要求。二是进一步健全矛盾问题摸排化解工作机制,定期对改制企业的矛盾问题进行排查梳理,稳妥推进南山宾馆职工安置,抓好无线电总厂、二饮服及托管中心所属改制企业信访维稳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经济运行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继续当好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二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与上级部门、区直有关部门、各乡街沟通、对接,加强摸排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为年度企业入规和“小升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宣传,强化服务,加强协调,促进工业经济和高新产业健康发展。
“专精特新”发展战略,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建立企业“小升规”和“新建新投产”梯次培育数据库,力争
“专精特新板”等挂牌,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扶持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做精做强,领跑国内同行,鼓励企业在新品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依托海勤科技、富创通科技等企业以商招商,重点发展显示模组、触控模组集成和整装,延伸发展电路印刷板、显示终端、智能穿戴设备,完善“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产业链条。聚焦中上游和终端产业等链条薄弱环节,加大招商力度,对已有产业链进行补全拓展的同时,引进一批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项目,鼓励产业向纵深和多元化发展。完善“产业地图”“人才地图”,补全产业招商目录,同时充分把握宁波市鄞州区结对帮扶的契机,开展“点对点”招才引智,在产学研融合、股权激励、飞地招商等维度探索合作路径。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核心目标,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研发投入,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抓好发明专利申请储备,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户以上,新增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双创”成果培育和转化落地,积极培育打造小微企业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各类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孵化平台。
一是深入开展科普惠民行动,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牵头单位职责,做好督促考核工作。二是扩大科普宣传活动规模和范围,组织开展好科技下乡、科普讲座进社区(校园)、科普展板巡展、流动科技馆走基层等科普专题活动。认真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科普益民”和“科普惠农”项目,积极推报国家、省、市级示范农技协、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三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继续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科普活动平台、活动室建设,有效推进“科普中国app”推广应用。
一是进一步履行好工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责,重点抓好高温天气、暴雨雷暴天气、雨雪冰冻天气等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二是常态化开展检查工作,坚持月度抽查、季度集中检查,配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在重大节点、重要时段抓好监管;三是加强区管铁路道口管理工作,确保道口安全有序运行,坚决防范和遏止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