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q传yy熊卡从传统的代理商模式,到现在社交网络的兴起,个人用户也可以作为分销渠道推广商品,分销本身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中。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经济的压力,又促使大部分人群想通过副业赚一些快钱。介于精力和能力的因素,有一定的人群选择通过用自身的人际圈介绍好友购买商品赚取佣金。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红利的见底,获客成本升不断高。记得前段时间才研究过的2020年下半年教育行业广告投放报告。随着社交电商的兴起,分销可以利用社交平台的粉丝(熟人)关系链,用非常低的成本完成获客。并且,本身熟人经济能降低购买用户的心理防线. 提升产品销量
分销模式的目的就是增加优质的销售渠道,如果用户愿意成为你的KOC,帮你不断触达更多的用户,销售更多的商品,提升销量和营收,何乐不为呢?
作为一名互联网人,“分销模式”不过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即为分销的核心。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销售给销售者,即产品必须通过某一种分销方式才能到达。
这种模式也在当前的电商环境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大小小的平台均设置有分销机制。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分销形式的[批发零售]、[多级分销],线上新分销的模式对于渠道的价值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能做到全民协助:推广代收/渠道佣金。
随着业务阶段的变化及商业环境的变化,分销体系也需要进行对应的调整,以便纠正渠道行为,满足战略需要。
分销本身是将产品通过渠道进行销售,渠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代表着自身品牌和市场形象。所以,对应分销体系的设计,应仔细思考每个环节,思考其背后的期望达成的深层诉求。无论如何调整分销体系,其最终目的都是满足企业战略及发展变化的诉求。
下一章,咱们来聊聊分销体系的具体设计思路——本文以②渠道佣金的分销体系为主。
分销模式的核心便是资源的配比,所以通过阶梯奖励的设置,引导用户(渠道)行为成为了关键。
这里细说有些枯燥,我们以21年4月底拼多多的裂变红包+转盘抽奖活动为例,展开说说。
(橘在这部分的讲解里,不方便将分销体系的全案拿出分享,所以将裂变活动作为案例来描述用户传播心理,与读者分享。分销的目的并非单纯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裂变活动的诱导与用户渠道分销的引导类似。)
该活动的形式是以裂变红包+转盘抽奖的组合型裂变活动,套路还是老套路,用户通过一系列操作达成提现额度后,即可提取现金至微信号。
点击分享者参与链接,助力并获得高额的现金。现金可直接提现至微信,但需到达标准,如图例,获得现金497元,提现需500元。
参与用户如何再获得3元,达成500元的提现标准呢?先别急,这里心理诱导还未结束。
拼多多可不是慈善机构,这时候它就需要这些深度参与用户协助完成它的目的了。
邀请拉新用户助力,可获得6次转盘机会;普通用户(即老用户)助力,仅获得1次转盘机会。
本阶段,作为深度参与用户的你在轻松邀请20-30名以上用户助力后,便能到达499.9元的红包金。没错,你仅剩1分钱就可以提现500元了!如下图:
第三阶段:引导用户完成核心任务,红包金离成功更近一步,促使用户完成活动目标。
这个回合,你必须完成邀请助力的行为(没有其他选择)后,才可以获得抽奖次数。抽奖的奖品删除了现金奖励栏(隐藏),意味着限制了你必须抽中金币,兑换现金才可以完成剩余红包金。
不仅如此,抽奖概率也随之增加,奖盘里的【祝福项】变多。意味着你即便顺利邀请了好友助力,也不一定抽中金币。另外,1分钱虽然是红包金的最小单位,但金币不是,所以即便你抽中了金币,它的最小单位也可能是不是一个,而是0.1或0.01,意味着你要完成最后的金币兑换,需要可能要排除万难,拉到数百个好友帮忙助力才能成功。
这样的游戏机制大大提高了参与用户获取奖励的难度,并且实现了双维度(金币与现金环环相扣)的游戏闭环。
从上述的整体活动流程中,橘相信读者已经看出,1~3阶段的循序渐进,促使用户深度参与活动,并完成其活动目的(拉新、促活)。
第1阶段,通过临近提现的红包金差额调动初始参与用户的贪便宜的心理,使得用户参与活动。
第2阶段,通过简单的任务,让用户更接近最终红包金,活动难度简单;该阶段,活动难度简单。
第3阶段,正式开始对进入这个阶段的高度参与用户发布相关的核心任务,用户将邀请好友/新用户协助助力,达成活动裂变目的;该阶段,活动难度中等。
第4阶段,活动难度大幅提升,将有相当比例的参与用户丧失完成活动的信心,并且放弃活动。橘针对该活动做了些分析,仅供大家参考(毕竟拿不到拼多多的内部算法)。
活动前期,该裂变活动的奖品符合参与者的心理需求,调动了参与者的参与兴致;
活动中期,通过简单且有效的用户任务使得红包金接近兑换阈值,让参与者深度参与到裂变活动当中,使其认为自己即将获得活动奖励;
活动后期,活动难度暴增,预估后期抽中【祝福项】的概率提升,抽中【金币】的概率降低;预估0.09枚金币预计需要拉新30-50人之间,或裂变100-200人才能到达500元的提现阈值,即至少尚需参与抽奖180-300次之间。
活动奖品成本为500元,如1名用户完成活动目标,则拉新成本为10-20元/人或促活成本为1.7-2.8元。考虑到实际成功率,这个成本只能是更进一步压缩,最终通过活动闭环,控制整体活动成本。
无论是传统招商,还是线上分销,亦或者是裂变活动,促发目标协助达成目的需要从对方的利益角度出发。虽然上述的案例是拼多多的裂变活动,但类型是一通百通的。分销便是与人/渠道打交道,通过利益让其加入其中,然后通过登门槛的心理学原理,利用用户博弈心理,使其不断升级(深度参与)。
正如上述案例的阶梯奖励,前期奖品容易获得,满足用户心理。参与用户尝到甜头后,才能让用户付诸更多的行动。当用户到达一定数量,则需要提高门槛。
如果不设置入驻门槛,好处即为有渠道的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招募下级分销,新用户有广泛的来源;缺点也很明显,没有入驻门槛,将导致种子用户难以筛选,且可能产生渠道管理混乱的问题。
以安利为例,最低代理费用为70元,缴纳后赠送对应70元的商品券及运营支撑(如线上开店、直播教学、免费培训等)。这里不是推广安利,因为所有的运营支撑是由上级分销协助,并非安利总部支撑,而你日后的销售额利润也将分给上级一部分。
用户最初支付的成本,会让新用户有动力将付出的金钱赚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卖货的动力(当然请小心分销与传销的法律边界)。
正如上一章所言,分销需要考虑合作双方的利益。所以,等级权益需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及分销渠道/用户的需求综合考量,给每个等级对应的激励。
因为本身就拥有广泛的销售通路,但其也往往不愿意主动将渠道贡献到体系中。如果此时,你拿着C端的分销合作分成与之谈判,结果将不言而喻。要达成合作,往往需要提供远高于C端分销分成比例的返点利益。
② C端KOC、小B端渠道:如微商、宝妈、代购、自媒体、淘系、平台店铺,每个渠道都有其独特的特质属性。在设计等级权益时,则需要根据渠道的属性和市场情况来设计等级权益(研究竞品,此刻线)闭环条款
核心即为增加分销渠道的沉没成本,加强分销员的自我驱动力。当其为产品投入更多的成本,那么他对于产品的粘性和信任度也会成正比提高。
正如物质奖励一般,精神满足可作为物质奖励的额外补贴,满足分销商在声誉及名誉上的精神需求。
核心即为对分销渠道的行为进行约束,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其销售能力、拉新能力。
这样的规定能降低分销渠道的心理压力,但将加大管理难度,后续无法完全保证各级别分销商的质量,则后期将付出更高的激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