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星星铃声2019年7月,太原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中國長城簽約最快、落地最快、投產達效最快的標杆項目。
2020年,作為山西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中的“一號項目”,近10萬平方米、相當於13個足球場大小的土地上,僅僅用了118天,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就拔地而起、順利投產。
當年投產、當年達效,2020年完成產值7.5億元。2021年,產值實現翻倍增長。目前已具備年產100萬台整機、80萬片計算機主板的生產能力,產品包括台式機、一體機、筆記本、服務器、主板等,涵蓋了計算機產品全部主流領域,至今已為山西省各級黨政部門提供近10萬台網信產品。
3月28日,記者來到位於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造這些“太原速度”的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
走進基地,最先遇到的是位個頭不高、說話沉穩的小伙子。他叫劉宏偉,IE工程師,剛及而立之年,負責基地生產線布局和生產提效。
“我以前在別的公司也挺好,但能力發揮和提升的空間不大,總有一眼望到頭的感覺。畢竟年輕嘛,於是相中了這裡。”
說起“跳槽”的前因后果,劉宏偉說,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有道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裡,滿眼都是一流的設備,讓人大開眼界,創新潛能很容易被激發出來,而且學習交流的機會很多,自己的專長能得到更好發揮。
“走,咱們先去見見我們的優秀‘工友’吧。”當與記者談到高科技話題時,劉宏偉提議道。
說話間,來到了集數據採集、分析、處理、研發、制造、應用於一體的“智能信創雲工廠”。
站在一個通體金黃色的機器人面前,但見它舉“手”投“足”間,物流車上的一件件成品主機便被輕鬆地放到了生產線上。
“這是自動上料機械手,又叫六軸機器人,臂展1.7米,最大抓取重量能超過10公斤。它是國內目前精度較高的機械手,也是智能制造計算機組包環節上的絕對主力。”
隻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受制於人。在“智能信創雲工廠”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基於“飛騰+麒麟”的中國計算機軟硬件基礎體系——PK體系。
據介紹,過去我國信息產業的關鍵設備和技術大部分依賴進口,一些系統“漏洞”、硬件“后門”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而以飛騰芯片和麒麟系統為核心的自主可控終端設備則徹底堵住了這些漏洞,並實現了從最初的不適配、不好用,到現在的速度快、性能好。
基地流光溢彩的時光隧道,記錄著“長城”每一個輝煌瞬間,年輕的售后技術部經理徐嘉每一次走進這裡,便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面對過廳中心展台上陳列著的一台老式電腦,徐嘉打開了話匣子:“1985年6月,中國第一台高級中文微型計算機長城0520CH在北京誕生,這是‘長城’自主創新的第一項重大成果,解決了當時微機無法顯示漢字的問題,其漢字處理水平的性能超過了當時包括IBM在內的國際知名品牌,被稱為最輕的‘國之重器’。”
“這是一款雙路服務器,兩顆CPU運行效率更高、功率更小,比傳統服務器矮了2毫米,更省空間﹔那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一體機,7個USB接口,屏幕可橫可豎、俯仰自如……”
挑高8米的電子倉庫裡恆溫恆濕,自動巡航小車認真識別著地上的二維碼,分毫不差地走到相應位置。倉庫管理員掃一掃貨物條形碼,貨物通過相應軌道,自動運到了自動巡航小車上。
沒有機聲隆隆的場面,提料的過程悄無聲息地在按鈕與數字鍵上完成。偌大而安靜的基地,於無聲處有太多初見的驚艷。
年輕帥氣的基地行政負責人任文星告訴記者:“不久的將來,這裡將建成大數據園區、智能制造中心、生態適配中心、創新研發中心、軍民融合中心、芯片制造中心,重點打造以山西為中心的中國北方信創生態產業園,努力建成中西部重要的網信業務發展平台,成為輻射全國網信產業的中堅力量。”
經過兩年的歷練,劉宏偉愈加自信滿滿。他說:“我們‘優化預加工環節’的建議得到了採納並見諸實踐,不僅縮短了工時,而且使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達到90%,平均每15秒就可生產出一台計算機。”
自豪,寫在年輕人的臉上﹔自信,透露於年輕人的言語間。任文星表示,基地地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的核心位置,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們將高起點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數字化建設。目前,山西長城已與中域實創、算芯科技、山西大土河、簡道天成、衛寧軟件、河南晶銳等省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達成合作,我們將在鄉村振興、行業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積極打造信息化企業合作的新標杆。(記者范珉菲)
人民網太原3月31日電(記者桑莉媛)3月30日,記者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支持和保障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於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此,該《決定》成為全國第一部省級人大常委會對省內城市群發展作出的重大事項決定。…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