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timeimeii5 10代笔记本处理器排第二序列。i5 10代笔记本处理器在Geekbench跑分为,单核性能得分为3944,多核性能得分为12743。i5-10210u在办公笔记本CPU中属于中端。
1.AMD处理器的综合性能领先,价格又比Intel便宜,成为了大众的高性价比之选。多核性能强劲,对于多任务运行、视频剪辑、跑大量数据等使用场景,都处于优势地位。
3.锐龙4000系的CPU,开始更新了7nm的制程工艺,AMD开始Yes,2020年的游戏本,锐龙处理器加英伟达的独显组合,多核性能领先Intel,单核性能稍微落后,基本是20年的线. 笔记本cpu排行榜2018
3、CPU:麒麟990 5G的A76魔改,性能有了全新提升,当之无愧的性能怪兽。虽然A77比A76性能提升了20%,但是对应功耗也增加了,等手机出来看实测数据就知道了。麒麟990 5G与865性能旗鼓相当,但是却有对方难以媲美的能效比。
1、在AnandTech的测试当中,AnandTech人认为麒麟990处理器的功耗表现非常好,是目前市面上最低的。
2、但是麒麟990处理器的性能仅仅略胜于高通去年发布的骁龙855处理器,甚至还不如苹果公司2017年发布的A11处理器。
3、其实麒麟990处理器的性能峰值本身是高于骁龙855的,但是发热之后就弱于骁龙855了,因为搭载骁龙855处理器的机型层次不齐、散热性能也不同。
4、其实处理器有大小核之分,本就是为了让手机在不同使用场景的时候,可以调用不一样的核心
6、这次麒麟980显然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只不过它把性能的需求分得更细了,原来是重度和轻度
7、现在成了重度、中度、轻度,这样可以更精准的控制手机的性能释放,以间接地达到省电、省资源的目的。
9、它支持LTE Cat.21,也就是说你以后用4G下载东西,或浏览的时候速度更快了。
3、因为是第一代工艺,频率没有拉的很高,所以单核心性能和骁龙765G差不多,比MTK的天玑1000要差一些,处理器核心相差一代。
4、GPU部分则是Mali G57MP6,官宣性能比麒麟810提高38%。这个性能应该是有提升的,6MP比紫光的虎贲多了2个,性能比810有提升,能超过骁龙765G,但是天玑1000的G77还是没法比。
5、麒麟820 的5G基带麒麟990 5G的一样。它的ISP和NPU也都直接来自于麒麟990 5G。其中ISP升级到ISP 5.0,支持BM3D图像降噪,与麒麟990 5G完全一样。NPU则由2个大核缩减为1个。
2、麒麟810采用了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NPU,其AI性能一骑绝尘,根据官方给出的AI跑分数据来看,AI性能不仅超过了骁龙855,就连麒麟980都要望尘莫及。
3、AI性能并不如CPU和GPU表现的那么明显,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可以提高使用体验,比如在场景识别、AI拍摄、图片处理、以及智能调度CPU和GPU等方面,AI性能越强,使用体验就会越好。
1.华为麒麟970首次集成NPU采用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在处理同样的AI应用任务时,麒麟970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大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这意味着,麒麟970芯片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计算任务。例如在图像识别速度上,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
2.麒麟970创新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利用最高能效的异构计算架构来最大发挥CPU/GPU/ISP/DSP/NPU的性能,同时首次集成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其加速性能和能效比大幅优于CPU和GPU。
3.一个系统级的手机芯片主要包括CPU/GPU/DSP/ISP,以及基带芯片等诸多部件。这次麒麟970依然内置了八核CPU,与上一代麒麟960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在GPU上,麒麟970则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刚刚发布的Mali-G72架构,性能较Mali-G71有所提升,此外,在核心数上,麒麟970的GPU也从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
3、但是在最新安兔兔的跑分中我们同样能看出海思麒麟950的公版A72单核性能优于其他两款安卓旗舰SOC。
8、而麒麟960讲内存带宽升级到1866MHZ的双通道LPDDR4,结合A73大核的CCI-550总线的内存带宽大幅提高,安兔兔实测RAM性能达到12000分上下采用A73+A53的异构模式。
11、此次ARM将A73的一级缓存由48kb提升至64kb,二级缓存由A72的最大2M提升至8MB
12、并且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都配备了独立的预读器,使得A73可以获得接近理论的最大带宽值。
13、并且,与A72一样,A73中配备了两个AGU,能够同时加载和存储操作。
3、同时麒麟710搭载了四核心的Mali-G51图形处理器,官方宣称性能也有大幅度提升,而且更省电 。
3、实际体验麒麟955时,可以根据不同负荷应用场景自动调配CPU核心开关以及频率。
3、麒麟950开满四个A72核心时只消耗了3.7W,大大低于Exynos 7420的接近5.5W,而且比起麒麟925 A53核心的3.3W也增加有限。
4、麒麟950是很出色的,A72、A53核心部分的能耗比都很高,特别是最高点是Exynos 7420的足足两倍,既说明了A72的优秀,也证明了16nm FinFET+工艺的成功。
笔记本电脑CPU天梯图,笔记本电脑CPU排行,是按照CPU的跑分进行排序,进行综合性能对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CPU的性能优劣,方便进行笔记本电脑CPU对比。
锐龙4000系的CPU,开始更新了7nm的制程工艺,AMD开始Yes,2020年的游戏本,锐龙处理器加英伟达的独显组合,多核性能领先Intel,单核性能稍微落后,基本是20年的线架构,IPC性能提升15%,单核性能开始追赶上了Intel,在轻薄本领域也开始发力,推出了首款“A+N”轻薄本。
AMD处理器的综合性能领先,价格又比Intel便宜,成为了大众的高性价比之选。多核性能强劲,对于多任务运行、视频剪辑、跑大量数据等使用场景,都处于优势地位。
Intel处理器优势的地方在于单核性能,同时在不插电使用的情况下,Intel处理器性能表现比AMD好,不插电相比插电的时候,Intel处理器性能降幅在10%,基本差距不大。
AMD处理器在不插电使用的情况下,不插电相比插电的时候,AMD处理器性能降幅在30%左右,降幅较大,使用过程会有卡顿感。这是因为AMD牺牲性能释放表现来保持较长的续航时间。
麒麟处理器,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从麒麟970开始,它的口碑一路上扬,今年发布的麒麟810更是将7nm工艺拉进千元机的档位,几乎之前所有的短板全都给补上了,而到了5G时代,会进入华为的主场,毕竟做通讯才是华为的强项,有了自己的处理器,有了自己的大部分专利和技术,可以做更深层的优化,这也是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这两年的处理器大战中不难看出,它们在性能上的提升基本上都到了瓶颈,不仅制成工艺很难提升,甚至连基础性能的提升速度都有所减缓。大家都开始在AI和功耗上面下功夫,这一点华为方面仍然是处在领先地位的。
目前麒麟处理器的主流服役产品有,麒麟810、麒麟980、麒麟990,全系默认支持5G的产品很快就来了。
目前英特尔的X86架构仍然统治着全球大约90%左右的市场,几乎是无敌的,但“鲲鹏”的出现正在慢慢的打破这个僵局。
鲲鹏920处理器是华为在2019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心高性能处理器,兼容ARM架构,采用7nm工艺制造,可以支持32/48/64个内核,主频可达2.6GHz,支持8通道DDR4、PCIe 4.0和100G RoCE网络。
不熟悉PC处理器的人可能有一点看不懂,我们简单的形容一下就是,它已经可以做一款台式电脑了,一切需要的支持它都有,而且还都是高规格,如:支持8通道内存,这对一些大型服务器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它还集成了CPU、南桥、网卡、SAS存储控制器等4颗芯片的功能,可以给你的主板上留出更多空间。
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比较担心的地方,虽然你做出了处理器,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生态,基本上就是废铁一片,毫无用武之地。
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华为已经在深圳试点成功了。他们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一起合作了这个实验项目,并首次部署应用华为鲲鹏、昇腾处理器生态系统,涵盖操作系统、处理器、服务器和存储等,并自研应用迁移平台,实现该局IDC(信息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全栈(所有核心软件和硬件)全部国产化。
在深圳这样一个数千万人口的核心城市做实验,这需要非常大的信心和安全保障,否则任何闪失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过目前看来一切进展得比较顺利。
这应该算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实体实验了,对任何一款产品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他们会在更多城市逐步替换成鲲鹏920生态,这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可以更省钱之外,还规避了很多国外的专利与隐私窃取风险。
另一边华为和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深度合作,并且拿出了华为鲲鹏构架的“太行220s”台式机样机和“恒山”服务器。
相信明年就会正式落地基层单位,这一波会优先从各企业客户入手,以公务用机的形式杀入市场。这一步非常正确,个人电脑市场对这种新产品的接受度是很低的,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而公务电脑日常使用内容比较固定,流程化的东西比较多,优先试点基层单位是很好的措施,一方面巩固收入,一方面收集问题不断完善,如果你还记得鸿蒙系统发布会的时候华为说的话,他们要在明年将系统带入PC电脑中,届时硬件也会来的。
目前公务用电脑这一块的收入,对联想来说非常重要,看来以后还要抵御华为的入侵了。
凌霄芯片应该算是一个战略型产品,它不仅仅是为了路由器而设计,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智能居家场景准备的。
目前市场上可以用于路由器的芯片并不少,华为之所以要自己研发,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市场上的各种方案中,都没有适合自己生态的,与其等别人,不如自己弄一个,这样就可以按自已的想法随意增加功能与对外支持。
麒麟处理器目前是不对外开放的,但凌霄则不同,它会完全向合作伙伴开放,这里面就有东西了。
目前国内做智能居家生态比较好的应该算是小米,它的核心卖点除了产品不贵且好用之外,另一个重要卖点就是,可以统一通过米家APP来管理,虽然只是功能上的控制,相当于有个遥控器,但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华为今年也开始做智能居家了,如果合作伙伴全都用了自己的芯片,那么在未来的综合互动与控制方式就会更有优势,这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建设任务,一但成型后,应该会非常厉害。
昇腾(人工智能AI芯片)、巴龙(手机基带领域)这两个属于配合型的芯片,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昇腾芯片目前有昇腾910、昇腾310两种,其中昇腾310可以用来执行某种特定简单的智能识别等处理任务。国外已经有不少基于昇腾310的解决方案在应用了,如:园区巴士,新能源汽车等等。
昇腾910可以全场景智能分析,自动驾驶车载计算、智能训练等场景,任何需要它的场景都可以胜任,在未来市场中的作用非常大。
巴龙芯片并不单单是为5G手机研发的,它有非常先进的架构和性能,甚至可以在家庭宽带终端、车载终端、5G模组等领域使用。将来会在更多5G场景中展现更好的连接体验。
总结,从上面这些华为自研的芯片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华为一直在为未来的商业大战做准备,而且已经开始尽可能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有了这次美国针对华为的事件之后,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自研的路上,这对国家来说是有着非常决定性作用的。虽然做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你可能不会有太直接的感受或体验,但如果有一天我们所用的数码产品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和研发的,这会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芯片制造工艺从1971年开始,经历了10微米、6微米、3微米、1.5微米、1微米、800纳米、600纳米、350纳米、250纳米、180纳米、130纳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2纳米、14纳米、10纳米,一直发展到目前(2019年)最新的7纳米,而5纳米将是下一代CPU的发展目标。
以当前处理器的制程工艺乘以0.714即可得出下一代CPU的制程工艺,如10*0.714=7.14,即7.14纳米。
提高处理器的制造工艺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在CPU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处理器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面积的晶圆上可以制造出更多的CPU产品,直接降低了CPU的产品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使广大消费者得利。
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还会减少处理器的功耗,从而减少其发热量,解决处理器性能提升的障碍,处理器自身的发展历史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先进的制造工艺使CPU的性能和功能一直增强,而价格则一直下滑,也使得电脑从以前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变成了现在所有人的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
总体来说,更先进的制成工艺需要更久的研制时间和更高的研制技术,但是更先进的制成工艺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并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另外还可以节省处理器的生产成本,以便降低售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