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萨烈士旅真的,现在这样的人多的不胜枚举。前些时间回答了一个关于i7-12700H和R7-6800H性能的问题,说真的,小白现在看性能都只是看一个主频,就主观臆断瞎掰掰,我作为一个这领域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小人物,还是想给大家做个专门关于cpu的科普,还请大家捧个场,感激不尽!
cpu的几个要讲的核心参数:频率(主频、默频、睿频、超频)架构、ipc、线.什么是 CPU 频率?
时钟信号是信号的一种特殊信号振荡之间的高和低的状态,始终按照按一定电压幅度、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方波信号,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单位是s(秒);单位时间(即1s)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之为频率,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
倍频系数是指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以前没有倍频概念,外频(系统总线频率)就相当于CPU的主频,两者速度一样。随着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随之出现。即使外频(系统总线频率)工作速度相对较低,CPU速度仍然可以通过倍频来提升。
但由于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有限,如果一味追求高倍频CPU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即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所以一般Intel的CPU都锁了倍频(工程样板可能除外),AMD之前也因为不锁倍频而很受电脑发烧友的追捧。
后面我们说到的超频,虽然在不同时代,超得的是不同的频,但也都是指超CPU的外频和倍频。
睿频 是采用 Intel 睿频加速技术可达到的更高频率,可以理解为自动超频。
超频 是为了实现超过额定频率性能,人为调整各种指标(如电压、散热、外频、电源、BIOS等),属于手动超频。
但由于强行超频对系统和硬件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大厂们在CPU出厂时将其倍频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使其倍频系数不能再任何变动,即锁频。
相当于跑步时博尔特强行拖着你往前跑,容易摔跤!受伤!睿频:是自主的,cpu主动提升频率。
相当于跑步时你看见前面有个性感可人的小姐姐在你前面,你突发一股猛力加快步伐!!!>
来养眼!
我将核心视作跑步时你腿的数量,核心越多,腿就越多!(别跟我说你只有两条腿!)
我们更多听到的是,这个CPU是几核几核的,如2核、4核、6核、8核、16核等等。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变得像哪吒那样三头六臂,那么什么博尔特啥的都不在话下了,所以理论上,核心越多,运算能力越强!
光有腿(核心)和跑步速度(频率)是跑不了步的,加必须有脚才行!(线程) 所以,我把线程视作脚
讲专业一点:(不是很好理解,只要知道了线程相当于脚就差不多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往下看)
一个进程可由多个线程的执行单元组成,每个线程都运行在同一进程的上下文中,共享同样的代码和全局数据。
线程数 是一种逻辑概念,是模拟出的CPU核心数。一个核心就是一个物理线就有两个物理线程。但是,因特尔的超线程技术可以把一个物理线程模拟出两个线程来用,充分发挥CPU性能。线的两个物理线程可以模拟成四个线.架构
首先我要说的是架构对于cpu性能至关重要,几乎达到了和主频相同的地位,而往往我们却将他忽视!
我将架构视为跑步时我们穿的鞋子,好的架构相当于nike至强科技zoomx跑鞋,而坏的架构则是相当于穿着高跟鞋跑步!为什么我们总说,只有在架构相同的情况下看主频才有意义,就是这么个道理!要不你穿高跟鞋跑的再快有什么用?
架构一词源于英文“architecture”的翻译,它的原意是建筑,建筑学,设计及构造的方式和方法。这个词应用于处理器(CPU)是指处理器内部各个运算部件的有序安排和构造,达到设计的和谐统一,使之在运行时协调一致达到高效率。在计算机教科书上比较多的翻译成“体系结构”,“体系架构”或者“系统结构”。
先进的架构可以使CPU在单位是时间内执行更多的指令,也就是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不同架构的CPU如果只看主频,是无法知道性能的高低的。一般来说,越先进的CPU架构,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执行的指令数和处理数据的数量就越多。
IPC就是每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执行的指令数(IPC: Instruction Per Clock),CPU架构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和提高的是IPC值,当然制造工艺和架构对主频的影响也是关联的。另外,并行计算也是直接提高IPC的途径,这也是现在为什么主流CPU从单核转向双核,将来转向四核,和更多核。
百米运动员赛跑为例。主频相当于百米选手的步频,架构类比于步幅(毕竟鞋子越好,弹力越大,步幅也就越大!)
3. 步频也快,步幅也大,选手成为世界百米飞人也就不是天方夜谭了。因此,大家在选择CPU关注性能问题时,要同时考虑架构的先进性和主频。最后,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是保证先进架构实现和达成高主频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