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天使全集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手机的构造如同人体一般,CPU如同大脑,外壳如同身躯,电池如同心脏。随着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手机应用和游戏越来越丰富,对于手机电池的考验也越来越严苛。而手机电池一直是限制手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也是最难攻克的问题之一。要知道,我们现在用的手机锂电池,最早诞生于1912年!也就是说,这个技术已经存在超过了100年!即便如今的锂电池与当初有了很大的优化和革新,但是若不能使用新型材料的电池替换锂电池,瓶颈依旧无法攻破。那么在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如何保护好手机电池,让手机电池寿命更加长久呢?
先说如何保护电池,不废线.扔掉所谓的新机器需要完全充放电XX小时的说法,这是几十年前镍镉电池的使用方式,现在是2020年底。
2.谨记:锂电池最舒适的使用/存放环境是温度不高不低,电量在20%以上,80%以下。超过这个范围,包括温度和电池容量,都会对电池产生损伤。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告诉我们, 假设进入某节点的电流为正值,离开这节点的电流为负值,则所有涉及这节点h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这意思就是说,手机电池要么是放电状态,要么是充电状态,是不会存在同时充电又放电的状态的。
那为什么有些设备比如笔记本比较常见到充电时玩游戏电池反而继续消耗呢?那是因为此时设备功率很高,是处于充电器+电池共同供电的状态,电池此时继续放电,充电器全部电力都给设备供电也并没有为电池充电。
不过充电时由于电池温度会升高,玩游戏的话SOC发热也会让电池温度更高,这样边充边用如果不做好SOC部分的散热,还是会从温度方面对锂电池有损伤。
所以最好的使用方式就是:随用随充,需要用手机就随时拔下电源停止充电,充满电池马上就开始使用,不要让电池长时间低电量也不要让电池长时间满电量,两者同样十分损伤电池。
如果要边充边玩,别让SOC的发热影响到电池温度。如果使用散热设备,要注意贴紧SOC位置给SOC降温,而不是给电池降温,给电池局部降温会导致电池一边热另一边凉,也是有损伤电池的(而且SOC热着降温呢。。。)。
其中涓流充电是第一步,是在电池过度放电时(如2.8V以下)先进行恢复性的充电,防止过高电流损坏电池。其实就是一些人讲的电池耗尽后充电自动激活电池的过程。
当电池电压偏低时(如3.5V以下),由软件控制,用小电流充电,目的依旧是防止过高的电流损坏电池。
此时各项传感器开始正常工作,电池可以进行大电流充电。因此会以恒定电流进行充电,使电池电压不断地提高。
当电池电压达到满电电压(如4.4V)后,但此时电池其实还并未充满,充电电流会逐渐降低继续充电,而电池电压维持在满电电压不再升高。
而我们一般所说的涓流充电,其实并不是这里的涓流充电(实在有点绕),而是指这其中最后的恒压充电过程。但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中提到的涓流充电,就是指大众意义上的涓流充电(恒压充电)。
充电做出这么多阶段,届时起来的话就比如电池就好像一个水桶,在完全空掉时要防止过猛的水流把桶底充击损坏,在水位较低位时可以大流量充入,不用担心水桶被充坏掉。而当水位到达高位时又要小心流速,防止把水桶冲得涨裂了。所以充电过程就一个 先慢再快再慢 的过程。
这与P=UI这一基本物理公式有关(P=功率、U=电压、I=电流)。要想提高充电功率,要么提高电压,要么提高电流。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是5V,如果是选择提高电压,那么就需要在手机内部加入额外的降压电路,否则发热问题就会很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高压快充方案里一般会采取电荷泵技术来解决发热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