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寻道目前主流是酷睿,英文代号Core,酷睿2008年开始,目前已经推出11代,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本除了AMD的,基本都是酷睿系列。
每款处理器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编号,通过编号可以大致了解处理器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Intel 酷睿i5 10210U。
2. i5:品牌修饰符,目前包含:i3、i5、i7、i9,一般来说,数字越大表示性能越高。
3. 10:代次指示符,从第1代开始,目前最新是11代,一般来说,数字越大性能越高。
4. 210:sku编号,sku编号一般按照代次和产品开发顺序分配,一般来说,数字越大功能越多。
我们能从CPU编号识别CPU大致的等级和特性,更多的特性还是需要查看专业数据,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重点关注如下参数:
1. CPU主频:一般而言,主频越高性能也越高,但是耗电和发热也高,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散热和续航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需要综合对比。不过随着睿频的普及,主频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
2. 最高睿频:所谓睿频简单来说就是:电脑闲的时候自动降低功率以达到更长的续航,电脑忙的时候提升频率以保证系统流畅性,一般数字越大越好。
3. 核心和线程数:一般而言,核心数和线程数越多越好,但实际上数字越大成本越高,而且一般场景也用不上导致浪费,我们平时常见的例如4核8线核是指硬件上有四个核心,8线程是指软件上能同时运行8个任务,相对而言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核心数。
5. 制作工艺:目前主流是14nm、12nm、10nm,正在往7nm迈进。
6. 功耗:低压或超极本基本15W左右,标压或游戏本高端本基本在35W以上。
2. 程序员:推荐超极本,重量轻、续航长,一般i5够用,集显即可,关键是内存起码16G起步,硬盘SSD 512起步。
3. 作图、平面设计、视频剪辑:推荐超级本,一般i5也够用,当然i7更好,集显或入门级独显即可。
4. 建模、3D、游戏:中高端独显,i5以上,当然,台式机或工作站会更好。
i3属于中低端、i5属于中端、i7属于高端、i9基本属于顶配,数字越大越贵,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选i5基本都能满足需求。
这个要看具体使用场景,在不玩游戏、3D建模之类的情况下,两者没有任何不同,而且超极本在功耗、续航、价格方便较游戏本有优势,所以没有特殊使用场景的情况下,超极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AMD在相当长时间内对Intel都没有还手之力,直到锐龙系列推出才算基本扭转了这种局面,目前市面上的主打系列也就是锐龙,所以这里我们就拿锐龙做例子。
锐龙系列的命名规则与Intel 酷睿系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锐龙英文Ryzen,也分为R3、R5、R7、R9系列,一般数字越大越强。
只要买电脑,就少不了对比CPU,对比CPU就少不了Intel和AMD的比较,这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还是那句话,脱离使用场景的比较都是耍流氓,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维度进行比较。
兼容性: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兼容性问题其实很少碰到,确实对兼容性有要求的用户选Intel就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