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对齐详解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5 12:29:19 | 【字体:小 大】 |
复仇三公主的三大恶魔char a; short b; /** 用 &(取地址符号)观察变量a,b的地址的话,我们会发现,如果a的地址是0x0000,那么b的地址符将会是0x0002或者是0x0004.那么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0x0001这个地址没有被使用,那它干嘛去了呢?答案就是它 没有被使用。 因为CPU每次都是从以2字节(16位CPU)或是4字节(32位CPU)的整数倍的内存地址中读进数据的。如果变量b的地址是0x0001的话,那么CPU就需要先从0x0000中读取一个short,取它的高8位放入b的低8位,然后再从0x0002中读取下一个short,取它的低8位放入b的高8位中,这样的话,为了获得b的值,CPU需要进行了两次读操作。 但是如果b的地址为0x0002,那么CPU只需一次读操作就可以获得b的值了。所以编译器为了优化代码,往往会根据变量的大小,将其指定到合适的位置,即称为内存对齐(对变量b做内存对齐,a、b之间的内存被浪费,a并未多占内存)。 */
结构体所占用的内存与其成员在结构体中的声明顺序有关,其成员的内存对齐规则如下:
(1)每个成员分别按自己的对齐字节数和PPB(指定的对齐字节数,32位机默认为4)两个字节数最小的那个对齐,这样可以最小化长度。
(2)复杂类型(如结构)的默认对齐方式是它最长的成员的对齐方式,这样在成员是复杂类型时,可以最小化长度。
(3)结构体对齐后的长度必须是成员中最大的对齐参数(PPB)的整数倍,这样在处理数组时可以保证每一项都边界对齐。
(4)计算结构体的内存大小时,应该列出每个成员的偏移地址,则其长度=最后一个成员的偏移地址+最后一个成员数的长度+最后一个成员的调整参数(考虑PPB)。
(4)总结出一个公式:结构体的大小等于最后一个成员的偏移量加上其大小再加上末尾的填充字节数目,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