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交锋网上有很多介绍字节对齐或数据对齐或内存对齐的文章,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介绍的内容大致都是相同的。这里以内存对齐相称。注: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网络。内存对齐,通常也称为数据对齐,是计算机对数据类型合法地址做出了一些限制,要求某种类型对象的地址必须是某个值K(通常使2、4、8、16、32或64)的倍数。现代计算机中内存空间都是按照byte划分的,从理论上讲似乎对任何类型的变量的访问可以从任何地址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在访问特定类型变量的时候经常在特定的内存地址访问,这就需要各种类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上排列,而
,memory alignment.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然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一般讲是cpu access memory的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确性(在一些条件下,如果没有对齐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现象).依赖cpu,平台和编译器的不同.一些cpu要求较高(这句话说的不准确,但是确实依赖cpu的不同),而有些平台已经优化
,memory alignment.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然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一般讲就是cpu access memory的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确性(在一些条件下,如果没有对齐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现象).依赖cpu,平台和编译器的不同.一些cpu要求较高(这句话说的不准确,但是确实依赖cpu的不同),而有些平台已经优化
,memory alignment.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然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一般讲就是cpu access memory的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确性(在一些条件下,如果没有对齐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现象).依赖cpu,平台和编译器的不同.一些cpu要求较高(这句话...
例1: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pack(1) class A { public: char a;//1 short b;//2 double c;//8 }; #pragma pack() #pragma pack(4) class B1 { public: char a;//2 short b;//2 double c;/
程序编译时内存分为5大存储区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
的内容。 堆区,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
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 式倒是类似于链表。通俗讲就是动态内存分配, 全局区(静态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RW),
规则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 1.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32位系统,gcc
默认#pragma pack(4),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 = 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 2.有效对齐值:是给定值#pragma pack(n)和结构体
的两个规则: 1.结构体第一个成员的偏移量(offset)为0,以后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 off
下面的结论均为系统默认对齐规则下进行的: 通常情况:我总结的规律如下:结构体
间:各结构体的起始地址按照各个类型变量默认规则进行摆放,但除了 char 类型变量(详见一),char 类型变量一般遵循 2 的倍数地址开始存储。详见例2。结构体最后(重要):视结构体
最大类型是哪一个,如果是像 int 类型那样是 4 个字节的,并且结构体的结尾地址不满足 4 的倍数的线 的倍数地址补齐;如果是像 double 类型那样是 8 个字节的,并且结构体的结尾地址不满足 8 的倍数的线
的基本原则: 结构(struct/class)的内置类型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起始位置要从自身大小的整数倍开始存储。 如果一个结构A里有结构体成员B,则结构体A的成员要从结构体B内部“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整数倍地址开始存储(如struct a里存有struct b,b里有char, int, double等元素,那b应该从8的整数倍位置开始存储)。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
原因 首先要知道,cpu是把内存当作一块一块来读取的,块的大小可以是2,4,8,16个字节,这样内存不对齐就可能会导致每次读取数据需要读取两次,
原则 第一个成员在与结构体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对齐数=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和该成员大小的较小值。VS默认对齐数8,gcc默认对齐数4 结构体总大小:最大对齐数(所有变量类型最大者和默认对齐参数取最小)的整数倍。 如果嵌
原因: 有些硬件平台只能在一些地址处获取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异常。为了使同一个程序在多个平台运行,就需要进行
可以提高cpu访问内存的速度。cpu读取内存时不是一次性读取单个字节,而是按照块来读取的,块的大小可以是2,4,8,16等,根据硬件决定。对于每一读取4的机器。如果int型数据4个字节,如果储存在8000-8003,就可以一次读取,如果储存在7999-8002就需要分两次读取才行。所以
首先由一个程序引入线usingnamespacestd;67structst18{9chara;10int
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数据结构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 为什么需要
1、便于移植: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提高处理器访问速度:对于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可能需要访问两次内存才能将数据完全读出,而对于对齐的内存,处理器只需要一次即可。 对于原因2具体解释一下: 尽管内存是以字节为单位,但是大部分CPU并不是按字节块来存取内存的。它一般会以2的n次方个字节为单位来存取内存,将上述这些存取
空类的内存大小为1字节,为了保证其对象拥有彼此独立的内存地址。非空类的大小与类
的内存存储并不一定是连续的。它是按照编译器的设置,按照内存块来存储的,这个内存块大小的取值,就是
。一、引入问题。#includeiostream usin...
memcpy 也就是memory和copy的简写。 memcpy实现的功能:从一个指针所指向的地址作为开始,复制一定大小的内容,给另一个指针所指向的地址。 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p = new int[5]; for (int i = 0; i 5;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