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蜜桃小说及图片同时删除了三星所有固态硬盘,因为三星出现了一个0E事件,从860EVO到980 Pro全部都有这个问题,包括对应的OEM型号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品控问题导致硬盘出现大量坏块,易发性高,而且无法通过更新固件解决,只能走售后换盘,对数据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所以为了避免问题波及到更多群众,下架所有的三星固态推荐
作为一台电脑中的存储设备,硬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这就是装数据的地方,不管是冷数据还是热数据,往硬盘里一放,它就真正存在于你电脑里了。
很多小白可能对SATA固态的第二个、NVME固态的第一个搞混,不用担心,看这张图↓
眼尖的观众可能就会发现NVME固态中有俩没有出现在这个“一般玩家考虑”里面,主要是因为那俩都对应企业级固态,虽然在安全性方面要好于消费级固态,但是价格是一个大问题,全新的企业级固态太贵了,不适合普通玩家。
目前主流固态硬盘更贵,但是速度、响应更快,且抗摔、抗震能力更强(不是真让你去摔)
目前主流机械硬盘则单位容量的价格更为亲民,但是速度、延迟表现远弱于主流固态硬盘,并且抗摔、抗震能力很弱,很容易因为共振、磕碰而损坏
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可以达到数倍于机械硬盘,这对于数据加载方面会有明显提升,比如说你打游戏的时候固态硬盘可以对比机械硬盘显著更快加载完内容,缩短等待时间
而固态硬盘对比机械硬盘提升最大的地方在于4K随机性能,这体现在你的日常使用中,有固态硬盘的系统就是比没有固态硬盘快,比如说打开一个文档,有固态硬盘就可以做到快0.5s以下,虽然数字看着听小的,但是当你感受到这份速度之后你就会特别想把系统从机械硬盘迁移到固态硬盘去,这是一个来自过来人的经验。
固态硬盘的4K随机性能可以达到机械硬盘的好几十倍,这是二者几乎不可抹掉的差距,谁不想自己的系统速度很快呢?
电脑需要从硬盘里面读取数据,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吧?但是机械硬盘由于传统架构的限制,在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上显著逊色于目前主流固态硬盘,
顺序读写(连续读写)是指硬盘对排列整齐大文件的速写速度,像我们打游戏读盘速度快慢就很大程度上由顺序读取速度决定,
而随机读写则针对的是那些小文件,因为很多文件都比较小,而且不是连续的,机械硬盘就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寻址速度慢,但是固态硬盘在这一项就显著强于机械硬盘
从这个测试中可以看到,Seq代表了连续读写性能,这里固态硬盘显著快于机械硬盘,通常能够达到机械硬盘的数倍,目前的高速PCIe4.0固态甚至可以达到7000MB/S的读写速度,远快于机械硬盘传统的一两百MB每秒
“4K”那一栏代表了随机读写性能,机械硬盘的性能显著弱于固态硬盘,而且是弱好几十倍,
固态硬盘之所以能够在日常使用方面显著快于机械硬盘,靠的就是这快好几十倍的4K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高几倍的顺序读写性能
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多种方案,最折中的方案为小容量固态硬盘+大容量机械硬盘,这样就可以做到兼顾系统响应速度以及大容量仓库
在这种组合里面,系统一定要装在固态硬盘里面,机械硬盘基本上就是当仓库用。
但是对于500GB起步的固态硬盘来说,可以分80-150GB左右的容量来装系统,然后剩下的容量可以考虑装一些常用的软件、常玩的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加载速度。
而对于1TB及以上容量的固态+4TB及以上容量的机械硬盘来说,此时固态硬盘可以考虑分出C盘后剩下的空间用来装缓存数据,毕竟很多实时编辑类、密集计算类软件若是能够用高速硬盘当缓存,那么在进行生产力用途的时候在速度方面还是可以明显提高的。
当然我这里还是得说一句,若是你的预算很高并且你的用途里相关数据的重要性并不是很高,那么你就可以不考虑机械硬盘,直接上大容量固态硬盘。
举个例子,你有3万预算装一台单纯的游戏和娱乐主机,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对硬盘的选择上直接选择大容量固态硬盘即可。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单纯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已经不再是高预算玩家的独享了,因为中高端的1TB容量固态硬盘售价已不再昂贵,所以如果是对于容量需求不高的用途,可以用单固态硬盘。
其实依我多年电脑的使用经验来看,如果没有特殊用途,可以只分两个盘(C、D盘),因为尽量少分盘可以提高利用率,C盘负责系统,D盘当仓库,只要分好类就很好打理的,
直接在这个盘就分好各种文档,然后什么文档放什么东西,这样就可以一个盘实现高效分类,一般来说两块硬盘的话没必要游戏分一个盘、下载分一个盘、影音分一个盘,盘越多对利用率的使用是偏低的,更容易因为某个盘放满而感到瓶颈。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单独做盘就不好,只是对于普通用途来说,可以不需要对非系统盘进行区分。
又比如说 如果我有一个2TB的固态硬盘+8TB机械硬盘,然后我的用途是设计、动画类
这种情况下可以给C盘分100-200GB的空间,有些很怪的软件就得装C盘,然后剩下的固态硬盘做一个缓存盘,专做设计类软件的缓存盘,这样可以提高导出、读取速度。然后那个8TB的机械硬盘来装其他所有东西(当然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分一个几百GB的盘出来装一装娱乐的东西),冷数据也可以往这个盘里搬。
通常来说,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我们都会首先建议多备份,因为再好的硬盘也有突然掉盘的可能,这个概率可以很小,小到比中几率还小,但是并不是没有。
所以对于那些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用途,应当首先考虑多备份,其次在硬盘的选择上可以有限考虑机械硬盘,因为机械硬盘损坏之后有途径恢复数据(价格很贵)。另外企业级固态硬盘也有非常好的数据安全性,带掉电保护模块,但是价格非常非常高,但是速度和响应表现也远好于机械硬盘。
就单个存储单位来说,最稳妥的是组Raid,也就是硬盘阵列,或者叫文件服务器
Raid1只需要两块同等容量的硬盘即可组(固态也可以),这相当于一个硬盘当另一个硬盘的镜像,所以可用容量依旧只有一块硬盘的大小。这样的话单个硬盘损坏了,另一个硬盘可以顶上来,不至于数据没法抢救,也不至于大费周章去恢复数据,而在非外界作用下两块硬盘一起坏的概率是就更小了。
千万不要在这个用途下组Raid0,raid0虽然可以让顺序读写翻倍,但是一旦有一块盘挂了,那就都挂了,非常地不适合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用途。
Raid10是综合Raid0和Raid1的方案,可以说兼顾速度翻倍以及安全性,但是带来的代价是成本过高,至少需要四块硬盘才能组Raid10,带来的组装成本是很高的,同样可使用的空间依旧只有一半的盘数。
组Raid的话尽可能去选择一些监控硬盘,因为这类硬盘有一些谜一般的专门优化。
一般被写进这个系列的都是有问题的,不是颗粒有问题就是主控有问题,比如说颗粒就换黑片、白片,主控换成容易掉盘的那种,这会对硬盘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还有就是性能非常垃圾的那种,也不建议购买。
目前来说,QLC硬盘就是不太行,因为售价对比一些比较好的主流TLC固态并没有优势,所以目前QLC就是缺点。
还有一些并不是那么垃圾的固态我暂时没有放进去,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放进去,这个到时候看看反馈,如果确实有必要那就加进去吧。
所谓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对于主流消费级固态来说,并不存在永远的好固态,我们需要随时做好某一款声名显赫的固态口碑黯然崩塌的心理准备,因为像固态硬盘换颗粒、主控、方案是常有的事,而有些厂商会偷换这些东西(点名x士顿),为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就机械硬盘来说,就SMR机械硬盘以及那些品控不太好的型号不建议购买,但是笔记本端2.5英寸的机械硬盘大部分都是SMR了。
机械硬盘分CMR和SMR,但是都算在PMR里面,也就是说商家宣传PMR和卖SMR是不冲突的,我们还是得认准CMR。
简单来看,CMR就是没有缺点的那种,但是SMR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所以不值得考虑。
对于低容量款机械硬盘来说,只需要认准一个点——缓存小,就目前来说小容量款(4TB以下)这里凡是128MB缓存、256MB缓存的那都是SMR机械硬盘,都可以绕过去。
有两款得单独说,东芝P300品控很差,东西质量不咋好;西数黑盘纯属智商税,性能不出色但是价格贼贵。
还有就是请时刻警惕“新xTB”的那种盘,据我观察不管是西数、希捷、东芝这些厂商,都开始玩这种花样了,一些新品比如说西数蓝盘、紫盘,东芝P300的所谓新款就是SMR硬盘,原本老款是CMR机械硬盘结果新款就变SMR硬盘了,所以如果以后哪个分支又出了所谓的“新xTB”,一定要谨慎
关于监控硬盘,虽然很多监控硬盘说是5900转,但是机械硬盘的速度不能单纯的看转速,还要看存储密度,单纯看转速是很片面的,很多监控盘的实际读写性能也不弱于主流7200转的机械,也可以达到主流的100MB/S以上的读写,就不用多担心这方面的影响了。
以下是正式指南,希望能够帮到你们,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基本上没有坑可踩的产品,跟着我走基本上不会亏。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铠侠RC20、西数SN570、闪迪游戏高速版这种档次是首先被考虑的,因为这个系列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低,500GB大概400块钱左右,1TB大概650块钱左右,比较亲民。
英睿达P3 Plus也是一款值得考虑的入门级PCIe4.0固态硬盘,而且最近恰逢双十一,1TB款售价仅为499,顺序读写可以达到5000MB/s和3600MB/s,并且有官方提供5年质保,可以用来当仓库盘以及给笔记本拓展升级使用,在进行游戏或者素材读取的时候明显比机械硬盘更快,有需要更大容量的也可以单独更选大容量版本,写入速度也会更快。
致钛Ti Plus5000是目前主推的型号之一,这是从颗粒到主控全国产的固态硬盘,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我之前也做过一个致钛Ti Plus5000的评测:
性能不错、质量也不错,性价比高、发热小,所以推荐度还是非常高的,笔记本可以首先考虑这个。
铠侠RC20是目前铠侠的主流型号之一,目前有500GB/1TB/2TB版本。由于长期以来售价都不高,所以活跃在推荐榜上,缺点是写入质保相对较低,发热略大。
SN570是目前西数中端固态,是接替当初SN550的型号,性能达到主流水准,但这是一款全盘SLC的产品,缓外写入相对较差,属于是和铠侠RC20相对的产品,温度比RC20低,价格略高一点
西数SN570和闪迪高速升级版是马甲关系,西数收购了闪迪,所以对应产品的方案被拿走了,两个是一样的产品,只不过挂牌不同
中高端固态有铠侠RD20、西数SN770、闪迪游戏高性能版,这些其实日常使用方面对比上面的中端固态没有什么明显提升,只是花钱买理论性能提升以及更大容量款。这些中高端固态的发热都不小,所以最好是有散热片。
讲道理,我建议这个系列从1TB容量开始考虑,因为我觉得512GB级别的容量根本不需要考虑这种固态,因为性价比不高。
单说名字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其实它和SN750是马甲关系,可以说这其实就是SN750,目前其他所有中高端固态均不如这款。
铠侠RD20是目前铠侠当家的中高端固态,其实我更喜欢RC20,RD20就只是顺序读写更快,日常使用用不出区别
西数SN770是SN750的续作,可惜仅仅只有峰值性能超过了SN750,其他的全部都不如,不过考虑到现在中高端很多都在摆烂,SN770好歹没有大病而且也是原厂固态,而且有时候促销价可以来到699,所以也还算可以购买
浦科特M10eGN是浦科特对应SN770的产品,也是一个无缓方案的硬盘,其实在以前浦科特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固态厂了,只不过这两代缺少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M10eGN的促销价格能下到659,也可以购买
高端产品有镁光3400(P5 Plus)、傲腾905P、西数SN850、铠侠SE10系列。这个系列价格偏贵,适合高预算用户考虑。
首先是西数的SN850,三星固态跌下神坛之后要找最好那就是西数的SN850了,不过目前SN850迎来了更新,叫SN850X,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英睿达P5 Plus也是一个不错的固态,性价比相对会高一些,性能比SN850、980 Pro之类的低一级,不过也速度是很快了,这款固态有一个OEM版本叫镁光3400,被大量用在主流笔记本上,这是目前性价比和质量综合起来最好的固态了
铠侠SE是目前铠侠最高端的产品,用来对位SN850的,性能也还不错,促销价看起来也挺好,就是发热有些大,主板有散热马甲可以买
傲腾900P、905P算是目前4K随机性能最强的系列,类似的还有P4800X,甚至已经更新到PCIe4.0的P5800X了,这个系列我觉得不适合普通人考虑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用不出它的提升,它对普通人来说存在的价值就是方便富豪秀财富,而对于密集写入型应用来说,它会有着明显强于其他消费级固态的性能。
三星其实也有着PM1735之类的顶级固态硬盘,甚至还有983ZET这种SLC固态,我觉得它们和傲腾系列一样,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考虑,适合用在部分专业用途以及富豪秀财富的场合。
这种固态很难用的出相比于普通消费级的明显提升,而它们的定价、品牌则决定了它们的适用场合。
对于低容量款(相对)来说比较好选,因为就那几个固定的型号都不错。下面我将给你们规避SMR型号,找出那些可选的CMR机械硬盘以及没有出现大规模问题的机械硬盘
8TB/10TB可以考虑西数HC320/HC330、希捷酷鹰系列,淘宝要买的话可以在梵多买,因为这是西数的代理
其实我也没放弃笔记本用户,笔记本这边CMR机械硬盘虽然几乎要灭绝了,但是还是有部分留存,这里也找几个出来。
这是唯一一款2TB的CMR机械硬盘,买一块少一块,笔记本端没有更大容量的CMR机械硬盘了。但是要注意这款机械硬盘是9.5mm厚,而上面西数的则是7mm厚度,一定要确认你的安装环境允许才买这款。
由于是稀缺货,所以售价略高了,甚至已经接近1TB的SSD了,如果我选的话我肯定选SSD,因为也就贵一百多块钱,但是速度和静音都是吊打机械硬盘的。
如果觉得有用、有趣,可以给这篇文章点赞、收藏,当然关注一下我是最好的,我每年都会拿出分量很重的奖品奖励那些舍得给赞的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