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香木这事儿你要换个思路想:人家是显卡厂家里 CPU 做得最好的,也是 CPU 厂家里显卡做得最好的……
比如说,你能进FLAG,我只能擦皮鞋;你不光在FLAG玩高端的比我强,甚至就是拿起擦皮鞋那套工具,你都比我麻利——我半小时擦不好一双鞋,还弄的自己手上脸上到处都是黑油;你五分钟就把皮鞋擦的锃明瓦亮。
因为不划算。你来擦一天皮鞋,挣的钱的确可能是我的6倍。但如果你老老实实在FLAG工作,每天挣的钱反而可能是我的10倍。
因为同样的时间,你从事高端工作,挣来的钱比你干擦皮鞋之类粗笨活可多的太多了。
换句话说,虽然你擦皮鞋更快更好;但为了擦皮鞋你还是得付出时间,你因此损失的“机会成本”可比掏钱请人擦皮鞋多多了。
类似的,intel的产品能从性能到稳定性再到发热耗电都可以盖AMD一条街;但为此它就必须雇佣每个领域最顶尖的专业人才、走最苛刻的研发测试流程,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反之,AMD专攻低端市场,不求面面俱到,z发热大风扇噪音大?无所谓,便宜千把块玩上最新游戏了你还嚷嚷啥?
不仅如此,intel可以标榜自己是专业产品,像AMD那样玩热得快岂不砸自己招牌?
反之,AMD用户才不在乎热不热得快呢,价格便宜性能又足,别的方面付出点岂不正常?
如此一来,intel就和AMD之间产生了“比较优势”,使得intel宁可拱手让出一部分市场,从而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而AMD也很默契的专攻这部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竞争”……
如果你有心的话,就会发现,sony有个子品牌叫VAIO,Intel的低端CPU叫赛扬,为了对抗京东淘宝又搞了个天猫……
很简单,给普通人擦皮鞋和为富豪擦皮鞋都是不一样的,都同样有服务品质差异——说的更难听点:哪怕“聪明蛋”沦落到和“笨蛋”一起擦皮鞋,前者一天都能挣来更多钱。
如果一家会所同时为工薪阶层和富豪服务,那么它的生意就很难做好:富豪觉得它不上档次,工薪阶层嫌它贵……
当它尝试进军某个“细分领域”时,往往不舍得使用自己的主品牌——这样容易造成定位模糊,损害品牌价值。无论是把平民品牌奢侈化了、还是奢侈品牌平民化了,都是损失。
Intel的定位和AMD不同,后者的定位是廉价、DIY,前者定位是专业、高性能。
因此,AMD动不动就喜欢做个“高端货”和Intel比一比;但最终还是会回到廉价/DIY品这个定位上——说白了就是沾沾Intel的“贵气”,就好像平民品牌也往往会用用奢侈元素一样。
同样的,一旦被AMD“屌丝逆袭”,Intel就必须奋力前赶,继续拉大差距。不然它的品牌定位就会被AMD“污染”——就好像买菜车统统自动挡大屏幕时,豪车往往会刻意避开这些元素,以免造成廉价感一样。
类似的,如果你是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你就很难拉下脸摆摊擦皮鞋坐苍蝇馆子吃饭了。
请注意,这两种解释并不形成竞争。它们同时起着作用,只是不同时期各自的贡献比例不太一样而已。
AMD线年,当时Athlon率先推出1GHZ以上的处理器,打的Intel招架不及,只好把奔腾三流水线极度延长、超频,然后起了个名字叫“奔腾四”。
草草推出的奔腾四成了业界最大的笑话,是“高频低能”的典型代表——1.2GHZ的奔腾四性能甚至还比不上900MHZ的奔腾三。
它先是强推昂贵的Rambus内存,当时128M字节的Rambus内存足够买一台中档PC的,性能却并不比当时的DDR/DDR2内存好上太多。
Intel还和Rambus签订了排他协议。大概来说就是“Intel必须用Rambus内存,Rambus内存除了Intel谁都不卖、谁都不给授权”——说白了就是
更险恶的是,过去的AMD CPU可以和Intel引脚兼容,使用同样的主板;Intel为了一举摁死AMD,还
,彻底限制了它的发挥。弄的这款任何方面都非常优秀的CPU落了个默默无闻;
不仅如此,Intel还试图在64位时代彻底掐断AMD的生命线位处理器安腾(Itanium)。
这款处理器采用IA64指令集,和过去的X86-32指令集不兼容;并且,这套指令集并不给AMD开放授权,使得它不可能造出兼容的64位CPU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Intel宣布自己不会研发任何X86-32兼容的64位CPU——整个业界,必须跟着我Intel的指挥棒,彻底抛弃32位指令集,拥抱64位的IA64。立刻!马上!
过去Intel领跑CPU频率、AMD低频高性能,只好“虚标频率”(比如把100MHZ的产品叫133pro)的情况成了历史。
2、Intel不让用主板芯片组,AMD就自己研发了一款芯片组,直接上了小型机用的EV6总线等诸多先进技术,把Intel的牙膏芯片组打的满地找牙。
3、Intel试图和Rambus独霸市场,AMD就和其它厂商联手推行DDR系列内存,虽然性能上有差距,但价格却比Rambus低了许多倍。
4、AMD推出了自己的Athlon64 CPU,这种CPU采用X86-64指令集,可以完美兼容过去的32位软件。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AMD这套组合拳差点把Intel当场KO(夸张),逼得Intel不得不撕毁和Rambus之间的协议,宁可给人家大笔补偿也得回来支持DDR;同时又勉强超频推出奔腾三1.13GHZ,试图抢回频率榜首位的位置,结果又因为严重缺陷不得不召回;之后再推出高频低能的奔腾四,砸了自己的口碑(因此之后
不得不启用了酷睿[core]这个商标,因为奔腾这块相当当的金字招牌被它自己砸了,成了低端货的代名词
甚至,Intel还不得不和AMD交叉授权,以便自己也能制造市场上已成气候的X86-64兼容CPU——
至于什么绝不研发兼容X86的64位CPU?我说过这话吗?说过啊?说过我把它吃了不行吗?
哪怕它昏招迭出、又实实在在吃了AMD威力十足的一套组合拳,对它来说至多也就是被打成了黄血,离濒死还有老大一截呢。
很快的,知耻而后勇的Intel卷土重来,core系列轻松夺回了自己的王冠,反而把AMD挤出了主流市场。
如果说Intel是拳王泰森,那么AMD就是霍利菲尔德。它的生存空间,是它一拳一脚硬生生从Intel嘴边抢过来的——没错,Intel同样上了牙,咬的AMD遍体鳞伤。
但AMD不仅站稳了,还反过来把它揍了个生活不能自理(都要拐回头找死对头AMD要AMD64指令集授权了不是生活不能自理是什么)。
那些说什么“AMD靠Intel施舍才活下去”的,纯粹是闭着眼睛胡扯八道。
到了2005年,急于击败AMD的Intel甚至把这个“摩尔定律”细化为“tick-tock战略”;其中,tick代表处理器制作工艺更新,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缩小芯片面积、能耗、发热量;而tock代表处理器架构升级,通过优化在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把芯片性能提到极致。一般tick是一年,tock又是一年。
对其它厂商来说,这嘀嗒声就好像冰冷的死亡倒计时一样——tick,你的制程落后了,不治将死;tock,你的架构设计跟不上了,再延误就会死……tick,你制程又落后了;tock,你架构又要升级了;tick,制程,tock,架构;tick,tock;tick,tock……越走越难,越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越多;但Intel这个偏执狂,居然真就这样一刻不停的滴答滴答走了三十多年!
细化为tick-tock,这实质上是被AMD撩拨起了凶性的Intel的宣战书:是的,我错了,我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战斗上,让你占了上风。来吧,现在我要认真了!
微软必须为IE开发卸载功能,允许用户不用”结束——不知道浏览器是啥的用户怎么可能会去卸载IE呢?何况微软还“处心积虑”的把操作系统功能和IE绑定,使得你卸载IE很多操作系统功能都没法用(熟悉Windows的用户都知道,它的目录浏览器叫explorer,而它的网页浏览器叫internet explorer:早年微软不想开发IE的卸载功能,托词之一就是internet explorer和桌面explorer功能相互融合,是不能单独卸载的)。
当你不专注于修炼内功,反而处心积虑想通过盘外招赢得胜利时,你自己的发展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Intel绞尽脑汁、为了阻止AMD活到64位时代而使出的诸多盘外招,使得AMD在64位时代赢在起跑线上、并让AMD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只要还在64位时代,只要x86_64指令集不被替代,AMD就总能从专利费上拿到一笔资金吊命,于是它就总有翻盘机会。
因此,Intel开始tick-tock战略之后,AMD果然跟不上Intel的节奏;但幸亏近年来摩尔定律已经失效,Intel自己也跑不动了,AMD这才趁机喘了口气;同时又有Intel周期性支付的x86_64指令集授权金;加上AMD自己足够争气,在Intel所不屑掺乎的游戏主机等领域获得大量订单,这才使得AMD虽摇摇欲坠、却总是不肯倒下。
一方面总的来说CPU上,intel技术领先AMD不少,但是AMD的CPU在中低端市场性价比比较高,价格比较便宜一些 (AMD的型号略乱= =)
2、AMD将撤销所有针对英特尔的投诉及诉讼3、达成为期五年的交叉授权协议
2000年,AMD向欧盟投诉,称英特尔利用其在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2005年6月,AMD向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起诉英特尔,称英特尔为了维持其在x86微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2005年,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认定英特尔反垄断罪名成立,英特尔接受裁决,但并不承认存在任何非法商业行为。2009年5月,欧盟裁定英特尔打压AMD罪名成立,对其处以10.6亿欧元罚款。2009年7月,英特尔向位于卢森堡的欧洲初审法院提起上诉。2009年11月,美国纽约州检察总长安德鲁·库默在特拉华州联邦法院对英特尔提起反垄断指控
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评价他们做得怎么样,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就像我前几年在用amd 5000+ hd4850,现在用L5420+gtx460一样,纯粹只是追求性价比,像我下一张卡就准备换hd7870或者gtx750ti,谁便宜就买谁,我没必要纠结他能不能活下去。
如果intel愿意放开x86授权,我觉得即使华为入场说不定都能占到一点市场份额。你永远无法想象cpu的利润有多高,8系酷睿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intel的暴利(同样的生产线%价格还不变,明显说明成本本身就很低)。何况amd并不是刚入场的新人,技术积累一大堆,即便再怎么比intel差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也没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