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霸乾坤常见的电脑显示器尺寸有19.5英寸、21英寸、22.1英寸、23英寸、24英寸、27英寸、29英寸、32英寸的。一般的公司的办公显示器都是21-27英寸之间,有游戏用途的常见的是24与27英寸。
VA面板,可细分为MVA与PVA两种。是现在高端液晶应用较多的面板类型,属于广视角面板。它属于8位面板,优点在于可视角度较大,方便多人同时观看屏幕,另外还拥有相对较高的对比度,其文字显示特别清晰,多用于中高端商用液晶显示器。VA面板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动态画面时,色彩衔接不太好,高速画面比较容易产生拖影现象,所以视频编辑用户需慎用VA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VA类面板也属于软屏,只要用手指轻触面板,显现梅花纹的是VA面板,出现水波纹的则是TN面板。VA面板是在中高端液晶显示器应用比较多的面板类型,富士通、三星、奇美电子、友达光电等面板企业均采用了这项面板技术。VA屏的特点是宽容度和对比度都更高,可达到3000:1的高对比度,画面中黑色和白色都更加纯净,且不会出现漏光等问题。
VA面板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响应时间方面,好在现在VA面板的响应时间已经大幅改善,可以低至6ms内,足够正常使用。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制作所于1995年发布的新一代液晶面板技术,1996年进入实用化量产阶段。之后经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历经Super-IPS、Advanced-Super IPS、到2004年推出最新一代IPS-Pro液晶面板技术。
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是液晶面板里的高端产品。而且相比PVA面板,采用了IPS屏的LCD电视机动态清晰度能够达到780线。而静态清晰度方面,按照720线的高清标准要求仍能达到高清。该面板技术增强了LCD电视的动态显示效果,在观看体育赛事、动作片等运动速度较快的节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画质。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
PLS属于三星出品的独家技术研发制造的面板。PLS的特性其实跟IPS相差无几,它具备了IPS特有的“硬屏”的特点:亮度佳、响应速度快,但是漏光率较高。对于PLS和IPS屏幕的对比,在可视角和亮度方面,PLS显示器还是比IPS要更好一些,所以评测中,便有PLS≥IPSMVA这种的排列顺序。
对于“硬屏”的缺点,主要是在漏光高方面,即使是三星原厂的产品也有这方面的缺陷。作为PLS的品牌选择,分为原厂和非原厂,原厂就是三星生产,而非原厂主要有AOC和飞利浦这两个品牌。这两者之间在价格方面落差很大。
TN面板,全称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显示屏屏幕的一种类型。由于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在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
四种面板类型各有优缺点,综合来看,TN面板在画质和可视角度方面,对于要求稍高的用户就完全不能接受,但是其低廉的售价以及为数不多的优点依然是不少用户的选择。不过更多用户还是会选择是VA、PLS以及IPS面板的显示器。
屏幕分辨率是指纵横向上的像素点数,单位是px。屏幕分辨率确定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多少信息的设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来衡量。就相同大小的屏幕而言,当屏幕分辨率低时(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显示的像素少,单个像素尺寸比较大。屏幕分辨率高时(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显示的像素多,单个像素尺寸比较小。
显示分辨率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像素个数,分辨率160×128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数为160个,垂直方向像素数128个。屏幕尺寸一样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就越精细和细腻。
即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采用70Hz以上的刷新频率时才能基本消除闪烁,显示器最好稳定工作在允许的最高频率下,一般是85Hz。
色域其实也可以叫做色彩空间(Color Space),而域有是一个数学概念,可以更好的说明色彩是有一定的范围。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颜色的总和。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某个完全的子集。颜色子集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来精确地代表一种给定的情况,例如一个给定的空间或是某个输出装置的呈色范围。色域是显示器屏幕所能够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在现实世界中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该色域空间中包含了人眼所能见到的所有颜色。
CIE国际照明协会为了更好的让用户轻易的理解色域,制定了一个用于描述色域的方法,那就是CIE-xy色度图。在这个坐标系中,各种显示设备能表现的色域范围用RGB(红、绿、蓝)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种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
sRGB色域是微软和HP在1996年共同开发的色彩空间,也是目前的微软旗下的Windows系统和众多原生软件默认支持的色彩空间。
NTSC色域是NTSC电视标准下的色彩空间,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他们所推出的NTSC电视标准是一套广播电视传输协议,被运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广播电视系统中。当然这也就意味着,NTSC色彩空间更多被运用在电视行业。
Adobe RGB是专业软件生产商Adobe在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初衷是为了同时囊括sRGB(电脑常用的色彩空间)和CMYK(印刷常用的色彩空间),这样拍出的数码照片不仅能在电脑上正常显示和编辑,也能印刷出颜色无损而正确的相片。Adobe RGB相比sRGB囊括的色彩范围更广,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因此在专业的摄影和后期领域被广泛使用。
通过下图可以得知,Adobe RGB的色域几乎和NTSC1953年标准比较相近一些,而sRGB所能表示的色彩最少,sRGB色彩空间范围要小于前两者,近似相当于 sRGB ≈ 72% NTSC,Adobe RGB≈95% NTSC,不过sRGB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色彩空间,大多数的显示器,都只支持sRGB的色域范围。AdobeRGB相比sRGB,能表示出更加细腻的青色和绿色,而NTSC的色域范围是最广的。
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针对修图的人,可以多关注Adobe RGB数值;
sRGB色域的标准是针对计算机外部设备提出的定义,那么对于普通工作、或者日常打印的话,买sRGB色域的设备就可以了;
NTSC作为电视标准,也是三者中色域最广的,那么显示器用户中的电影爱好者就可以主要参考它的数值。
色准也叫作ΔE,是专业显示器上非常重要的参考数值。它的意思是指某个显示设备显示的效果与标准色彩之间的差距。这个标准色彩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进行生成的。显然,这个差距(ΔE)越小越好。ΔE越小,显示的色彩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就越小,显示的色彩就越准。
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所以虽然都是响应时间(黑白、灰阶),但所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基本都表示了一块屏幕的反应速度的快慢。
(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显示器能显示器的帧数还需要根据显示器的刷新率的上限来看。)
通俗点说,响应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显示器画面变换的过程是否干净利落脆,拖影是否会严重。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来说,显示器响应时间自然越短越好,所以目前标榜游戏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基本上为2ms-5ms,而高端一点显示器的基本都在1ms。杜绝拖尾,提高动态画面的反应速度和流畅性。
我们会发现,刷新率和响应时间都会照成画面的拖影,但其实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刷新率造成的是人眼视觉系统上的拖影,而响应时间则是显示器面板上的“原生”拖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