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羽翼之嗜血公主屏幕有许多种参数,每种参数都会影响最终屏幕的显示效果,这里简单归纳一下。
通俗来说,色域就是说这块屏幕“红能到多红、绿能到多绿”,玩家们爱说XX屏幕是72%NTSC,其中NTSC就是某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规定的色彩空间下,该屏幕的色域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按照面积百分比其实不算很准确,因为有些屏幕色域是“偏了”点,实际覆盖的面积只是因为不重合而显得小了些,不过这样称呼比较简单记忆和比较,所以还是沿用了下来。
显示模式玩家也喜欢称为屏幕材质,可分为VA屏、TN屏和IPS广视角屏系列。由于IPS具有专利技术,屏幕厂商为了避开专利,纷纷开发了类似的广视角技术,具体来说友达的是AHVA,三星的是PLS,京东方为ADS,奇美为AAS,大体都差不多。笔记本现在大多为IPS系列,可视角大了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屏幕距离较近,TN屏可能需要频繁翻动笔记本转轴。
TN屏中也有可视角比较大的好屏幕,但是目前笔记本市场中大多是低端TN,可视角仅为45/45/15/30,任何角度下可能都无法保证屏幕每个地方显示的颜色是统一的,因为上下可视角实在是太小了,个人认为上下可视角至少得是50/50以上才算能用。
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一般屏幕参数中的亮度是它能达到的最大亮度。笔记本中,亮度普遍在300nit以上,低于这个值的屏幕通常不是好屏。
谈到亮度,就得说一下调光的方式,现在有两种,PWM调光和非PWM调光,使用PWM调光的屏幕在极低亮度下会有频闪的感觉,长时间看这种屏幕会让眼睛劳累。具体怎么区别,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现在有不少屏幕都是PWM调光的,想要避免眼睛难受的话还是尽量别用太低的亮度使用。
也叫色阶,这个是区分屏幕显示颜色精细度的指标。通俗来说,就是色域规定了色彩空间有多大,而色阶决定了这个空间里色彩的“密度”有多大,越密则屏幕显示的越精确。一般我们说6bit、8bit屏,指的就是这个,6bit是说一个颜色可以用6位的2进制数字来表示,RGB共3种,总共可显示的颜色数量为2^(6*3)=262144=262K,8bit对应的则是16.7M。
区别色阶可以用一个渐变的图像来显示,色彩数越大的屏幕,图像显示的越顺滑,反之则是有明显的层次感。
有些屏幕会标注一个PRC,比如6bit+prc,然后写个色彩数16.2M,看起来好像是跟8bit差不多了,实际上这是靠抖动上去的更多色彩数,观感上还是和原生的8bit有一些差距。市面上便宜的标注为10bit的屏,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镜面屏表面光滑,这可以让屏幕显示的画面更通透,亮度也容易做的更高。然而使用中却容易遇到这些问题:
如果背面有一个光源,那么屏幕上就会有明显的反光,而且其他背景也会隐约可见;
贴近了看,背后的亮光处都会有明显的影子,使用的智能阅读台灯也会清晰可见;
俯视角看屏幕,键盘面也会投影出来,也就是说各个角度下,用镜面屏可能都会遇到反射屋内环境的画面,除非环境中亮度很低,距离屏幕很远。但这种环境下,使用电脑会容易劳累。
雾面屏的表面是粗糙的,这使得周围环境光线到了屏幕上会发生漫反射,加上这款阅读台灯的三段调光设计,降低了中间的亮度输出,保证了笔记本屏幕的反射光是均匀的,于是反光就不太明显了。使用笔记本时,屏幕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光,搭配一个专门供屏幕使用的阅读台灯,可以减少相对的视觉疲劳,图中使用的为BenQ WiT Genie,多种亮度和色温可调节,还可以使用自动模式让台灯自适应环境,减少长期对着笔记本屏幕对眼睛带来的损伤。
总的来看,个人倾向于选择雾面屏,在外不怕强光直射,在内还可以搭配阅读台灯使用。
大家很常见的一个参数了,就是这块屏幕有多少个像素点,1080P就是1920*1080,4K则是3840*2160。像素点越多,屏幕显示的越精细,这里的精细和刚才色阶的精细不是一个维度,分辨率是展示画面有多少细节,色阶是让画面里的颜色变化更精确。
和分辨率有关的一个参数是ppi,指的是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目。超高的ppi一般会称为视网膜屏幕,现在很多人喜欢追求这个显示效果。
顾名思义,就是屏幕显示某个画面时需要的反应时间,也可以叫响应延迟。由于液晶面板的特性,响应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IPS屏幕,通常会很大,这种屏幕在使用中会有拖影的感觉。厂商标注这个参数时有两类,黑白响应时间(tr+td)和灰阶响应时间(GTG),由于黑白算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响应时间数值上会较大,所以厂商喜欢用GTG来表征。
屏幕每秒钟能够显示画面的数量称为刷新率。刷新率越高,动态的画面越连贯。以前受限于面板的特性,刷新率一直停留在60Hz,近些年厂商开始尝试高刷新率的屏幕,称之为“电竞屏”。
这类屏幕刷新率在120/144Hz以上,相比普通屏幕高了一倍以上,实际玩家在玩一些高帧数的对战游戏中,电竞屏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它会让玩家的反应速度更快,操作更连贯。
注意,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没关系,前者是固有的数据传输更新,后者是液晶分子的转变特性,刷新率影响的是单位时间有多少张图片可以显示出来,响应时间影响的是这个画面啥时候才能显示完毕。截取某一个时间点来看,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多个已刷新的画面因为响应延迟而叠加的结果。运动中的画面,刷新率高使得画面连贯,而响应时间高会使得画面拖影大(反过来就是清晰)。
现在绝大多数笔记本屏幕为TFT-LCD屏,有些是IGZO屏,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新品,OLED屏。OLED是自发光,全黑就是全黑,这就导致它的对比度可以做到很大。除此以外,OLED屏幕的色域也非常好,能达到100%NTSC广色域水平。不过目前OLED的笔记本太少,都是13.3寸的,大一点的尺寸没有,比较遗憾。
也叫色准(DeltaE),这个参数是具体到某块屏幕才会有的指标,同一型号不同批次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色准决定了这块屏幕显示色彩时和真实场景颜色的偏差有多大,DeltaE越小,屏幕显示的色彩越真实。高端的显示器都会提到这个参数,不过具体到某块屏幕上还是有误差的。为了保证色准足够好,一般玩家会使用校色仪来校准屏幕,校准后的显示效果一般都会好不少。
顾名思义,一块屏幕,可能不同区域的亮度会有不同,这个差异就是亮度均匀性。有些玩家说的IPS漏光问题,其实就算在这里,在最低亮度下,IPS由于其特性,在组装过程中如果遇到屏幕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亮度也会出现不均匀,受力过大时,就显示出漏光的效果。
高端显示器也会保证色彩的均匀性,但普通显示器就比较难说了,笔记本中如果出现了这类情况,不妨试试松松屏幕边框,有可能会减轻漏光的问题。
基本上屏幕的参数就这些,如果你想了解具体哪些屏幕好坏,可以百度“屏库网”,这里面有很多液晶面板的详细参数。
这是环境比较暗的情况下,屏幕看起来偏冷,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刺眼,整体的使用体验就不会特别好。前面有提到背景光源对屏幕的影响。
开启阅读台灯自动调节模式后,环境光偏向于自然色调,屏幕显示的内容就柔和了一些,起到了缓和对比差的作用。如果不选择使用偏向于自然光的智能模式,也可以调节多种冷暖色调,根据个人实际屏幕色彩需求调节,营造良好的光线环境对屏幕的体验也是大有帮助的。
PS:我们评测室做过2期有关屏幕的科普,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最后会有一些挑选屏幕的建议
楼上一派胡言,水果的r屏就只是个分辨率高的IPS屏而已,居然还单独归类。
先从最容易理解的分辨率讲起目前主流分辨率正在从1366x768过渡到1920x1080,2K、4K屏幕也在逐渐增加。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或者更精细的内容。
然后是屏幕材质(OLED单独作为一类暂且不谈),根据液晶分子排布规则可以分成TN和IPS类(IPS、ADS、PLS、AFFS)。一般而言,TN具有响应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大部分低端TN屏的色域、可视角度都不佳;而IPS类则具有可视角度高、对比度高的优点,但是响应时间比TN要长(可能造成拖影),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漏光。
面板背光:早期的CCFL因为功耗和环保问题已经全部淘汰,现在WLED是应用最广泛的背光源,廉价而且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更高端的有RGB-LED,能提供高精度的色准和更广的色域,不过由于成本高昂目前已经停产。
信号接口: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从LVDS到eDP的过渡,后者能提供更高带宽,支持高分辨率。
最常见的是NTSC,讨论色域面积的时候一般用这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讨论sRGB、AdobeRGB的覆盖率。色域面积大的不一定覆盖率就高。
ΔE能够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量化为一个数值,它能够准确地反映显示器表现色彩的准确性,因此其数值越小越好,分数越高说明色彩越失线,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的差异;
在3.2到6.5之间,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可以辨别其不同,但普通人是观察不到其中的差异的;
灰阶深度:屏幕能表现色彩的数量。从理论上来说,(同样色域内)色彩的数量越多,区分得就越精细,表现得就越准确。
调光方式:笔记本的屏幕背光基本都是白光LED,这个没的选择。目前对W-LED的调光方式主要有PWM和DC,后者为不闪屏。这个东西事关眼睛健康,所以我列为最重要的一项。优先选择DC调光或者高频PWM调光的屏幕,最好不选低频PWM调光屏幕。
分辨率:这个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分辨率越高越好。现在Win10和大多数常用软件对hidpi的支持已经很好了,系统里调节文字比例大小即可;不过还是会有些老软件支持的不好,看个人取舍吧。至于尺寸就各有所爱了。
面板类型:没有特殊需求(比如要上120HZ游戏屏)的话,能选IPS(包括PLS、AHVA、ADS等各种别名)就不选TN;VA面板笔记本上用的很少。
颜色数:目前主要有6位面板、6位抖8位面板、原生8位面板,越高越好(6位面板26万色,8位面板1670万色)。其实颜色数和面板类型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TN屏大多是6位或6位抖8位,而IPS面板一般是6位抖8位或原生8位。最好的10位面板因为成本太高已经停产了。
色域。色域太低(比如只有45%NTSC)的不要选,会分不清暗处细节;建议至少60%NTSC起步,对大多数人来说72%NTSC最合适(基本100%覆盖常用的sRGB色域)。更高的广色域屏适用于专业领域(比如图形、视频处理等),一般需要软件、显卡和较色器支持,不然会颜色失真,所以视个人情况选择。
屏幕尺寸、镜面雾面:这个萝卜青菜吧。镜面屏效果同等情况下略好一点点,但是反光严重。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哪怕是同一笔记本型号的不同批次机型,选用的屏幕型号都可能不一样;自己笔记本的屏幕型号可以用AIDA64查询到。关于不同笔记本屏幕的评测,可以上NotebookCheck网站查询(英文版信息更全面);他们网站也有相应屏幕的较色文件下载。屏幕型号的详细具体参数可以上屏库查询。
Notebookcheck评测过最出色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可以参考。现在的笔记本一般都是可以更换同尺寸屏幕的,可以把自己的差屏更换成好屏;不过会有具体尺寸、接口、屏线、固定方式甚至软件限制,建议事先查找好网上的经验或咨询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