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魅王爷淡定妃接到中奖短信不知道线问问 交通违法信息不方便查询?以后在社区、商场就能自助查
2月28日,济南市公安局公布了《济南市公安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利民四十二条新举措》,主要包括防诈骗、开通防电信诈骗咨询电话,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户政改革、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绿色网吧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济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督导检查,让这些便民利民新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摆在文件上。
为方便学员就近考试,公安交警车管部门将依托“驾驶人考试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逐步将科目一理论考试工作下放至符合标准的各区、县(市)交警部门考场,实现考试过程音视频全程监控,对存在问题的考场、人员可实现远程停止考试。
公安交警车管部门通过调研全市驾校资质、场地规模、师资力量、培训能力以及车辆数量等,严格核定各驾校招生数量。下一步,将公示全市50家驾校的师资力量、场地设置、学员评价等信息,方便学员自主选择驾校,并根据驾校合格率调整考试预约人数,通过网上车管所向社会及时公布预约人数,防止学员积压,学员可以在车管部门的网站上查到相关信息,解决报名难、上车难、考试难等问题。
完善“考试排序”软件功能,按照查体报名时间的先后自动预约,保障学员合法权益,杜绝人为操作考试时间问题的发生。
2007年济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推出小型机动车注册自编预选号措施,市民通过“网上车管所”自主选择机动车号牌。2012年,将继续扩大自编预选号机动车的种类,将“三小车辆”(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纳入自编预选号系统。
公安交警车管部门在全市偏远地区开展“车管服务赶大集”活动,利用3辆专用车管流动服务车,深入济南市偏远地区,为群众提供车驾管服务,同时与邮政合作,2012年将在历城区各乡镇全面推广建立便民服务站,完善邮政车管联络员工作机制。
公安交警部门将整合和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建设交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研发应用短信告知平台,在车主和驾驶人提供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将临界、逾期检审及车辆交通违法情况及时告知驾驶人或车主。同时,拓展声讯服务平台服务,提供常见、共性问题语音答复和车辆交通违法信息、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等自助查询服务。
同时,试行在大型社区、商场、机场、车站等场所应用交通管理自助服务机,提供车驾管业务查询、交通违法信息查询、预约补换领驾驶证、交通安全宣传等服务。
济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自去年年底在车管所、车辆检测线和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安装启用了32部银行POS机,方便群众现场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年内,将在进一步增加POS机安装范围和数量的基础上,利用济南交警互联网站,建设交通违法自助处理平台,实现交通违法网上自助缴费。
目前,济南市共建有公交专用道(含BRT)19条,为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年内将在改造后达到设置条件的阳光新路、经七路、泺源大街、和平路等道路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占用公交车道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
主次干道网络以外的支路、窄巷、小街以及便道等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作为城市道路路网的“毛细血管”系统,在减轻主次干道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交警部门今年将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整治,对趵突泉社区等11处社区和部分支路、街巷实施交通循环改造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次干道、支路和小区街道、背街小巷的利用率,均衡路网负荷。
公安交警车管部门将在全市销售量大、管理规范的汽车销售4S店试点开展汽车品牌专卖店办理车辆检验工作,试行由4S店对本品牌小型、微型非营运运载客汽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车主在维修保养的同时即可完成车辆的检测工作,实现车辆安全检验与维修保养一体化,积极推行一站式综合检验保养服务。
开通“防电信诈骗咨询电话”遇到“大忽悠”,不妨拨打66666110甄别一下
3月1日起,济南市公安局开通24小时“防电信诈骗咨询电线,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甄别诈骗信息,挽回市民的经济损失。
而在2月28日11点半,102路公交车上的市民陈女士已经收到一则短信:近期我市电信诈骗活动突出,提醒广大市民加强自身防范。如收到可疑电线,济南警方全力为您服务。落款是济南市公安局。陈女士与身边朋友谈论起这条短信,感觉很温馨,她告诉记者,“以前经常收到中奖诈骗的短信,虽然自己没上过当,可看到这条信息,还是觉得很有警示作用。”陈女士收到这条短信,是济南市公安局指挥部在每日、每周、每月定期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将一段时间内的高发案件、重要警情的特点性质,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给广大市民,引导群众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近年来,利用手机、电话和网络等通讯手段实施的短信诈骗犯罪活动十分突出。为此,济南市警方开通了24小时“防电信诈骗咨询电线。热线值班人员在为市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定期汇总接报信息,及时通过公安服务在线、公安微博和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将每周从接报线索中梳理出的涉案手机号码、银行账户等,交由网警、技侦、经侦等进行排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