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婊司令◎“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启动,首站走进奎文孙家社区◎十多个行业的志愿者到场参加,设摊为群众解惑答疑
8月30日下午,一场雨刷新了蔚蓝的天空,在凉爽的秋风中,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潍坊第四届社区文化节、奎文区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首站在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启动。本报在现场设置的记者咨询台、各类便民服务台以及活动当晚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参与,现场十分热闹。
“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报业集团主办,奎文区委宣传部、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潍坊晚报、大虞街办承办,世纪环球中心、中信银行潍坊分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民康医药协办。
8月30日下午2时30分,“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开始,当天共有来自医疗、法律等10多个行业的志愿者义务参加,现场为广大市民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渴望健康长寿已成当今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潍坊眼科医院在现场设立的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
潍坊眼科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带来了最先进的检查仪器并发放了100张免费义诊卡。从检查结果来看,白内障依然是困扰老年人视力的主要疾病,所幸多数对视力的影响还不是很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给老人在检查表上列明了注意事项,一旦发现视力影响生活,可以持检查表和优惠卡直接到医院做手术。潍坊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员们当天得到消息后,自发组织来到现场,虽然他们还是学生,但对血压测量、疾病预防宣传非常在行。
此外,来自民康医药公司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为居民提供自己的特色服务。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要学会理财,俗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中信银行潍坊分行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居民讲解理财方案,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受益匪浅。前来参加活动的李秀芹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懂得节约,她儿子就是标准的“月光族”,她回家一定要将理财理念教给儿子。
便民服务台邀请到了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鞠新萌、唐言,他们在处理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经验丰富。在现场,不少居民就自己关心的事宜咨询律师。孙家社区居民李先生半年前借给朋友魏某30万元,对方拿到钱后就失去了联系。对此,鞠律师表示,可以查询银行的交易记录当做借款证据,李先生可以向法院起诉魏某。
在活动现场,100份《潍坊晚报》免费发放给居民,订阅全年《潍坊晚报》,还可获赠一箱价值50元的调味礼盒。潍坊晚报便民服务中心96663热线在现场也设立了咨询台,“除了接听新闻线索外,管道疏通、专业除虫、电脑维修、家庭保洁等服务项目,只需拨打96663便民热线,我们就会帮市民联系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报在现场设置的记者咨询台也受到居民热捧,纷纷将自己的高兴事、烦恼事、紧要事和记者分享。
当晚7时30分,专场演出在欢快的舞蹈《给心放个假》中拉开序幕,这个节目是王兆香等老人自己排练的,她们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她们在舞台上激情飞扬,热情奔放,充分展现了社区老人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晚会第三个节目的表演者庞崇波在潍坊曲艺界小有名气。一只蚂蚁遇到一头大象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潍县话快板《小蚁秧》,赢得了观众阵阵叫好。演出在歌伴舞《今夜无眠》中结束,这首歌唱出了全场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将整场晚会推向高潮。
本次演出历时1小时30分钟,节目全部由奎文区大虞街道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参演人员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奎文大虞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虞街道计划自5月中旬至10月中旬安排60场演出,现已演出30场次。目的是通过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参与方式,走出一条街道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满意的新路子。他们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消费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使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在演出现场,主持人还安排了抽奖环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报业集团和奎文区委宣传部、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的有关领导上台抽出了幸运观众,奖品由中信银行潍坊分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民康医药等单位提供。
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68岁的孙祥德老人,每天都要到社区文化室里走一走,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里,我快乐,我仿佛年轻了许多,还长了见识!”孙祥德老人只是奎文区开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8月30日,记者从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获悉,今年以来,奎文区组建了公益电影放映队、合唱队、舞蹈队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和文化队伍,让文化与群众“零距离”,使广大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用先进文化引领新风尚,引领社会和谐。
记者获悉,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以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打造文化奎文为目标,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总抓手,突出抓好了全区农家书屋、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数字化公益电影放映、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播电视村村通“五大工程”建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以图书馆为例,实现了三个“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即: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采用先进的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开展自助借还图书服务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建有中高端视听欣赏室和专业音乐欣赏区的公共图书馆;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率先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馆覆盖的公共图书馆。现有持证读者4265人,年接待读者7.5万余人次,年书刊外借达10.4万余册次,较好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