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仙尊本文为ThinkPad P15 Gen 2和P17 Gen 2对比评测连载的第三篇,全文8500余字50张图片,中文版在首发,英文版将稍后在发布,分为以下章节: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瑰意琦行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在之前的笔电评测文章中笔者多次说过:作为一台笔电,有着靓丽的外观当然是很有排面,但在开机运行之后,其屏幕才是面对用户的首当其冲,这才是笔电真正的“排面”----因为这是电脑人机交互面向用户最主要的输出部分!
至于电脑人机交互面向用户最主要的输入部分,当然是键盘鼠标了,对于ThinkPad来说、对于现在的ThinkPad来说、对于作为ThinkPad资深用户的笔者来说,P15G2和P17G2的键盘鼠标,已经不想多说,在笔者之前多篇ThinkPad笔电的评测文章中已经说够了。
P15G2官方可选的15.6英寸屏幕有四种:FHD分辨率有亮度300尼特、500尼特各一种,UHD分辨率有亮度600尼特、400尼特各一种。其中UHD分辨率亮度为400尼特的是触摸屏,会带来厚度和重量的增加。笔者测试的这台P15G2,选择的是亮度最高600尼特的UHD屏幕。P17G2官方可选的17.3英寸的屏幕只有两种:FHD分辨率亮度为300尼特,UHD分辨率亮度为500尼特。笔者测试的P17G2,也自然毫不犹豫选择的是UHD屏幕。
在业界权威屏幕信息网站屏库()查询,结果如下:此台P15G2使用的屏幕MNF601EA1-1,为华星光电(CSOT)出品,2021年录入信息,产品代码为CSO1500,面板为LTPS TFT-LCD液晶模组,使用WLED背光,但标注的最高亮度为500尼特HDR500,这和P15G2官方标注的600尼特HDR400存在差异,实际如何有待下文实测。此台P17G2使用的屏幕NE173QUM-N42,为京东方(BOE)出品,2019年录入信息,面板为a-Si TFT-LCD液晶模组,使用WLED背光寿命可达15000小时,标注最高亮度为500尼特HDR400,和P17G2官方标注无差异。
亮度和对比度(Brightness and Contrast):两者的亮度和对比度分别如下:P15G2的亮度最大值为582.5尼特,低于官方标称的600尼特,但绝对值是属于高亮度;P17G2的亮度最大值为470.7尼特,低于官方标称的500尼特,绝对值也属于高亮度;P15G2实测对比度在最高亮度时为1320:1,高于官方标称的1200:1,很好;P17G2实测对比度在最高亮度时为1140:1,高于官方标称的1000:1,不错;以上实测亮度和对比度,虽然亮度没有达到官方标称,但依然属于当下优秀屏幕。色调响应(Tone Response):P15G2色调响应曲线和显示伽马(显示光度)2.1几乎完全重复,很优秀;P17G2色调响应曲线表现稍差,和显示伽马(显示光度)2.2有着0.01的偏离度,很优秀;P15G2灰阶在20~80%范围内差距很小,在6690至6620开尔文之间;P17G2灰阶在20~80%范围内差距很小,在6950至6800开尔文之间;
屏幕的均匀性(Screen Uniformitu):色彩均匀性(Color Uniformitu):P15G2在亮度最高时出现的最高Delta E值为5.7,右中部亮度最高,中上部最暗;P17G2在亮度最高时出现的最高Delta E值为6.6,右上部亮度最高,左下和中下部最暗;总体来说,两者屏幕的色彩均匀性还不错,但P15G2稍好于P17G2。
亮度均匀性(Luminance Uniformitu for Brightness)P15G2在亮度最高时,出现的亮度最大差异值为6%,左上和中上部最亮,右中部最暗;P17G2在亮度最高时,出现的亮度最大差异值为20%,左上部和右上部最亮,右下部最暗;总体来说,此台P15G2的屏幕的亮度均匀性比较好,而此台P17G2的屏幕的亮度均匀性一般。
综合评价(Monitor Rating):最终,按照Spyder X Elite的评价标准,给予两者屏幕综合评价如下:P17G2的色域和色调响应,比P15G2要好;P15G2的色彩均匀度和亮度均匀度,比P17G2要好;其他方面都是伯仲之间,最终两者综合评分均为4星,属于优秀屏幕。
从以上实测数据来看,P15G2和P17G2的屏幕,其整体显示效果属于优秀之列,两者的色域、对比度和色准,值得称道。P15G2最高亮度逼近600尼特,对比度高达1320比:1,P17G2最高亮度逼近500尼特,对比度高达1140比:1,两者都通过了HDR400认证、支持杜比视界高动态显示,所以,在户外光线明亮之处和阳光照射之下,两者屏幕的显示效果,都能确保用户正常使用。两者的分辨率均为UHD,能够显示的内容都一样,P15G2由于屏幕尺寸为15.6英寸,比P17G2的17.3英寸要小,所以在画面精细度上稍高;但P17G2屏幕尺寸较大,在观看舒适度上好于P15G2,尺寸较大的话,在亮度和均匀性的提升上,确实不如尺寸较小的屏幕那么容易,除去在亮度均匀性方面的表现不佳,此台P17G2的屏幕,在其他方面都非常不错。以上实测结果证明,两者都能充分满足创作设计用户的需求----即本章节开头所言的“瑰意琦行“的字面意义:作为创作设计用户的思考“瑰意”,都能在屏幕上得到”琦行“。
对于正统的移动工作站用户来说,以上两者屏幕也是优秀上乘之选。对于游戏用户来说,由于两者屏幕都是60赫兹的刷新率,外加专业显卡的超低性价比,作为移动工作站的ThinkPad P系列,笔者认为,均自然不是游戏用户的首选。不过,作为移动工作站的ThinkPad P系列,一定要玩游戏的话,和其他正统游戏本(电竞本)比较,在性能上和功能上,一般是不落下风的,而且在其他方面还有加成。如有不信,请看下文。
指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表示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笔者对数码产品的测试,总是追求巨细靡遗的,所以对P15G2和P17G2的预装系统、驱动和预装软件情况,也不会遗漏----笔者认为这是应有的评测礼仪规范,是对每一个产品的尊重。P15G2预装系统是英文Windows 10专业版,P17G2是英文Windows 10移动工作站版,两者功能上或许有所小差异,性能发挥上按照微软的说法是一样的。P15G2首次开机之后,由于总内存为128GB,内存占用率为4%即占用4.8GB, 预装软件和驱动为13个,占用342MB硬盘空间。
P15G2首次开机之后,使用LatencyMon对驱动延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了漫长的红色字体,甚至提示需要检查BIOS的设置、是否有BIOS更新,这说明这台P15G2出厂预装驱动的延时整体表现不佳。
P17G2首次开机之后,同样由于总内存为128GB,内存占用率达到4%,即占用5.1GB----为什么比上面的P15G2要多占用0.3GB呢?这个原因在显卡测试环节解释,此处暂且略过。 其预装软件和驱动为7个,占用180MB硬盘空间。同时查看了其BIOS版本,为7月29日发布的1.13版。
同样是第一时间启动Lenovo Vantage进行检查是否有更新----注意,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机型,一般不会预装Lenovo Vantage,而是完全本土化的“联想电脑管家”,两者各有针对用户,至于哪一个更好,笔者就不便多言了。检查的结果是三个更新,分别是BIOS、VBIOS和Intelligent Thermal Solution(智能热解决方案),其中BIOS和VBIOS这两个更新,需要重启系统才能完成。
更新BIOS到1.15版、更新VBIOS的全过程,笔者有拍摄视频全程记录,有兴趣和时间的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观看:完成所有更新(包含Windows 10的更新)之后,使用LatencyMon对驱动延时进行检测,运行长达27分钟之后,依然都是绿色字体,这表明官方在硬件软件固件上的优秀综合实力,也可以理解官方持续不断更新的良苦用心。
衣绣昼行是指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一般用来比喻在本乡做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笔者本次评测的P15G2和P17G2,都是当下可选顶配:P15G2是酷睿版顶配,采用intel酷睿i9-11950H+NVIDIA RTX A5000 +128GB内存:P17G2是至强版顶配,采用intel 至强W-11955M+ NVIDIA RTX A5000 +128GB ECC内存:所以说,有了如此豪华配置,不认真评测一番再发表文章出来,真是衣锦夜行了……不过笔者的习惯是:无论是丝绸还是棉麻,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都应该出来走走,是谓之日行百里,大有可为……所以,衣绣昼行。
总之,两者CPU的各种高端数值确实使人赏心悦目。另外,HWiNFO64有显示两者机型名称,分别为ThinkPad P15 Gen 2i和ThinkPad P17 Gen 2i----比官方正式名称的结尾多了一个字母”i”,即基于intel平台,这表明,除去已经存在的ThinkPad P14s Gen 1和2 (AMD)之外,不排除官方有推出基于AMD平台的P系列旗舰的可能性。Cinebench基准测试在Cinebench R15、R20和R23基准性能测试中,此台P15G2之上的i9-11950H的得分如下:R15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2183和245;R20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5316和630;R23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13578和1629;
而此台P17G2之上的W-11955W的得分如下:R15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2220和249----均高于P15G2一点;R20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5119和631----多核低于P15G2,单核高1分……R23多核得分、单核得分分别为13682和1633----均高于P15G2一点点;;
在得分曲线对比图中也可以看出,P15G2的得分红色曲线次测试之后,断崖式下跌开始剧烈震荡,之后的曲线呈锯齿状知道测试结束。而P17G2的得分白色曲线的表现就要好多了,在第10次测试之后虽然出现了起伏,但整体波动不大,自始至终保持了2010分之上。最终,P17G2的曲线初始阶段位于榜首,但在21次测试之后,被处于超频状态下的ASUS ROG S17 GX703的i9-11950H超越。而P15G2虽然起跑之时不错,但在第10次测试之后断崖式下跌,结果均值严重拉低,最终低于同代竞品DELL Precision 7560和7760,稍高于上代P15 Gen 1,比HP ZBook Power G8高约3%,比P15v高约17%。这表明,此台P15G2之上的i9-11950H,其性能发挥一般,和P17G2相比较, Cinebench R15 Multi Loop的均值少了近14%----这是一个难以忽略的数值。在连载4的压力测试(Stree Tests)环节,将对此点进行详解。3DMark CPU ProfileP15G2和P17G2使用3DMark CPU Profile测试的结果,分别如下:最大线线;单线。
此时两者成绩各有千秋,但差异不大,原因是3DMark CPU Profile基准测试,并不需要长时间持续运行,所以P15G2在起跑爆发和短跑比赛之时,其性能表现没有问题。
另外,两者都是双显卡机型,在BIOS设置里面,显示----总图形内存(Display----Total Graphics)之下,可选设置为256MB或512MB,这是将内存转成intel集成显卡使用的显存的设置,出厂默认为256MB,当手动设置为512MB之时,在操作系统之下的可用内存会相应减少256MB,这就是上文中P17G2,比P15G2要多占用0.3GB内存的原因。
使用GPU-Z和NIVIDA控制面板,查看此台P17G2的显卡相关信息,NIVIDA控制面板的系统信息,显示显卡最大功率为135瓦,同样比P15G2高了25瓦-----可见两者动态增强2.0(Dynamic Boost 2.0)带来的效果,理论上都是最高可提升20瓦。其他参数方面,相同数量的CUDA、相同的256位16GB GDDR6显存、支持静音模式(WhisperMode )2.0、使用了PCIe 4.0 x 16总线比较,除了显卡功率不同,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基频提升到了1575Hz, 内存数据速率为14Gbps、448.06GB/s的带宽、不支持Max-Q技术。
3DMark使用3DMark基准测试软件,对两者在混合显卡模式和独立显卡模式分别进行了测试,同时还加上第二台中配版P17G2(i7-11800H+A4000)在独立显卡模式下的成绩,和笔者历史实测机型得分进行对比,结果是如下:
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排除CPU影响的3D Mark Port Royal测试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代差优势明显,新一代的RTX A5000的通用图形性能,相比上代RTX 5000有着25%左右的提升,专业性能则有着18%左右的提升。2.在内存均为128GB DDR4-3200的情形下,P17G2、P15G2和7760的通用图形性能,得分比例约为101:91:100,专业图形性能得分比例,同样约为101:91:100;3.考虑到测量误差、CPU性能发挥的影响,加上抹去零头的线的综合图形性能比较,应该是100:90:100;4.至于7560,尽管其使用的电源是180瓦电源,小于P15G2的230瓦,但其显卡最大功耗和P15G 2一样为110瓦,所以其综合图形性能和P15G2是难分上下的;5.至于7760支持DDR4-3466内存的特性,依据理论在理想状态之下,笔者认为其通用图形性能能提升2%左右,专业图形性能能提升约1%左右,付出的代价和结果相比,意义非常有限。
内存本次测试的P15G2和P17G2的内存,均为当下满载状态,都是安装4条32GB DDR4-3200 MHz内存,差别在于P17G2的CPU是支持ECC内存的Xeon处理器,安装的内存支持ECC。两者使用AIDA64的缓存和内存基准测试模块,测试结果分别如下:
两者的内存的读、写和复制性也各有不同,P17G2 ECC内存的延时(Latency)略高,常规现象。硬盘P15G2和P17G2相比上代,最明显的升级之一,就是在键盘下方,新增了一个支持PCIe 4.0的SSD插槽,由此实现了可以同时内置三个M.2 SSD。除此之外,都有一个给WWAN卡使用的M.2 3042插槽,按惯例笔者在P15G2此位置,安装了一个M.2 2242 NVMe SSD。
由此对P17G2笔者也就放弃了同样的测试,毕竟两者通用主板,BIOS也都是最新版的1.5.1,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很是不满,毕竟同代ThinkPad P14s、P15s和P15v,都能在WWAN卡槽安装SSD正常使用,就算是P15G2和P17G2已经有3个M.2 SSD插槽,但WWAN卡槽空置也不能M.2 SSD,从而无法实现同时内置四个M.2 SSD,未免也有点小气了。
支持PCIe 4.0的得分为2825分;不支持的得分为2236分,两者差距达26.34%。
P15G2和P17G2的全尺寸SD读卡器位于机身右侧前部,全收纳设计,不用担心SD伸出。
读写的IO/s成绩,同样低于同卡在7760上Realtek读卡器的成绩。
读写的IO/s成绩,也发生反转,好于同卡在7760上Realtek读卡器的成绩。
笔者刚开始时是对P15G2进行的SD卡读写测试,觉得以上成绩不太可能,由于有对P15G2安放SD读卡器的小电路板进行过拆解,以为安装没到位,于是再次拆机对小电路板进行重装,可是结果依旧。
然后,第一台P17G2和借测的第二台P17G2相继到达,在两台P17G2上进行同样的测试之后,结果也差不多。
读写的IO/s成绩,同样有了提高,但还是稍低于同卡在7760上Realtek读卡器的成绩。
P15G2和P17G2采用的Genesys Logic PCIe SD读卡器,其性能和兼容性,是明显不如7760上Realtek SD PCIe读卡器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其采用小电路板和主板分离的设计所造成。
所以,带来如下问题:当笔者使用SD-USH II的Lexar 2000x SD卡进行测试时,结果读写速率惨不忍睹,顶多只有80MB/s。
首先出现的是如下令笔者心旷神怡的景象----直接多了一个PCIe NVMe设备,并且支持热插拔(注意:这是引用笔者测试其他机型的图片):
只不过SD 7.0的数码相机,还是相对比较少,所以这个SD Express 7.0规范,还有待各大厂商的更多采用。
a.在内存方面,7560和7760均支持DDR4-3466MHz,确实在部分地方能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但提升非常有限,而且价格较高;
c.由于7760内置M.2 SSD插槽达到4个,所以数量上多于P17G2,使得DELL Precision 17英寸机型相比15英寸机型,功能得以有明显差异;
d. 相同的硬盘,在没有开启intel VMD模式的P17G2上,似乎比开启了intel VMD模式的7760上的性能稍高;
e.在SD读卡器方面,P15G2和P17G2采用的SD 7.0读卡器方面,技术规范前卫先进,其速率确实令人心旷神怡,但对部分老规范SD卡的兼容性不足。
P15G2的性能发挥不如P17G2、但电池容量一样,电池续航似乎又变成了优势?
P15G2的屏幕尺寸小于P17G2,但亮度要高,用户观看的舒适度,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
但笔者目前见到的“机”实在太多了,面对DELL Precision 7560、7760和ThinkPad P15G2和P17G2这4个型号、5台机器(P17G2有两台),经过几个月的连续测试,有了众多繁复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艰巨的统计分析,最后采用了灵活办事的方法,那就是:
7560的评测文章早已发布完毕不可撤回,将7760评测和P15G2&P17G2对比评测,采用并列而又交替的连载方式,依次发出,这样既不耽误各自内容的推进,又不会造成阅读上的重复,还能避免文章篇幅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