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佛影视联盟3月31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设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防范产品问题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光也算是存储行业老玩家,在数次内存大战,无数同行灰飞烟灭之后,美光也算是笑到最后的一个玩家。目前在DRAM市场美光排第三占比约22%,在NAND FLASH市场美光排第五占比约12%,英特尔把NAND业务卖给海力士后也算是美国本土公司唯一的一个大型存储公司。
历史上,美光的经历也挺的,每次差不多要挂的时候,都有神秘力量加持,居然都挺了过去了。
1978年,曾经的内存巨头Mostek的四个离职员工,在土豆大王J.R.Simplot的资助下买入二手设备创立了美光。
成立没多久后,就遇到日系内存五巨头日立,三菱,东芝,NEC,富士通,以及韩国四大天王,三星,现代,LG,大宇加入战团,堪称内存历史上的战国混战时代。
1983-1985年,内存价格崩盘,激烈的竞争下美系存储厂商的英特尔,国家半导体等退出市场,随后IBM,也顶不住压力,也卖掉内存业务。
1985年,美国启动301反倾销调查,同年美日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1986年,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强行敲开日本的大门,随着经济复苏,以及日元升值,日系存储的低成本优势不在,美光趁着协议打开了日本市场,喘了口气,就这样狗了过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内存价格雪崩,日系几个大佬纷纷退出,NEC和日立的存储合并变成尔必达,IBM退出和东芝的合资公司Dominion,韩国四天王互相整合三星收购大宇,现代合并LG,1999年,美光收购TI的内存业务进入大陆市场。
没想到1999年,中国台湾“921”大地震,内存价格一夜翻三倍,美光居然大赚一笔;
2000年,“千禧年”泡沫破灭,内存那价格又一次崩盘,但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光又TM狗过去了。
2000年代内存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戴尔和Gateway的控告,美国司法部立案调查1999-2002年间三星、美光、海力士、英飞凌等串谋控制内存价格。
最终,三星被罚3亿美元,海力士1.85亿美元,英飞凌1.6亿美元。美光作为污点证人免于处罚,果然美光是自己家的亲儿子。查了下美国司法部网站,过去20年美国引用Sherman法案罚款超过1000万美元的案件共140次,罚款各跨国公司总额高达125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期,美光是最亏的,因为它还在8英寸上制程单片成本高于竞争对手市值份额从20%腰斩到只有10%,竞争对手尔必达和奇梦达(英飞凌),海力士,三星都已经进入12英寸制程。没想到金融危机一来,内存价格又一次雪崩,英飞凌,尔必达的12英寸线变成包袱,没想到的是市场份额最少的美光,反而亏的最少,美光一方面投入NAND闪存的研发和制造,同时省下大笔的钱来抄底。
最惨的是,奇梦达(英飞凌),跳楼价出售南亚科合资的华亚科(Inotera)给美光,而且这个钱,还是台塑集团借给美光的!经典空手套白狼!
2012年,日元升值和缺乏闪存产品两个重要原因导致2011财年尔必达巨亏12亿美元,日本政府不想这么无止尽的烧钱下去,于是提出了给予续贷和注资的唯一条件,就是在2012年2月底之前,引入一家大型内存厂商做战略股东,否则只能撒手不管。
而当时有这个资格接盘的就剩这几个,抛开死敌韩国人之外,只剩美光。于是尔必达CEO坂本幸雄跟美光CEO史蒂夫·阿普尔顿秘密谈了几个月,关键条款都谈拢了,只等董事会同意,尔必达就能起死回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桩大事。
美光的CEO史蒂夫·阿普尔顿同志在一次航空展上玩飞行特技,结果飞机起飞后不久失去控制落地坠毁,这位老兄当场去世,享年51岁……
之后,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狗到最后的美光,在2016-2019年间,大赚特赚。
根据集微网的《对美光在华销售产品实施安全审查!揭露美光背后的利益链和幕后黑手》的内容,2018年至今,美光科技逐年加大游说力度,5年支出954万美元用于游说政府官员,以打击中国存储产业作为其核心目的之一。
总之,美光太狗了,这次被中国收拾实属活该,至于未来美光是否退出中国市场,爱滚不滚。
目前传统的DRAM,NAND FLASH的量价,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由于三星,海力士等已经减产,相信几个月后,存储市场能够止跌回升,尽管不知道具体时间拐点,但是洒家认为也许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必然能看到趋势。
目前在DRAM细分市场里,HBM由于Ai的带动下,高性能计算市场火爆,对HBM需求大增,相信能在HBM带领下,DRAM市场走出低迷指日可待。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也叫高宽带内存,是一款专门针对CPU/GPU直连内存芯片。它本质是其实就是将很多个DDR芯片堆叠在一起后和直接和CPU/GPU封装在一起,实现大容量,高位宽的DDR组合阵列。通过增加带宽,扩展内存容量,让更大的模型,更多的参数留在离核心计算更近的地方,从而减少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带来的延迟。
从技术角度看,HBM使DRAM从传统2D转变为立体3D,充分利用空间、缩小面积,契合半导体行业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HBM突破了内存容量与带宽瓶颈,被视为新一代DRAM解决方案,业界认为这是DRAM通过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多样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革命性提升DRAM的性能。
显然HBM在内部是用过TSV通孔硅实现直连,用着数千个细微孔通过垂直贯通的电极连击到一起。这种方案对比传统封装技术,能缩小30%的体积,降低50%的功耗,如果从系统角度看,CPU/GPU直接和HBM封装到一起,比单独插在PCB板上,有着明显的性能提升,可以说是提升幅度非常大,PCB板的信号传输远远慢于直接TSV通孔硅直连的信号速度。
毕竟现在配合1024-bit位宽,单颗最高带宽能到819G/s,当然HBM内存由于制造工艺复杂,良率低,价格也比普通单条DRAM贵多了。这么贵的东西再用PCB布线把HBM和CPU/GPU连接,完全不可取,最好的方案还是直接和CPU/GPU封装到一起,至少也是HBM和GPU在ABF基板上直接堆叠。
请注意上,HBM本身只是内存颗粒,内部怎么搭建,怎么弄信号互联方案每个大厂都有自己的方案,不尽相同。HBM和外部系统互联通道,就看什么样的使用环境下上什么样的互联协议,包括PCI-E,NV LINK,或者是AMD IF,甚至Chiplet时代也有CXL,UCIe等等行业联盟的传输协议通道。如果不考虑其他,CPU/GPU的设计公司,自己单独整一个协议也是可以的。
2020年的时候美光曾经宣布开发HBM内存,并在2021年推出了HBM 2e标准的高宽带内存,如果未来美光放弃中国市场,那么将要利好,海力士,三星以及国产C公司。
假如美光真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补上空缺的也肯定是在中国大陆有厂的三星和海力士,至于国产存储当然是Y家和C家。
由于美光早已退出Nor FLASH,只做NAND和DRAM,而且Nor的市场太小在整个存储器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假如基本面真反转,还得上DRAM,NAND的相关概念股,既然在风口要搞就要搞最纯正的概念股,这个是比较确定的,炒Nor的逻辑始终差点意思。
如果不算Nor 概念,终端产品集成商主要是江波龙和佰维存储,有DRAM和NAND概念,有东芯股份和兆易创新,给C家做配套的是深科技,澜起科技也算半个概念股。
以上几个标的,应该是下周A股的核心标的,这几个可以自己弄个投资组合,谁涨都有可能,目前市场的情绪风口还在,都有故事可讲,也有逻辑可炒,希望大家都能博到不错收益,如果不涨反跌,别来怪我哈,我不背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