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菱纱桌面守护天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打响,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杞县湖岗乡派出所副所长范国松深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毅然决然的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去。
范国松既是杞县湖岗乡派出所户籍内勤又是赵槐柏村警务室民警。作为一名从警13年、经验丰富的基层民警,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深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除了规定值班日在单位值班外,其他时间他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一是做好宣传发动。以村室广播、发放宣传页和微信群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群众防护意识,号召劝导辖区群众不走亲、不串户、不聚餐、不汇集,降低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接触,以实际行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二是认真排查统计。在做好上级交办武汉返乡人员的摸排、梳理、汇总、上报工作的同时,范国松还积极发动辖区内的村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广泛收集武汉返乡人员日常轨迹和所接触的人员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按照要求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截至目前,范国松共参与排查武汉返乡人员 14人,协助梳理与武汉返乡接触人员85人,在赵槐柏村卡点检查车辆、人员1100余次。三是落实防控措施。范国松严格按照县乡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宣传、人员排查检测、站岗值守、消毒防疫等各项防控措施,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尽心尽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我们应有的觉悟,更是我们应有的担当”,这是范国松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的春节对于范国松来说显得极不平凡:为了保卫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除夕以来,范国松始终坚守岗位、挺身一线,未曾回家一次。他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家庭:父亲年迈,行动不便;母亲患癌多年,常年服用药物;爱人老家远在湖北黄冈,没有稳定工作,自谋职业贴补家用;儿子年幼,正读小学。一家人的重担全在范国松一个人的肩上,他明白生活的难,也理解家人的苦,可他更懂得这身警服所代表的意义,他更看到了胸前闪耀的党徽。他肩上有责任,心里有百姓;他始终把“公”字放在心间,舍小家、为大家,不喊苦、不喊累,面对困难、挑战、紧急情况、重大任务,他总是主动请缨、毛遂自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公安民警主动担责、勇于担险、甘于奉献的光辉形象。
2月5日是父亲的65岁生日,家人等着范国松回来团聚,但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他没有时间回家向父亲说声生日快乐,仅仅通过微信向爱人发送了“代问爸爸生日快乐”八个字便又投身到了工作中。母亲得病,常年不能断药,恰在此时,母亲的备用药已经服用完,由于药品必须要到郑州的省肿瘤医院去取,受疫情肆虐因素的影响,忙于防控工作的范国松至今还未腾出时间去郑州取药,而是坚守防控岗位,吃住都在一线。谈及父亲母亲,范国松的眼睛是湿润的。在跟上小学的儿子视频通话时,他总是满怀愧疚的说,“儿子,爸爸还在上班,不能回家陪你过春节了,你也长大了,是家里的小男子汉了,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替我照顾好爷爷奶奶,可别忘了按时写作业,要早点睡觉”。“舍小家、为大家”,把“公”字放心间,范国松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疫情面前,警察不退;抗击疫情,不胜不归”的必胜决心。
为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各村都实行了隔离管控。范国松为了方便群众、保障群众的生活需要,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辖区群众公开,24小时接受群众求助,对于力所能及的求助,他总是立即答复,坚持上门服务,做到及时、快捷、有效,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
八十多岁的杨在启老人是范国松所负责辖区的村民,由于受疫情影响,其在外打工的子女未能回家过年,家中只有与其同龄的老伴,两人身体不好,行动很不不便。考虑到两位老人日常无人照顾,范国松总是不定时去他们家中探望,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当得知老人家的电饭锅不能正常使用时,范国松第一时间赶到杨在启老人家,对电饭锅的线路进行检修,由于线路专业性较强,而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又未营业,为不耽误两位老人做饭使用,范国松通过网上查询,一条线路一条线路的检查,一个线圈一个线圈的测量,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将电饭锅修好并及时送到了杨在启老人的家中。
在一次走访中,范国松发现辖区内的网络中断,由于疫情严重,联通公司维修人员不能及时上门维修,考虑到辖区群众家一些孩子要进行网络学习,范国松主动将村内需要通过网络学习的几个孩子接到警务室,利用电脑连接自己手机热点的方式使辖区孩子准时收听、收看了网络教育教程。
扎根一线,服务基层。参加工作以来,范国松多次被评为“杞县政法干警下基层先进个人”、“优秀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得了杞县“五四青年奖章”。在疫情防控期间,他通过开展平安守护行动远赴中缅边境,6天抓获电信诈骗嫌疑人7名,抓获流窜作案盗窃嫌疑人3人。
“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忠诚诠释担当”,这或许是对群众的贴心人范国松的最好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