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丹药大亨但就像买得起豪车的人,通常不那么懂车,反倒是买不起的人,对各种参数如数家珍。
主板的作用,是给电脑的所有部件提供一个安装平台,而要让 CPU 与其它部件联系起来。
在电脑早期的时候,芯片组是真的有“一组”芯片,后来逐渐简化成了“北桥”和“南桥”。
而现在,北桥芯片也已经集成到了 CPU 里,就只剩下了南桥芯片,没有了南北之分,也就改名叫了PCH 芯片。
Intel 和 AMD 每发布新一代的 CPU,就会随之发布新的芯片组,然后还会分成多个等级。
与之搭配的数字型号是1、6、9,也就是Hx10、Bx60、Zx90,还有就是顶级平台X299。
其中,H系芯片组还有一个中高端定位的Hx70,但它向来高不成低不就,存在感不强,所以相关主板也不多。
与之搭配的数字型号是2、5、7,也就是Ax20、Bx50、Xx70,还有就是顶级平台TRX40。
然而在 2017 年,AMD 发布全新的锐龙处理器, 采用的芯片组分级数字也是2、5、7。
为了避免重名,Intel 从300系以后,B系列数字就从5 改成了 6,Z系列从7 改成了 9,也就变成了1、6、9。
所以,如果一个叫B660的主板,那么它一定是Intel的主板,而如果是叫B650的,那它一定是AMD的主板。
但很快,AMD 就意识到会与IntelX299的下一代芯片组重名,于是在X399之后,就改名叫了TRX40。
AMD 锐龙处理器一直使用的是AM4接口PGA1331针脚,而且时间很长。
但在最新的7000系列处理器里,AMD 不但改用了AM5接口,而且还换用了与 Intel 类似的LGA1718针脚。
也就是说,高端 CPU 也可以安装在低端主板上,同样,低端 CPU 也是可以安装在高端主板上。
一般来说,入门 CPU 选择入门主板,中端 CPU 选择中端主板,高端 CPU 就选择高端主板。
只是想 CPU 有更高的睿频,将带 K 的 CPU 搭配在不能超频的 B 系列主板上,也是可以的。
同样是入门 CPU 搭配入门芯片组,高端 CPU 搭配高端芯片组就可以了。
主板厂商在购买好芯片组后,通过自己的研发,会推出规格、用料、设计、功能各不相同的主板。
所以,即便是同一个芯片组的主板,到了厂商手里,还会继续还分出个高、中、低档来。
主板产商还会通过各种“刀法”,继续分出多个版本来,通常配置低的版本,还会网友被称之为“丐版”。
ROG玩家国度又分为纯血 ROG和Strix 猛禽两个系列,华硕自身品牌下,还有“大师、电竞特工”等多个系列。
因为它的设计思路与 AMD 相似,性价比高,同时产品线也简单,只有MEG、MPG、MAG、PRO四个级别。
技嘉喜欢堆料,在做工用料方面很扎实,它的“超耐久”系列主板也确实经久耐用。
但技嘉也因为开炮嘲讽“中国制造”,后被网友反讥“技不如人,勇气可嘉”,甚至抵制购买,只能说是“自找的”。
华硕、微星、技嘉这三家厂商,在站稳一线市场后,为了挤压其它二三线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二线品牌。
华擎的设计喜欢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很多奇奇怪怪的主板,都只有华擎才有,华擎更是自称是“妖板学院”。
至于其它品牌,如果你预算不多,选择上面这 4 家以外的品牌,也是可以的。
比如七彩虹、影驰、铭瑄、昂达、恩杰、梅捷、映泰、昂达、盈通、精粤、华南等等。
但在厂家的营销下,主板有了“信仰加成”,比如华硕的“败家之眼”,微星的“龙盾”,还有技嘉的“大雕”。
E-ATX和ITA板型的用途比较特别,一个是用于顶级平台,一个用于迷你主机。
PCIe 是电脑上的高速扩展接口,一般主板上都会有2 个以上的 PCIe 接口。
至于其它的 PCIe 接口,你可以根据情况,可以插网卡、声卡、视频采集卡、以及任意的 PCIe 转接口。
插槽长度也有x1、x4、x8、x16四种,速度最高达到了63.0GB/s。
但PCIe 3.0的速度就已经足够快了,即便是顶级显卡,还是没跑满PCIe 3.0 x16的带宽,属于是“战未来”设计。
主板的硬盘接口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SATA 接口,另一种是高速的M.2 接口。
一般主板都会不少于4个 SATA 接口,可以用来安装SATA 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光驱等设备。
虽然已经发展到了SATA 3.0版本,但它的速度最大只有600Mb/s。
但因为速度比SATA快,后来也被台式电脑采用,如今大多主板都会支持M.2固态硬盘。
一般选择NVMe协议PCIe 3.0 *4通道的固态硬盘就可以了,因为速度已经足够的快了。
VGA是最早的接口,在一些低端电脑里还能看到它的身影,DVI是更先进的数字接口,但现在已经几乎完全消失。
HDMI接口可以用在电视、显示器、机顶盒、电视盒子等家用设备上,DP接口则一般用在电脑和显示器上。
更高级的音频接口则会有6个孔,最高支持八声道,而且,高端的音频接口还会支持盲插,不再需要一一配对。
至于网络接口,一般都会自带千兆网卡,一些主板还会集成无线 WiFi接口,在名称后面加注“WIFI、AC”的字样。
USB 2.0接口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者白色,蓝色的是USB 3.1,红色或者青绿色的是USB 3.2。
更高端的 USB 接口,还会提供Type-C接口(普通 USB 是Type-A接口),甚至还会有Type-C 雷电接口的。
至于 RGB 灯效,有的人认为它是“光污染”,而有的人认为 RGB 灯效有30%的性能加成。
注意选择有“5V3针”的可编程 RGB 接针,而且最好还要选择同一品牌的主板和显卡,这样才能做到“板卡同步”。
通常情况,主板的供电相数越多,每一相的负载就越低,发热也就更低,更有利于 CPU 的发挥,也更加稳定。
最好的供电方式是“直连供电”,但由于成本,厂商又发明了“倍相供电”和“并联供电”。
只要你搭配的是相同等级的 CPU,就不会有供电的问题,因为厂商都已经调试过了,正常使用完全不会有问题。
BIOS可以说是主板的系统,是电脑开机后的第一个应用程序,负责检测和调试主板上的硬件。
性能比i9-12900K高,散片价格只要3000元,性能和价格都是“甜品级”。
但我玩不来超频,也不喜欢超频,所以选择了B660芯片组,选择带K的i7-13700,是因为 CPU 的睿频更高。
对i7供电绰绰有余,甚至在跑满睿频的情况下,依旧能稳定发挥,而且它的各项接口也都够用,甚至盈余。
再加上价格在1200元左右,最后就敲定“微星 B660M 迫击炮 WiFi”。
华硕在高端主板里的做工用料,颜值设计,还有易用性,都是顶级,而且“信仰加成”也是最足的。
微星主板的思路,与AMD公司相似,走的是性价比路性,中端主板选微星,错不了。
而在低端主板里,大多数厂商的产品会缩水严重,而这刚好是“堆料王”技嘉的强项。
|